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

2015-01-24 23:13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鹰嘴尺骨克氏

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鲁山 467300)

手术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

孟祥永1崔旭娜2崔建胜3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鲁山 467300)

目的 探讨小儿尺骨鹰嘴骨折严重移位切开复位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2002年~2010年切开复位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例患者都给予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7个月,其中术后4例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在5°~17°;3例患者术后中立位旋后功能暂时受限,内固定取出后,旋转度数达到术前状态,无疼痛,屈伸功能无异常,肘关节关系稳定;3例术后肘内翻。结论 根据外力及移位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以尽可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小儿;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

儿童尺骨鹰嘴骨折不常见,骨折后大多无移位,除小块撕脱骨折外,多数尺骨鹰嘴骨折波及半月状切迹关节面,任何残留的关节面不平整都会引起活动受限、恢复延迟和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良好恢复肘关节关系和牢固固定是防止肘关节不稳及预防术后骨关节炎发生的有效措施。现将我科2002年~2010年40例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12例,平均11岁。屈曲型骨折26例,伸直型骨折14例;左侧16例,右侧2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1]本组患者:Ⅰ型8例;Ⅱ型10例,半桡骨头脱位2例;Ⅲ型14例,伴半桡骨头脱位4例;Ⅳ型5例,伴半桡骨头脱位3例;Ⅴ型3例。

1.2 手术方法:平卧位,患者患肢置于胸前,麻醉生效后,伴桡骨小头脱位者,先给予手法整复;然后在肘后侧,自鹰嘴顶点上方3.0 cm向下沿尺骨内侧骨嵴切开,暴露骨折断端,清除关节腔内游离骨碎片,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分别应用克氏针张力带、肘后重建钢板、螺钉固定;采用张力带固定的克氏针远端从尺骨皮质前方穿出,露出尺骨前方稍许,以相互交叉为好。前臂置于旋后位,克氏针进针方向应与尺骨的后内侧嵴在冠状面上成30°角。粉碎行骨折骨缺损超过2 mm时考虑植骨,以防肘关节不稳或脱位。术中预防损伤尺神经,必要时前置。半月切迹需解剖复位。克氏针或螺钉不可穿到关节面。C臂透视下证实骨折对位良好,尺骨半月切迹光整;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棉垫加压包扎,除伴有桡骨头脱位者,前臂中立位,屈肘90°石膏固定5~6周,术后6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其他病例术后1周开始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周根据情况进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全部病例都在术后8周拆除内固定。

2 结 果

40例患者随访6~28个月不等,平均在14.7个月左右;没有出现并发症,如尺、桡神经损伤及上尺桡关节骨性连接和骨化性肌炎或桡骨小头脱位等,其中4例发现肘关节伸直功能不足,欠缺5°~17°,平均9°;3例在中立位旋后功能不良,内固定取出后,功能恢复正常,屈伸无受限、疼痛,肘关节关系稳定;3例术后出现肘内翻。

3 讨 论

尺骨鹰嘴骨折治疗的目标是重建关节面、恢复和保留肘关节伸肌机制、保留肘关节的活动和功能及预防和避免并发症。手法复位是一行之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螺丝钉内固定、AO张力带固定及骨块切除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传统的克式针加钢丝的张力带固定方法,易造成克式针退针、皮肤破溃,术中神经损伤,影响前臂旋转等。但处理得当,这些弊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包括:①关节面无分离移位,但关节面不光;②骨折移位关节面光滑,但关节面分离移位>2 mm者;③关节损伤伴有肘关节伸肌机制破损及开放性骨折;手术禁忌证包括:①患者的身体状况太差;②非移位骨折;③关节损伤不伴有肘关节伸肌机制破损者。骨折固定的方法应遵循两个原则:①重新恢复鹰嘴的纵向轴线,并获得充分的稳定,以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②为构成关节面的远端限制,必须维护一个较大的冠状突;③解剖复位鹰嘴的关节面,必要时采用松质骨植骨弥补缺损。为获得优良治疗效果,应精确修补肱三头肌的内外侧扩张部,这是此类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可缺少的步骤。

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术前先手法整复,由于小儿韧带和关节囊弹性大,由于发育因素肌肉组织薄弱,容易牵引分开,桡骨头回纳不难。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要求恢复光整的关节面及肘关节足够的稳定性和肘的屈伸功能,因此必须准确复位。临床上经常应用的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的方法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它可以在骨折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有利于骨折愈合[2],可使术后肘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为避免克氏针针尖端损伤旋后肌、肱二头肌肌腱,导致前臂旋后功能障碍,在前臂保持旋后位时,克氏针方可穿透尺骨前方皮质,露出皮质的克氏针应尽可能短;②为增加骨折对克氏针的把持力,同时发挥对压缩皮质的支撑作用以及降低克氏针退钉或骨折断端移位的发生率,克氏针要交叉穿透双侧骨皮质,其的进针方向应与尺骨的后内侧嵴在冠状面上成30°角。本组病例其中3例术后发生中立位时旋后功能受限,其范围在9°左右;利用拉力螺钉将骨块固定于主骨折块上的4例粉碎性骨折,小的撕脱骨折片在手术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慎重处理,否则可影响伸肘装置的恢复,予以切除,以不影响关节面和鹰嘴为度,再使用重建钢板固定,骨折固定稳定[3]。单纯的粉碎性骨折,无尺骨和桡骨脱位,前方组织无撕裂伤者可予切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愈后关节功能正常。骨折常发生于干骺端,由于解剖关系,血管可进入骨骺远侧,伤后可很快建立血运,合并症较少。

肘内侧入路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常用入路,有充分显露尺骨鹰嘴关节面的优点[4],便于取出关节间隙内的游离碎骨块,然而手术操作时容易导致尺神经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肘外翻,要细致操作,加以避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肘关节僵硬,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肘关节的解剖关系、生理功能,尽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功能锻炼要在损伤的关节韧带基本修复后进行,不宜早,否则易致桡骨小头习惯性脱位,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的解剖对线对位可使肘关节得到光整的关节面,使肘关节得到很好的恢复,这是手术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的要求。

[1]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手术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0.

[2] 元向同,刘桂峰.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2,42(16):48.

[3] 蔡迎,杨建平,张质彬,等.小儿尺骨鹰嘴骨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24(4):373.

[4] 任玉猛.尺骨鹰嘴掌侧成角骨折应力机制分析及处理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4(19):297.

R726.8

B

1671-8194(2015)14-0118-02

猜你喜欢
鹰嘴尺骨克氏
杂交水稻“鹰嘴稻”的成因及防治技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尺骨近端生理弧度在上尺桡关节稳定中的临床意义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鹰嘴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