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调肝法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

2015-01-22 19:44王保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脉弦查体钩藤

张 晨,王保和

·经验交流·

运用调肝法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

张 晨1,王保和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总结前人经验,肝脏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调肝在治疗高血压中有着重要作用,现总结临床中常用的调肝方法。

调肝;高血压;中药

高血压病是以持续性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眩晕论治》也曰:“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升主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即言肝木旺而易生风火致眩,可见肝脏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调肝在治疗高血压中有着重要作用。

1 疏肝解郁法

肝为厥阴风木之脏,功司疏泄、畅情志、调气机,而性喜条达,故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与肝密切相关。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经气畅通,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可致气机郁阻,气郁血逆则血压上升。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两胁胀痛,嗳气频频,善太息,头痛,脉弦急等。治法当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肝活血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或多以柴胡、香附、佛手为主药,余为佐使。

验案:患者,男,35岁,高血压发现1年,服用依那普利,血压控制不稳,因生气后头痛2 d来门诊就诊,现头痛,心慌,四肢无力,偶有恶心呕吐,平时工作压力大,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黄脉,脉弦缓。查体:血压160/100 mmHg。治以疏肝理气,活血解郁。药用:柴胡12 g,青皮、陈皮各12 g,香附15 g,黄芩12 g,栀子12 g,天麻20 g,白芷10 g,细辛3 g,野菊花15 g,牡丹皮15 g,当归15 g,川芎12 g,夜交藤15 g,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诸证减轻,联合西药降压,上方继服半月,血压控制稳定。

2 清肝泄热法

火为阳邪,具有炎上特性,既可因外感温热之邪所致,又可由脏腑阴阳失衡而化生。往往燔灼肝经,肝火上炎多因肝郁化火,上冲头目,或因暴怒伤肝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过极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表现出实火炽盛的症状,如朱丹溪所说:“气有余便是火”。临床上除了血压升高外,可见头眩、头痛如裂、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耳暴鸣或暴聋、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表现。治以清肝泄热为基本治法,佐以潜阳熄风,方选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多梦易惊者可加枣仁、夜交藤,手足发胀者可加泽泻,便秘者可加大黄,急躁易怒者可加黄连、龙胆草。

验案:患者,女,44岁,高血压发现2年,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血压控制可,近2个月血压控制欠佳,现头痛,头晕,太阳穴处胀感,目干,耳鸣,乏力,易疲劳,纳可,多眠睡,多梦,大便稀,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查体:血压170/100 mmHg。治以清肝泻火,药用:黄芩15 g,栀子15 g,野菊花15 g,决明子15 g,天麻20 g,钩藤15 g,牡丹皮12 g,夜交藤15 g,炒杜仲30 g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诸症减轻。

3 平肝潜阳法

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脉弦紧,血压升高,临床表现心烦少寐,面红潮热,头晕耳鸣,口干,腰膝酸软,健忘,舌红少津,脉弦细,心烦少寐,舌红少津是辨证的关键。阳亢偏重,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若阴虚阳亢俱重,选镇肝熄风汤化裁,并择取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灵磁石、代赭石等介石类药物加强重镇潜阳之功,心烦失眠较重者,宜加用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养肝安神。

验案: 患者,男,50岁,高血压发现10年,平素未系统监测用药,平素时有头晕头胀不适,1 d前因生气,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加重,现面红目赤,耳鸣,腰膝酸软,面部麻木,近日失眠多梦,舌质红,苔白,脉弦数。查体:血压180/100 mmHg。治疗当以育阴潜阳,平肝息风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20 g,钩藤20 g,石决明20 g,桑寄生9 g,夜交藤9 g,栀子10 g,黄芩12 g,牛膝15 g,杜仲20 g,益母草20g。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诸证减轻。

4 养肝益气法

久病体虚,气血亏虚,气虚清阳不展,清窍失养,血虚不能上荣头面,脑络失濡。肝血虚,不能上荣头面,脑络失养,故眩晕、耳鸣,面、唇、甲淡白无华;目失所养,故视物昏花或视力减退。肝主筋,血虚筋脉失养,络气虚滞,则肢体麻木;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质淡,脉弦细或细,为血虚常见之征。此类高血压患者常头痛不甚,隐痛缠绵不休,时发时止,动则加剧,遇劳则发,兼见神疲懒言,乏力自汗,肢体麻木、面、唇、甲淡白无华,心悸少寐,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质淡嫩或淡黯,苔薄白,脉多细弱。治以健脾益气,补养肝血为主,兼活血通络,方以人参归脾汤加减。

验案: 患者,男,70岁,高血压发现30年,平素口服安博诺治疗,平素时有眩晕、耳鸣、视物昏花、神疲懒言,乏力自汗,唇、甲淡白无华,进1周时有头部隐痛不适,来门诊就诊,观其舌质淡,脉弦细。查体:血压160/80 mmHg。治疗当以健脾益气,补养肝血为主,兼活血通络,方以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神15 g,当归20 g,赤芍15 g,夏枯草20 g,丹参20 g,木香6 g,酸枣仁20 g,钩藤15 g。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诸证减轻。

5 滋补肝肾法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肾主藏精,为阴阳之本,肝肾同源,为子母之脏,年老体衰,真阴耗损,肝肾阴虚,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心悸失眠、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阴虚难调,此期患者多病情迁延,血压波动,常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而引动肝阳、肝风,变生他证。治法以滋养肝肾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味。常用的药物有龟甲、生地黄、麦冬、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知母、枸杞子、天麻、钩藤、菊花、牡丹皮等。

验案:患者,女,75岁,高血压发现20年,平素口服拜新同治疗,平素时有头晕、口干涩、手足心热、腰酸痛,来门诊就诊,视其舌红,脉细数。查体:血压160/90 mmHg。治当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枸杞20 g,菊花15 g,熟地黄20 g,桑寄生15 g,龟板15 g,牛膝15 g,茯苓15 g,山药20 g,山茱萸15 g,丹皮12 g,石决明20 g。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诸证减轻,继续服用上方,血压控制良好。

6 讨 论

高血压中医辨证涉及多个脏腑,涉及虚实夹杂,中医治疗上十分复杂,但其病机无论怎样变化,要认清高血压病中肝的病机变化规律,抓住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和病理变化。肝的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中焦脾胃,脾失健运,聚湿化痰;肝郁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日久气血亏虚;若肝郁日久则可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肝藏血,肝火旺盛,日久耗血动血,灼血伤络,则血瘀血热;火盛亦灼伤肝阴,阴不涵阳,肝体和肝用不协调则肝阳上亢;又因“肝肾同源”,肝阴虚累及肾阴虚,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肝阳亢而无制则化火动风;阴阳互根,日久阴损及阳,而形成阴阳两虚。因此,高血压病虚证的阴精亏损,气血亏虚或阴阳两虚;实证的风、火、痰、瘀都和肝密切相关。

肝之气血阴阳的变化是其发病机制的枢纽,临床上从肝论治,以疏肝、清肝、平肝、养肝、滋肝等治疗大法,标本兼治,往往见效。从肝论治高血压虽重要,但临床也不可偏执一面,仍应遵辨证论治之精髓,才能收良效。

(本文编辑 郭怀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1CB505104)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E-mail:hanhaisha@126.com;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544.1 R255.3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42

1672-1349(2015)14-1693-02

2015-02-01)

猜你喜欢
脉弦查体钩藤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华钩藤研究综述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