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致残患者的社区康复指导

2015-01-23 09:12梁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家属

梁晓会

·康复医疗·

脑血管疾病致残患者的社区康复指导

梁晓会

本文探究促使脑血管疾病致残患者尽可能的得到恢复和重建的方法。通过对社区内脑血管病致残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 使脑血管患者在身体、精神、社会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康复,使之重新走上社会。将护理融入社区康复, 在康复护师(士)指导, 社区层次上, 以家庭为单位, 以健康为中心, 依靠社区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脑血管疾病;致残患者;社区康复;指导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相对传统机构康复的一种新的康复途径, 即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是针对传统康复途径的一种新的康复理念, 即统筹利用康复资源, 充分发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主动性, 在城乡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患者和其他需要康复的人提供全面康复服务[1]。社区康复经济有效, 简单易行。

脑血管疾病是指因各种病因使脑血管病变引起, 以局兆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疾病[2]。临床上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 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血管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 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 是我国的三大致死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之一。以本院为例, 每年收治脑血管病患者高达上万人。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社区护士协助康复医生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康复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 心理指导

1.1 首先向家属和患者交代清楚, 患者由于身患残疾, 情绪低落, 社区人员应耐心开导, 让患者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1.2 进行康复训练, 要特别嘱咐患者不要急于求成, 进行训练时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的情况下不要自行移动身体或站立, 以免发生跌倒意外。

1.3 有语言障碍的患者, 训练时尽量让患者自己进行, 其他人以督促为主。患者语言训练应与康复医生和家属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沟通,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训练内容。

1.4 康复护士要与医生密切配合, 与家属及患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做好记录, 以促进康复计划的实施。

2 肢体康复训练指导

2.1 保持肢体功能位

2.1.1 平卧位时, 肩关节屈45°, 外展60°, 无内外旋。髋关节尽量伸直, 膝关节屈曲15~30°(约一直立位拳头高), 下垫软毛巾或软枕, 足底垫软枕。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脑血管病患者因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肢体感觉欠灵敏、血液循环功能和不畅, 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溃烂等并发症。鼓励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吸气、呼气运动;定时为患者翻身, 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环形按摩, 被褥勤换洗、保持洁净、干燥。

2.1.2 健侧卧位时, 健肢尽量屈曲, 背部垫软枕, 患手放于胸前并适当垫软枕, 肘关节、腕关节尽量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 伸直位或膝关节稍屈位(20~30°)。

2.2 被动运动指导 患者病情平稳后, 除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都应早期开展被动运动, 以防止关节萎缩、变形。方法是一手握住患者近关节一端, 另一手握其离关节远一点的肢体部位, 缓慢的环形活动关节, 达到关节最大活动度或患者感到疼痛时停止。3~4次/d, 每次时间由短到长。

2.2.1 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不能用力过大, 幅度由小到大。

2.2.2 肘关节旋转活动, 用力适宜, 频率不可过快, 共2~3 min。

2.2.3 腕关节向手背屈、伸、环绕等, 每项活动4~5次, 用力轻柔, 以免骨折。

2.2.4 手指各关节的伸展活动、抓握、环绕及与其余手指的触碰, 每次活动时间为3~5 min。

2.2.5 髋关节外展30°中立位, 可做内收位, 内外旋位,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两腿之间放软枕。

2.2.6 膝关节屈、伸位、旋内、旋外等共活动2~3 min。

2.3 主动运动指导 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 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2.3.1 床上移行, 教会患者以健手为中心, 用健肢支撑身体,在床上移行, 动作不宜过大。

2.3.2 等长运动, 又称肌肉运动, 指没有肢体或关节运动的肌纤维缩短。锻炼的肌肉有腹部肌肉、四头肌和臀部肌肉。患者可反复收缩腹肌, 然后放松。四头肌运动指大腿长肌的收缩, 臀肌锻炼方法是双臀上提收紧。

2.3.3 在床上可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步提高关节功能, 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捻、抓、系扣、夹菜、翻书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4 床边活动指导

2.4.1 起床, 由健侧起。

2.4.2 患者坐位训练 帮助患者用枕支撑患侧身体, 患侧手臂放于支撑物上, 身体尽量后仰。

2.4.3 站立 助患者先坐在床边, 双脚平放于地面, 两腿分开, 双脚用力下蹬, 身体向前倾, 慢慢站立。

2.5 行走训练指导 行走前, 必须能站稳, 坐稳身体保持平衡, 单腿向前迈步并回收, 频率适中。

2.6 如患者有兴趣, 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训练, 如拨算盘、手工艺制作、捡东西、书法等, 还可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以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3 语言训练

3.1 口腔操, 教患者撅嘴、鼓腮、呲牙、叩齿、弹舌等。

3.2 舌运动, 张大嘴, 做舌的外伸, 后缩运动, 并做舌绕口唇和舌舔上颚的运动。每项运动重复5次, 5~10次/d。

3.3 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属要有耐心, 先教患者学习单个音节发音, 再连贯重复, 当患者能准确发音后, 3个音连在一起重复, 每日重复训练多次。与患者对话时要认真倾听患者讲话内容, 并给患者充分时间回答, 讲患者最喜欢的事情, 使患者有讲话意愿。患者如果意愿表达不清时应予安慰并教会如何回答, 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不连贯时不能嘲笑患者, 使患者有信心重建语言功能。

语言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患者坚强的毅力, 在护患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 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

4 预防复发

脑血管病一次发病后有可能复发, 尤其是脑出血和脑血栓发作者, 应尽量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在家里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休养环境。饮食结构应调整为足量蛋白、蔬菜水果, 低糖低盐低脂肪。严格控制血压, 血压不稳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终身服用有效的降血压药物。

5 小结

脑血管病致残患者的康复训练非一日之功, 应长期坚持。神经功能的恢复较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情绪稳定, 适量运动与体能锻炼。社区医生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伤残程度制定训练计划, 为患者与家属提供康复指导, 指导他们在家中开展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随访和康复评估。相信在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属、患者的共同努力下, 脑血管病致残患者能尽快的恢复到最为乐观的程度, 早日回归社会。

[1] 周艳, 吕淑琴.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03.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86

2015-02-12]

136000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