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2015-01-23 09:12陈明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方中复方高血压

陈明静

浅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陈明静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92例使用安慰剂治疗, 观察组98例使用中医辨证治疗,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的症候、疗效均要好一些。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患者的肝、肾功能、尿、血常规结果和治疗前无差异性, 说明安全性都比较好。结论 临床中采取中医辨证的方式来进行高血压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可靠, 疗效稳定, 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体循环动脉压上升的心血管综合疾病, 超过95%的患者都是原发型的高血压疾病, 该疾病会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产生[1]。以往治疗高血压疾病时, 使用西药居多, 患者需长期的用药,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而且治疗依从性差, 患者满意度不高。目前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因为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 患者症状改善良好, 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高血压越来越普遍的今天, 使用中药治疗效果确实突出[2]。此次本院就高血压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3年本院共接收了190例高血压患者, 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3], 患者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血压测量, 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测量,共计3次, 患者的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 血压高于140/90 mm Hg, 这几个标准之一就符合高血压症状, 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 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患者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5岁, 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无继发性高血压、初诊血压正常、资料不全等情况的患者。共有男52例, 女138例, 根据高血压分级情况, 1级146例, 2级44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 观察组9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阴虚阳亢证(Ⅰ型):以头痛眩晕、五心烦热、腰酸膝软为主症, 治以复方牛膝汤加减, 方中组成以淮牛膝30 g、钩藤20 g、丹参20 g、生地黄15 g等为主;肝阳上亢证(Ⅱ型):以头痛眩晕、急躁易怒为主症, 治以复方黄苓汤加减, 方中组成以黄苓15 g、茯苓皮20 g、钩藤20 g、珍珠母20 g、地龙30 g等为主;冲任失调证(Ⅲ型):以头痛眩晕、烦躁心悸、烘热汗出为主症,治以复方仙麦汤加减, 方中组成以淮小麦30 g、仙灵脾12 g、黄柏10 g、知母10 g、香附5 g等为主。对照组患者使用1/10的中药剂量。两组均进行4周的治疗, 3次/d, 于饭后口服。如果患者已经在使用西药, 可以按照之前的治疗方案进行。如果其治疗内容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违背, 需要进行调整。

1.3 疗效标准 此次的疗效评价是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主。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10 mm Hg, 回复到正常水平, 或其并没有回复到正常水平, 但是降低幅度>20 mm Hg;有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10 mm Hg,进入正常状态, 或者降低幅度>30 mm Hg;无效:患者的舒张压变化没有在以上两项标准内。有效患者症候改善明显, 症候积分降低>30%, 无效化作无变化, 症候积分降低<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46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49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81.52%,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患者的肝、肾功能、尿、血常规结果和治疗前无差异性, 说明安全性都比较好。

3 讨论

我国中医典籍中尚没有发现对于高血压的记载, 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来进行中医研究, 认为该疾病是“眩晕”、“头痛”、“肝风”的病症范畴, 中医认为该疾病的产生是因患者自身的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所致, 引起了体内的阴阳失衡。一般临床中多发的症型有肝阳上亢、阴虚阳亢,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 冲任二脉有所变化, 导致了其发病率比较高[5]。此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肝火上炎、心肝两虚等症状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 使用滋阴潜阳、清肝降火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经过4周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 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受到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 是非常好的方法。

复方牛膝汤, 方中组分葛根、决明子、生龙骨, 可平肝阳, 以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也可降压;淮牛膝、菟丝子、女贞子, 可滋肾阴, 以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丹参可养心安神。复方黄苓汤, 方中组分黄苓、地龙、生山楂、珍珠母等,具有降压作用, 也可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夏枯草可改善急躁易怒等症状;茯苓皮可经其有效成分茯苓素, 产生利尿作用, 间接发挥降压作用。复方仙麦汤中的仙灵脾具有滋心养肝的效果, 生龙骨、女贞子具有降压的效果, 知母清热,均能够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起到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 高血压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非常好, 临床降压效果显著, 应用价值高。但此次研究时间比较短, 病例数量比较少, 因此研究的结果还存在局限性, 需要以后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来提供更加可靠的结论支持, 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和指导。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43.

[2] 黄妤, 江德寿.高血压中医辩证治疗效果观察.健康必读, 2012, 11(9):7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4.

[5] 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 43(6):23-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66

2014-12-22]

163000 大庆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方中复方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冬季瘙痒煎地黄白芍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小儿遗尿用鸡肠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