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中从 “肝喜条达”归纳肝病辨证论治特点

2015-01-24 13:15曾姣飞袁晓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方剂学肝经肝火

曾姣飞 袁晓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方剂学》教学中从 “肝喜条达”归纳肝病辨证论治特点

曾姣飞 袁晓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出发,通过对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寒凝肝脉证、肝阳上亢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等常见证型代表方剂组方用药的分析,归纳其肝病论治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对方剂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 《方剂学》教学效果。

方剂学;教学;肝喜条达;辨证论治

肝为人体重要脏腑之一,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主疏泄与主藏血为其生理功能。肝为风木之脏,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是其重要生理特征之一。“肝体阴而用阳”,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充满生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因此,唐容川在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病的常见证型可以概括为虚实两类,实证多由情志所伤,使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气郁化火、气火上逆,用阳太过、阴不制阳,阳亢失制、肝阳化风,或寒邪、火邪、湿热之邪侵犯肝经所致,而有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等;虚证多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而 “肝喜条达”为肝脏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疏肝”贯穿于肝病论治组方用药的各个证型中。在 《方剂学》教学中,以 “肝喜条达”归纳肝病辨证论治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 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因此,肝气郁结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等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药物以柴胡、薄荷为主。四逆散主治肝郁脾滞证,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方中以柴胡为君药,入肝胆经,其性轻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透邪升阳,使肝气条达,郁热外达。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方中仍以柴胡为君以条达肝气,配合白芍养血柔肝以恢复肝脏 “体阴而用阳”的特点,佐以少许薄荷助柴胡疏肝而散郁热。柴胡疏肝散主治肝气郁滞证,功能疏肝解郁。方中柴胡为主入肝经以条达肝气,辅以川芎、香附解肝经之郁滞。 《本草正义》[1]云:“柴胡疏达肝胆之郁,又能芳香疏泄,可以驱邪达表而散是为正当主治。”因此,对于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为其核心治法,药物组成中以疏肝解郁药之柴胡为主。

2 肝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证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内炽,循经上炎。实火以肝经循行部位目、头、耳、胁表现出实火炽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依据。湿热以胁肋部胀痛,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为要点。代表方如左金丸、龙胆泻肝汤等。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证,功能清肝泄火,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苦寒以清肝火,使肝火不得横逆犯脾胃。然肝经郁火,若纯用苦寒之品,恐其凉遏难解,故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使其泄火无凉遏之弊,又顺其肝之升发条达之意。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功能清肝胆实火,泻肝经湿热。方中以苦寒之龙胆草为君药,上泻实火,下清湿热。又辅以黄芩、栀子苦寒降泻,佐以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然火邪湿热内郁皆易使肝气不舒,渗利之品亦能使肝气不达,故方中又配以柴胡疏畅肝胆气机以顺应肝喜条达之特性。可见,不论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证,在清肝火时仍不忘疏肝。

3 寒凝肝脉证

寒凝肝脉证是指寒邪侵袭,凝滞肝脉,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的实寒证,代表方如天台乌药散,主治寒凝气滞证,亦治妇女痛经、瘕聚,功能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以青皮、木香为君理气止痛;小茴香、高良姜散寒止痛;槟榔下气破坚。方中虽已具大量行气止痛之品,仍用川楝子配巴豆,并且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妙在取巴豆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而取川楝子疏肝上行,不欲其直下之意。川楝子有 “舒肝行气止痛”、 “疏肝解郁”之说[2],作用较强,其性苦寒,两药配伍,制其性而存其用。纵观全方,疏肝仍体现于寒凝肝脉证的治疗中。

4 肝阳上亢证

肝为刚脏,以阳为用,内寄相火,极易妄动。若素体阴虚、气郁化火、阴不制阳则易出现以眩晕欲仆,震颤,抽搐为主要表现的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之肝阳上亢证。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其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功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中以牛膝为君,其性味酸苦,重用以引血下行,折其亢阳,平其气血逆乱之势,又能滋补肝肾以制阳亢。又辅以质重性降之代赫石、龙骨、牡蛎等金石介类药物。然肝其本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潜镇太过,恐其肝气受抑,故在方中佐以茵陈、川楝子、麦芽,顺肝木之升发以条达肝气。茵陈蒿,麦芽舒肝,以张锡纯最善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3]称茵陈 “其性颇近柴胡,实较柴胡之力柔和”、“不仅善清肝胆之热,且兼理肝胆之郁”,临证凡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之类代之。《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解》言麦芽 “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在阳亢风动之时,疏肝之品仍有一席之位。

5 肝阴虚证和肝血虚证

肝主藏血,肝体阴而用阳。肝体依赖阴血之滋养才能发挥其 “体阴”的正常生理功能,故有 “血液以濡之”之说。肝虚之证,以阴虚血亏为多见,一则两目失于滋养,则见昏花、干涩、夜盲等;二则筋脉失于濡养,而见拘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三则冲任失于充盈,则月经量少,甚则经闭、不孕。 《素问·五脏生成》云: “目受血而能视”、“指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步”。故肝阴虚证、肝血虚证以阴血亏虚,失于濡养,而出现眩晕、目涩、肢麻、烦热、舌红少津、脉细等症状为主要依据。代表方如一贯煎、当归芍药散等。一贯煎主治阴虚肝郁证,功能滋阴疏肝。方中重用生地黄益肾养肝,滋水涵木。又有枸杞子、当归、沙参、麦冬等一派滋补之品。然大量甘凉柔润药于一体时,恐其体用不和,故于方中加少量川楝子使滋腻不遏气机,疏肝不耗阴血。当归芍药散主治肝血不足,脾虚湿滞证,功能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方中以芍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为君,臣以川芎活血行滞又条达肝气。即便肝之阴血虚证,组方用药时亦体现兼顾肝喜条达之性。

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方剂的组成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用药方案,方的药物组成与功效要与证高度统一。论治包括论和治两个过程,论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治是依法处方并给以实施。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即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选药”,以达到方证相应。然而对于具体病证,除了方证相应外,还应该兼顾其脏腑本身的特点。在肝病论治中,除了针对肝病基本证型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寒凝肝脉证、肝阳上亢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选择具体治法进行辨证论治外,在组方遣药时更要注重肝喜条达的个性,在临证时皆要考虑到既纠其偏性,又顺其本性,诚如张锡纯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肝病论治》中所言:“木性原喜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即升发条达也。”因此认识 “肝喜条达”之生理特征,归纳出 “疏肝”贯穿于肝病论治各个证型的治疗特点,有利于教学中学生掌握方剂学相关知识,提高方剂学教学效果。

[1]张山雷.张山雷医集(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8-210.

[2]王绪前.中药之“疏肝”与“舒肝”[J].现代中医药,2003,4(4):57-58.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360.

R289.9

A

1007-8517(2015)20-0132-02

2015.07.03)

曾姣飞(197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方剂教学研究,E-mail:673264792@qq.com

袁晓红(196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方剂教学研究,E-mail:405318837@qq.com

猜你喜欢
方剂学肝经肝火
微信在线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多元化评价考核对高职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影响
论民国时期中医方剂学教材的成绩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