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建设

2015-01-23 18:30蒋庆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蒋庆荣

摘 要 服务学习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高职教育中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中深化理论内容,树立服务社会的人生观,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19-03

一、服务学习教育理念的兴起与探索

服务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美国各高校相继开展服务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推出了很多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如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商务写作参与非营利机构服务学习课程,证明了高级写作课程采用服务学习的方式不但超越了学术的界限,学生在机构的写作也成功地达到了课堂效果;又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学习推广体系及管理机制,成为美国服务学习推广最为成功的大学之一。

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日本、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引入了服务学习的理念,并开展了本土化的研究和实践。香港于2000年开始将服务学习列为学校课程中5项必需的学习体验之一;香港的岭南大学自2004年起开展三个主题的服务学习项目,提出服务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并开发出一套科学的评估工具;根据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的统计,2006年台湾有87所大学开设服务学习课程。我国大陆汕头大学、云南大学等在开展服务学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几所高校尝试开展服务学习项目或开设一些服务学习课程。虽然这些高校都在尝试服务学习,但大多数服务学习计划都是一次性的,一般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缺乏系统的设计和积极的反思环节。

二、高职教育中引入服务学习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性学习》中,给服务学习下的定义是:服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协调安排,帮助形成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必须与学生的学术课程整合,强化学术课程,并安排结构性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服务经验。

1990 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与社区服务法》。该法规定大学中的服务学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将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大学所处的社区发展相结合,人才培养为社区发展服务;将志愿服务与课程结合:推动大学生将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应用在社区服务中;强调在服务中学习的重要性:将服务和学习整合、融入大学课程,并鼓励大学生对社会服务活动中所见所为进行反思,以达成真正学习;重视大学生自我发展:将他们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社区,发展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

高职院校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加强与社区的相互沟通,这也是“使教育与其环境相依为命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1]。服务学习在我国多数是本科院校在推广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则很少,但是,高职教育更需要服务学习。

首先,高职院校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其与社区活动结合的必然。高职教育是大众教育,必须面向社会,深入社会,开门办学。高职院校从事社区教育,不只是为满足社区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从事社区教育,可以了解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理实际,可以掌握社会的就业状况,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学生通过社区活动,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其次,服务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服务学习是将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强调的是学习与服务同样重要。提倡“在做中学”,通过学生参与服务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来能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服务和回馈社会。

第三,技术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做中学”。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性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积极总结反思,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这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服务学习将意志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融入实际服务活动中,有利于高职学生在反思中深化课堂内容学习,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树立服务社会的人生观,同时也有利于温馨、和谐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的创建,以及学生公民能力的培育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高职教育中服务学习课程体系设计

(一)服务学习课程设计思路

服务学习有两大要素:其一,服务学习的主体是社区服务,即教师与其他组织者针对社区实际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某种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与修正;其二,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有其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展实际服务之前学生应预先了解问题的背景、历史与相关政策,在服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以充分实现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2]。

在典型的服务学习课程设计中,教师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与学科内容直接相关的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一方面通过服务实践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并由此促进知识、情感、能力和道德的融合[3]。

(二)服务学习课程内容设计

任何一项经过精心设计的服务学习活动,其历程与步骤的安排,可能会因方案的推动时间长短、参与人数多少、活动规模大小及涉入资源多少而有差异,但究其本质大致可依下列四大阶段加以设计(以“创文宣传我助行”活动为例)。

第一,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社区(或机构)需求、学生能力制定服务学习计划,教师是服务活动的指导者,服务学习办公室和小区(或机构)提供训练和协助。具体事项包括:布置“创文宣传我助行”活动任务;讲解项目及注意事项,同学进行分组;要求每组通过实践,最终完成一份总结汇报;检查各组的活动方案及人员分配;帮助各组联系、确定活动社区;讲解活动注意事项及安全事宜。

第二,服务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实作的、具挑战性的、与小区(或机构)实际问题解决有关的服务,服务方式最好有多元选择以适合学生不同能力,参与方式先由团体参与,再渐渐以个别方式参与。本项目具体要求:各组学生按照计划,按时到各服务点、社区开展“创文活动我助行”活动,在活动开展中了解创文对城市形象、品味提升的重要性,感受社会文明的力量,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第三,反省阶段:设计结构化的反省活动,如:撰写服务日志、研读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书籍、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把握学习周期回答:What?(我做了哪些服务?);So What?(这些服务带给我的意义与学习?);Now What?(未来我将如何运用所学?)本项目包括:每组学生通过PPT展示等形式,向大家汇报“创文宣传我助行”活动的开展情况;每组学生分享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真切体会;每组学生讲解活动过程中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谈出体会,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收获服务与学习两方面活动的功用。

第四,表彰阶段: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让学生、小区(或机构)、教师一起分享彼此的学习与成长;表彰可以采取同乐方式进行,并可颁发感谢状、谢卡、证书、证明等。本项目活动将根据活动评价给予课程成绩。

(二)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建设

依照跟课程低联系度到高联系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区别,可分为七类:学校社团组织所发起的服务学习活动;学校提供学分吸引学生参与社工服务的活动;为特殊任务或事件吸引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与小区服务性课程结合的服务学习活动;与现有课程结合的服务学习单元设计;与课程主题完全结合,兼顾服务及学习内容的课程设计;由学校政策主导,要求全部学生参与的服务学习课程。以上任何一种课程设计,只要吻合服务与学习的两种功能,且具有深刻反省与内化作用的历程,均可发挥服务学习的功用。

服务学习课程可分为三大类:

校级必修课程:属于学校制定的共同课程。此类课程融合社区服务历程,安排基础理论讲座,以及课堂教师引导与讨论,切实地协助学生达到课程所制定的学习目标。虽是公共必修课程,但也可能针对不同专业而调整其内容。

校级公选课程:属于学校通识课程中心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社会关怀、文艺欣赏与道德情操等内容,还包括环境与生态议题相关的课程,如人与环境、多元文化服务学习等,以及积极培养学生社会关怀情操的课程,如服务学习与生命关怀、服务学习——慈济精神探讨与实践等。

专业课程:指各专业所开设的相关专业领域课程,每一门课都特别设计安排服务社区的作业项目,促使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能,以提升学习效果。如社工专业、外语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财经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所提供的专业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志福,崔晓光.服务学习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6(3):6-7.

[2]刘长海,罗怡.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3):20-22.

[3]游柱然,胡英姿,服务学习 大学素质教育的课程化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81-83.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寒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