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特点

2015-01-24 18:59黄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纤颤瑞替普下壁

黄秀丽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200)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特点

黄秀丽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200)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溶栓到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时间和特点。方法 168例患者均应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前要给予静脉注射适量普通肝素,之后静脉注射适量的瑞替普酶,注射完成后间隔0.5 h再进行第二次注射。结果 再通率48.2%,RA的总发生率为77.7%;溶栓到RA出现的时间平均为32.7 min;RA持续时间平均(5.5±4.8)min;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9例中发生RA 32例,发生缓慢型RA者29例,占90.3%;有21.9%同时出现了室性早搏,有3.1%发生了心室纤颤;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者99例中发生RA 46例,发生快速型RA者占63.0%,未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亦无心室纤颤发生。结论 采用药物溶栓和PTCA等方法,将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IRA)再通及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等,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时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定义为溶栓后2 h内发生的心律失常为RA。

再灌注;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收住的16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99例,急性下壁69例。胸痛<6 h入院者105例,6~12 h者63例,男89例,女79例,平均年龄(58.3± 7.6)岁。168例患者的诊断标准、溶栓适应证与禁忌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确定的标准。

1.2方法:全部患者均应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前要给予静脉注射适量普通肝素,之后静脉注射适量的瑞替普酶,注射时间为4 min左右,注射完成后间隔0.5 h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全部患者均按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按规定接受其余的标准化治疗。

1.3临床判定再通标准:采用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学术会议的临床冠状动脉再通指标[2]:①胸痛2 h内减轻50%以上;②ST段在2 h内下降50%以上;③溶栓后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心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分别提前至16 h或14 h。以上4项中2项阳性判为再通,①+③除外。

1.4观察指标:全部患者均在CCU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溶栓治疗后的180 min内连续记录,每隔0.5 h对18导联心电图记录一次,分别对患者胸痛明显缓解的时间,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时间与种类,包括室性加速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的改善或消失、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房阻滞;观察各脏器及各组织的出血情况,包括皮下组织出血、牙龈出血、颅内出血以及各脏器出血。

2 结 果

2.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68例STEMI患者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81例再通,再通率48.2%,其中63例发生了RA,RA的总发生率为77.7%。

2.2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溶栓到RA出现的时间最短为5 s,最长为63 min,平均为32.7 min;RA持续时间最短为29 s,最长为12 min,平均(5.5±4.8)min。

2.3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9例中发生RA32例,发生缓慢型RA者29例,占90.3%,有7例(21.9%)同时出现了室性早搏,有1例(3.1%)发生了心室纤颤(DC除颤转复成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者99例中发生RA46例,发生快速型RA者29例(占63.0%),未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亦无心室纤颤发生。

3 讨 论

3.1RA的发生时间及特点:RA是指因各种病因致冠状动脉的个别分支出现急性闭塞,因而造成前向血流中断,所供应的心肌出现缺血缺氧以及坏死情况,采用药物溶栓和PTCA等方法,将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IRA)再通及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等,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时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定义为溶栓后2 h内发生的心律失常为RA。本文总结了瑞替普酶溶栓RA的这些特点。本研究资料显示168例STEMI患者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再通率48.2%,RA的总发生率为77.7%。溶栓到RA出现的时间平均为32.7 min;RA持续时间平均(5.5±4.8)min。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缓慢型RA占90.3%,有21.9%同时出现了室性早搏,3.1%发生了心室纤颤;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快速型RA占63.0%。

3.2RA的发生机制:AMI后发生RA的主要发生机制可总结为,①折返激动;②触发活动;③自律性异常④损伤电流;⑤室颤阈值降低;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室颤阈值下降,所以出现室性心律失常;⑦膜电位负值降低,可使0相上升速度下降,发生束支阻滞以及房室阻滞等。下壁或后壁STEMI多发生缓慢性RA,和Bezold-Jarisch反射有关等[3]。

3.3RA的治疗:RA是否需要治疗至今无一致意见,美国学者GanI指出:溶栓治疗出现RA再灌注后,要注意避免使用其他药物。溶栓解除冠状动脉梗死这是治疗心肌梗死的目标,降低病死率。RA多能自行恢复稳定的窦性心律或接近70~100次/分的非窦性,可不处理。某些新药的实验研究表明其有预防和治疗再灌注性RA的效果。动物实验中,Zileuton对再灌注RA有治疗作用[4],但尚需临床验证。

[1] 叶任高,陆再英.溶栓疗法[M]//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0-294.

[2]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 (5):328-329.

[3] 孙澍宇,何瑞荣.Bezold-Jarisch反射的生理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J].生理科学进展,1989,20(2):114-115.

[4] Gonca E.The Effects of Zileuton and Montelukast in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s in Anesthetized Rats[J].Curr Ther Res,2013, 75(1):27-32.

R5422+2;R541.7

B

1671-8194(2015)33-0060-01

猜你喜欢
纤颤瑞替普下壁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心房纤颤的问题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心房纤颤行心电图检查的应用意义研究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