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1-24 23: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网膜白蛋白出血量

翟 勇

(敦化市医院普通外科,吉林 敦化 133700)

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价值分析

翟 勇

(敦化市医院普通外科,吉林 敦化 133700)

目的 对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我院早期胃癌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部分网膜切除进行治疗),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前血清白蛋白,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在治疗早期胃癌疾病临床上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具有良好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完全网膜切除;部分网膜切除;临床价值

早期胃癌疾病是指患者黏膜及其下层胃出现肿瘤现象,但是没有出现淋巴转移现象。患者通过及时科学的外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预后,其5年生存率高达90%。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价值,特从我院早期胃癌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胃癌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55.56±1.16)岁;患者体质量指数为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51±1.13)kg/m2;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55.62±1.23)岁;患者体质量指数为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1±1.24)kg/m2。对7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由主治及其以上职称医师进行操作,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部分网膜切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只有在网膜切除上存在差异,其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均按照临床治疗标准化进行。两组患者在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网膜切除为关键步骤,将患者胃前壁向近端头位牵引,向远端胃短血管分离大网膜,长度约为4~5 cm并将网膜囊打开,分离1~2条胃短血管和淋巴结。使患者胰腺充分暴露,并将胃右侧血管分离,实施网膜全切或是部分切除。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其出现感染现象。术后48 h,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少量饮水,术后第3天食用流质饮食,术后第4天,指引患者进食较软食物,对于可以耐受疼痛的患者,指引其出院。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二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1.26±18.54)min,术中出血量为(89.62±10.24)mL,术前血清白蛋白为(40.51±4.13)g/L,术后血清白蛋白为(38.96±5.27)g/L,住院时间为(6.87±3.2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6.71±19.65)min,术中出血量为(86.39± 12.02)mL,术前血清白蛋白为(41.23±5.84)g/L,术后血清白蛋白为(35.68±4.85)g/L,住院时间为(7.86±4.13)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36),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肺不张。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 论

在人类机体中,大网膜属于最大的腹膜褶皱,包含大量吞噬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其具有防止腹膜坏疽穿孔和清除外来细菌病毒等作用[2]。在临床上,大网膜对胃癌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仅占10%,大部分位于一级淋巴结中。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基于大网膜的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相适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淋巴结转移较少的早期胃癌患者,可通过部分网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选取该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淋巴结和网膜转移率较低,特别是肿瘤局限在黏膜层中的患者,没有出现脉管浸润,若选用网膜全切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结肠系膜或是直肠系膜损伤等相应手术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肥胖的患者而言,网膜全切术会较为困难,不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网膜部分切除术中残存的网膜在患者实施手术后会增长并填补解剖空隙,其包含的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清除感染的作用,尤其是微小肿瘤细胞方面其具有一定作用。同时对患者局部机体免疫力没有较大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综上所诉,在治疗早期胃癌疾病临床上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具有显著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选取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苏江学者在《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疗效比较》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因此,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网膜切除值得在治疗早期胃癌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1] 叶亚怀.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疗效比较[J].大家健康,2014,8(6):182.

[2] 王祥龙.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效果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00-1302.

[3] 朱萌,徐远义.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88-191.

[4] 刘亚民.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21-522.

[5] 苏江.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3,19(10):1486-1489.

R735.2

B

1671-8194(2015)14-0059-02

猜你喜欢
网膜白蛋白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大网膜恶性间质瘤1 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