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5-01-23 09:12于继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实验组

于继兰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于继兰

目的 探讨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 且两组干预后组间评分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明确阐明的精神疾病[1], 其主要特征为基本个性发生改变, 思维、情感以及行为上的分裂, 其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符。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各异, 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加重或者恶化,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者处于基本痊愈的状态, 但部分患者随着自知力的逐渐恢复, 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 并出现认知障碍、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威胁。据调查,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存在的心理问题非常多, 并且由于社会生活条件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3]。本研究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加强心理护理, 对其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实验组男13例, 女11例, 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32.6±5.5)岁, 病程1个月~16年, 平均病程(7.4±2.7)年;对照组男15例, 女9例, 年龄18~51岁, 平均年龄(33.4±5.8)岁, 病程3个月~17年, 平均病程(8.1±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如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 观察患者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情况, 并及时对相关医生进行反馈;帮助并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 对患者的饮食、口腔、皮肤等方面进行护理,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心态,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并对患者给予尊重,对患者称呼恰当, 进行交流时谈话态度要诚恳,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贯彻“微笑服务”, 减少患者焦躁、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抗拒感,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促进护患和谐相处;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知识培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画面, 向患者讲解有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 强调心理力量的作用, 鼓励患者之间进行讨论, 让患者畅所欲言, 并对其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帮助并指导患者融入社会, 消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自卑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克服性格缺陷, 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规范作息时间,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生活, 适当进行脑力和体力锻炼, 防止患者出现认知障碍, 身体产生其他疾病等不良反应;适当给予患者一些特权, 如不穿病服、自由外出等, 对其社交和行为进行规范性指导, 使患者能够正常与人交流, 同时也能够自理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得第12个月末利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法, 发现实验组护理干预前的BPRS、NOSIE、IRPOS评分分别为(36.85±9.46)分、(36.98±4.31)分、(55.19±13.44)分, 护理干预后分别为 (25.81±4.52)分、(54.81±8.72)分、(37.40±5.95)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的BPRS、NOSIE、IRPOS评分分别为(38.27±10.60)分、(35.92±7.83)分、(53.94±9.84)分 , 护理干预后分别为(29.45±7.38)分、(43.9±9.10)分、(44.45±7.23)分。通过数据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PRS、NOSIE IRPO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各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有外界环境顺应的一面, 还保留着一部分正常的大脑活动, 可以学习和教育, 这是医务人员心理护理的生物学基础[4]。在医疗模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方法作为新兴的护理干预手段, 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护理人员也越来越普遍的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日渐成为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心理护理方法, 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质量, 更能够提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能够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 同时对促进护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和医疗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48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法, 能够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BPRS、NOSIE、IRPOS评分均优于护理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加强心理护理后, 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促进护患和谐相处, 使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基础上, 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 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加强心理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促进疾病康复[5]临床价值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王冬梅, 王海英, 陈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4):127-128.

[2]何晓艳, 许可, 杨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3):353-355.

[3]魏英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2):146.

[4]黄雪波.心理护理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1, 2(1):165.

[5]王焕英, 张国鲁.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4(21):24-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45

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

2015-01-19]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实验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