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探索

2015-01-23 13:26王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王华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积极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通过重新构建校企融合的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将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普及。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资源建设投入,而是综合性、多样性、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33-03

高等职业教育正经历着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显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视程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具有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体系结构。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是指在以职业需求、企业需要、岗位需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种可利用资源的软、硬件条件的总称。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普及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引入企业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参与教学,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新技术,掌握工作新技能;结合教学新理念,开发了工作页式的案例教学项目,重新构建适用于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更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学应用的教材等,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创建工学结合的场景式的仿真教学环境。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利互益。学校为企业培养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技师,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提供标准化比赛场地,进行校企交流等系列活动。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攻关,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关专业技术及岗位实习、实训机会,从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专家技师指导教学,参与教学实践。专任教师参与生产过程,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设计,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将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发展、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性研究,尝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教学管理资源建设。为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师资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创建贴近实践操作岗位的仿真教学、车间式实训演练基地,通过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模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将企业化管理模式融入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以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实践工作,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三、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普及和维护

2012年,教育部下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推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体现在素材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实训资源库建设和校外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要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实践,积累文字、动画、视频、音频、教材、文献等多种媒体形式,引入现代化教学资源软件,实现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一体化共享及应用,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课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探寻优质方案。要注重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优势,普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积累,由专项管理员进行更新与维护,保障教学资源库的网络安全性和教学实践适用性。

四、教学资源在教学应用中的数据监控及信息反馈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应用中的数据监控及信息反馈:

一是引入高素质技能型师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反馈,带动专业师资整体能力的提升。通过职教集团,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一线实践机会,深入企业,融入岗位,掌握岗位工作流程、技能,结合本专业教学理论,设计教学方案,自主开发项目教学案例,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教学设计与课程考核。

二是搭建仿真实验室,建设与岗位需求环境相仿的实训演练基地。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中通过工作页式的项目教学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流程,感受到真实的岗位工作状态。

三是开发专业性强、岗位适用度高的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引入现代化信息软件,建设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学习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企业公共网站链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相关的企业动态。同时,搭建企业实习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以及毕业后的在岗工作学生反馈交流平台。

四是完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校内外综合评价体系,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校内评教包含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建立校内教学督导管理机制。企业专家评教,通过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以获取“双证书”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建设成效

2013年12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吉林省示范校验收工作,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建成31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由学校教师开发的多门网络课程基于软件平台正式上网运行。其中有两门网络课程获国家级课程课件大赛一等奖,所有省级精品课、优秀课、院级精品课均可网上运行。学校注重师资培养、实训建设、软件投入。硬件教学资源投入建设中,动车演练基地等高端实训演练场所成为铁道类院校中的实践亮点。教学资源软、硬并重,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稳步发展,以综合性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发展适应于实践岗位的人才培养保障,为建成具有铁道类特色的高职院校不断努力。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资源建设投入,而是综合性、多样性、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内涵、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国家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其意义重大,必将对中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亚娟.对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6):78-79.

[2]吴琴,吴大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14-215.

[3]王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04):33-35.

[4]王端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18):27-28.

[5]杜爱萍.资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4-65.

[6]欧阳建友.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规律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76-17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