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 PAC-1与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2015-01-22 19:44王齐国龙训辉徐测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活化心脏病血小板

王齐国,龙训辉,徐测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 PAC-1与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王齐国,龙训辉,徐测梁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结合位点-1(PAC-1)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相关性,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3 年11月—2015 年2月住院患者共62例,其中对照组(心功能正常)15例,CHF 组47例,CHF 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 级16 例, Ⅲ级14 例, Ⅳ级17例。血小板 PAC-1的表达水平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NT-proBNP 水平;分别比较各组间血小板 PAC-1表达的差异及其与 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 组患者血小板 PAC-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 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间血小板 PAC-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Ⅳ级组与心功能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 PAC-1与 NT-proBNP 呈正相关(r=0.204 2,P<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 PAC-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小板 PAC-1为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的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血小板活化结合位点-1;N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对患者造成长期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有心肌结构的病理性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各种心力衰竭诱导因子分泌增加等。有研究显示,CH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随着凝血系统的激活及血小板的活化有关[1]。血小板活化结合位点-1(PAC-1)是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 受体,血小板未激活时,PAC-1 与配体结合力较低,当血小板活化以后,PAC-1 在膜上表达增加,同时构象发生改变,与纤维蛋白原及其他配体结合的亲和力增加,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2,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脑钠肽(BNP)被剪切后形成的片段,比 BNP 半衰期更长且稳定,常用于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4]。本研究通过测定CHF患者血小板 PAC-1与 NT-proBN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探讨CHF患者血栓形成的易患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 年11月—2015 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2例。对照组15例,系心脏彩超提示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心功能正常,临床检查不符合心力衰竭者。男9例,女6例;年龄65.0岁±10.5岁。CHF 组47例,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男29例,女18例;年龄67.0岁±12.2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 例,其他病因6例。排除标准:严重贫血,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性疾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及鸦片类药物,血管栓塞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意识障碍患者。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测定 所有患者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抗凝,与 PAC-1-FITC抗体室温暗处孵育20 min 后,加入固定液,充分混匀,在避光处放置3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 PAC-1阳性的血小板百分率,用CELL Quest 软件获取结果。

1.2.2 血浆NT-proBNP 的测定 采集肘静脉血 2 mL,分离血清后生化分析仪测定NT-proBNP的浓度。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CHF 组血小板 PAC-1表达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血小板 PAC-1表达率(11.3±1.6)%,CHF 组患者血小板 PAC-1的表达水平随心功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PAC-1表达水平分别为(19.2±2.1)%、(20.9±2.6)%、(22.2±2.3)%;与对照组相比,CHF不同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小板 PAC-1表达率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 Ⅳ级组与心功能Ⅱ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CHF患者血小板 PAC-1与 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 入选CHF患者的NT-proBNP大多分布在1 000 pg/mL~10 000 pg/mL,将3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小板PAC-1与NT-proBN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AC-1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04 2,P<0.01)。

3 讨 论

本研究分析CHF患者血小板PA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NT-proBNP的相关性,探讨CHF患者血栓形成倾向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其中心力衰竭相关的血栓事件是死亡原因之一。

NT-proBNP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PRIDE的研究结果表明NT-proBNP<300 pg/mL可排除心力衰竭,年龄<50岁的受试者NT-proBNP>450 pg/mL以及年龄>50岁的受试者 NT-proBNP>900 pg/mL则提示心力衰竭的可能[5]。心力衰竭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各种因子所致的血小板被激活,这些因素构成心力衰竭相关的血栓形成和血栓事件的发生[6]。

PAC-1由α(GPⅡ b)和β(GPⅢ a)这两个亚基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属于整合素家族的异质二聚体分子。PAC-1 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早期标志物,当血小板活化以后,PAC-1 的表达增加,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及其他的配体相结合力增加,相邻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物形成;同时活化后的血小板开始释放α-颗粒、二磷酸腺苷(ADP)、5-羟色胺和致密体等,进一步加速血栓形成。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血栓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心力衰竭患者,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7];SOLVD研究结果提示对于LV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防止血栓形成[8];但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没有发现华法林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认为对心力衰竭患者抗血栓治疗证据不足[9]。2009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诊疗指南建议抗凝推荐用于心力衰竭且有房颤或血栓栓塞史者,抗血小板治疗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冠心脏病者,不主张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因其出血并发症使患者贫血而加重心力衰竭[10]。

本研究结果表明,CHF 组患者血小板 PAC-1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心功能 Ⅱ级组、Ⅲ 级组、Ⅳ级组患者血小板 PAC-1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且血小板 PAC-1与 NT-proBNP 呈正相关,提示心力衰竭越重,血小板活化程度越高。许多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升高,但目前是否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仍存在争议,仍然缺乏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之,CHF患者血小板 PAC-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小板 PAC-1为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之一。

[1] Kowalczyk E,Kasprzak JD,Lipiec P.Heart failur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hrombus persistence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based study[J].Pol Arch Med Wewn,2015,125(5):358-362.

[2] Hou M,Yu J,Zhang L,et al.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P-selectin and PAC-1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stenting[J].Chin Medi J,2014,94(10):766-768.

[3] 李彬,徐冬梅,陈丽珠.血浆BNP-CRP-血小板联合检测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4):826-827.

[4] 赵庆军,黄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58-159.

[5] Januzzi JL,Camargo CA.The N-terminal 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IDE)study[J].Am J Cardiol,2005,95(8):948-954.

[6] 布和,高建忠.慢性心力衰竭相关体液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812-813.

[7] 陈世德,陶新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8):622-623.

[8] Parker AB,Yusuf S,Naylor CD.The relevance of subgroup-specific treatment effects:The Studies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SOLVD) revisited[J].Am Heart J,2002,144(6):941-947.

[9] Cleland JG,Findlay I,Jafri S,et al.The Warfarin/Aspirin Study in Heart Failure (WASH):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ntithrombotic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4,148(1):157-164.

[10] Hunt SA,Abraham WT,Chin MH,et al.2009 Focused updat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 2005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9,53(15):e1-e90.

(本文编辑 郭怀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E-mail:wishlo@sohu.com

R541.6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24

1672-1349(2015)14-1650-03

2015-06-08)

猜你喜欢
活化心脏病血小板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