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效果观察

2015-01-24 08:00王香赵立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气腹硬膜外全身

王香 赵立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效果观察

王香 赵立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效果。方.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1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方式, 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2%, 两组均未发生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轻术后疼痛, 是LC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值得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近年来由于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相对手术费用低的特点, 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和人工气腹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麻醉的要求较高[1]。本研究中选取62例LC患者作为研究对像, 采用分组的形式, 分别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两种不同方式进行麻醉, 现将两组产生的不同效果做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62例LC患者, 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12月, 全部患者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 均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包括男32例,女30例,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48.7±4.8)岁;病种分布:急慢性胆囊炎30例, 胆囊结石20例, 胆囊息肉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 两组患者疾病种类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 h, 禁饮4 h, 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路,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在30 min内输注格林氏液10 ml/kg。对照组患者面罩吸氧3 min直接诱导:咪唑安定0.05~0.10 mg/kg, 芬太尼3~4 μg /kg, 丙泊酚1.5~2.0 mg/kg静脉注射, 等待入睡以后0.08~0.10 mg/kg维库溴氨静脉注射, 然后行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呼气末二氧化碳气压维持在3.99~5.32 kPa。术中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在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患者取侧卧位, 穿刺点选择T8~9或T9~10椎间隙, 向头端置管2~4 cm, 然后注入实验剂量3~5 ml利多卡因(2%).5 min确定阻滞平面在T4~12随后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 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 并于气腹前硬膜外追加6~8 ml的利多卡因(2%),丙泊酚2~4 mg/(kg·h), 芬太尼0.0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以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入以患者能耐受气管导管为准[1]。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即刻的SBP、DBP以及HR。②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的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插管即刻的SBP、DBP和HR(呼吸)指标 观察组分别为(138.5±8.4)mm Hg(1 mm Hg=0.133 kPa)、(75.1± 9.2)mm Hg、(83.9±7.5)次/min, 对照组分别为(148.2±9.8)mm Hg、(85.8±10.9)mm Hg、(95.1±6.8)次/min;两组患者在CO2气腹后的SBP、DBP和HR(呼吸)指标:观察组分别为(131.4± 9.2)mm Hg、(75.3±11.9)mm Hg、(84.5±6.1)次/min, 对照组分别为(149.7±12.3)mm Hg、(87.4±10.8)mm Hg、(97.4±6.6)次/min;两组患者在拔管即刻的SBP、DBP和HR (呼吸)指标:观察组分别为(131.8±9.3)mm Hg、(80.2±8.5)mm Hg、(80.6±10.3)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6.2±7.9)mm Hg、(92.4±8.7)mm Hg、(95.8±11.2)次/min。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即刻的SBP、DBP和HR指标相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为(80.5±10.7)ml、(112.8±13.2)min、(16.5±2.2)min、(12.5±8.7)分, 对照组各项指标依次为(100.8±18.6)ml;(150.5±20.2)min、(26.8.7.5)min、(18.1±5.6)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31例患者中发生头痛1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2%;两组均未发生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由于CO2气腹时的腹压增高, 周围静脉阻力增高, 进而腹主动脉受压, 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加, CO2吸入血导致高碳酸血症[3], 对患者的中枢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有影响, 此外手术的创伤会导致机体伴有疼痛性的刺激, 因此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单纯的全身麻醉仅仅能够对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以及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进行抑制, 却难以阻断由于CO2气腹导致的生理紊乱。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中阻滞交感神经从而使迷走神经兴奋, 同时血浆NE含量变化不十分明显, 所以患者的SBP、DBP和HR变化较为平稳, 波动不是很大。又由于局部麻醉药通过硬膜外间断注入, 使患者由于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消失而产生剧烈的疼痛得到有效减轻[4]。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即刻的SBP、DBP和HR指标相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在手术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轻术后疼痛,是LC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值得推广应用。

[1] 赵丽华.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的比较.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103.

[2] 姚红云.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53-154.

[3] 司小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医药论坛杂志,2012,31(14):113-115.

[4] 钟宝军.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吉林医学,2012,33(20):4297-42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02

2015-01-26]

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香);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赵立明)

猜你喜欢
气腹硬膜外全身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石榴全身都是宝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免气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