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2015-01-23 09:12张凤坤周文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总分精神分裂症量表

张凤坤 周文华

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张凤坤 周文华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59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传统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工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和护理干预方式治疗, 能够提升患者社会认知能力, 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护理干预

从当前情况来看,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大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精神衰退和精神疾患。住院患者长期处于单调生活环境中, 会出现社会功能退化现象, 为了在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本院利用以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住院部59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27例,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 平均年龄(45.6±10.5)岁。入选条件:①其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②病情均为恢复期。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现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传统药物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 进行以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和护理干预工作,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通过有效方式, 将患者的不良情绪从根本上加以缓解, 尽可能的多接触患者, 并在观察其病情发展的同时, 观察其情绪变化。利用有效方式, 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内心感受, 依照患者不同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努力争取家属的配合[1]。②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行为, 通过利用健康教育最佳时间点, 利用各种有效方式, 对患者传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 并对其讲述病因、发病机制、转归等内容。并告知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针对患者自身情况, 医护人员要帮助其纠正错误的认知行为。通过反复教育的方式, 令患者消除疑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令患者能够主动的配合相关治疗工作, 促进其心理实现良性转归。③相关技能训练工作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技能训练中, 首先应该培养其时间观念, 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 读报等。训练患者不管是参加技能训练还是集体学习中, 都要坐得住, 并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生活技能方面, 应该着重对其简单劳动能力进行全面训练。比如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训练以及保证个人卫生情况等。及时纠正患者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 利用敦促的强化手段将患者的自理能力加以全面提升, 并采用有效方式奖励表现良好的患者。④强化患者康复信心。可以召开一场座谈会, 将精神疾病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属, 并向其阐明相关药物的不良作用。强化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升患者对住院的依从性。⑤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工作中, 要在根本上为患者给予体贴和关心,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评定标准 治疗3个月后, 采用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SCL-90量表内容包括: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恐惧、神经病性。强迫:总分40分, 20分以上的患者可视为强迫症明显, 10分以下强迫症状不明显。偏执:总分24分, 12分以上偏执症状明显, 6分以下为不明显。人际关系:总分36分, 18分以上人际关系相对敏感,9分以下为不敏感。抑郁:总分52分, 26分以上抑郁程度较强,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 13分以下为不明显, 生活态度较为乐观。恐惧:总分28分, 14分以上恐怖症状较为明显,7以下为不明显。神经病性:总分40分, 20分以上神经病症状显著, 10分以下者不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的强迫(7.25±0.11)分、偏执(4.28±0.18)分、 恐惧 (2.23±0.21)分、抑郁 (12.80±0.10)分、人际关系(12.13±0.23)分、神经病性(7.23±0.1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 (12.53±0.29)、(8.46±0.29)、(6.41±0.29)、(20.49±0.16)、(21.65±0.28)、(12.26±0.28)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不管是典型还是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都能有效的将患者的慢性症状加以改善。但相关文献表明, 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的将其精神残疾和社会功能缺损情况加以改善[3]。本研究中, 经过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 利用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令其神志长期保证在清醒状态, 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升患者社会认知能力,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1]齐钢桥, 鲍文卿, 姜义彬.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4(21):356-357.

[2]杨长虹, 贾金鼎, 张艳丽.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家庭

环境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5):521-522.

[3]孙学礼.精神病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43

136000 吉林省脑科医院

2015-02-10]

猜你喜欢
总分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