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牙体缺损的修复与研究

2015-01-24 23:13张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全冠牙本质时应

张泽强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浅谈牙体缺损的修复与研究

张泽强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牙体缺损修复时口腔修复的部分,为了提高牙体缺损修读的技术方法,本文从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述、修复方法、修复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牙体缺损;修复;操作技术

牙体缺损修复为口腔修复的重要部分。随着桩核冠修复、牙髓根管治疗等技术与器械材料的迅速发展,牙体缺损的修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本文从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述、修复方法、修复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1 概 论

1.1 牙体缺损的概念:牙体缺损指的是牙体硬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解剖外形与质地异常或损坏[2]。主要表现有正常形态破坏、单纯牙色变化、邻接关系或同颌牙咬合关系异常等,会对牙髓牙周的健康、面颜、咀嚼功能、颜面外形、发育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牙体缺损为硬组织缺陷,因此畸形牙及变色牙为牙体缺损,牙齿松动不能诊断为牙体缺损。

1.2 牙体缺损的症状、病因与修复方法:①颜色、外源性酸蚀形态异常牙-牙本质过敏-牙髓炎-全冠;②颜色异常、发育畸形牙-部分冠-全冠;③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牙髓炎-牙折部分冠-全冠-桩核冠;④磨损-牙本质过敏-牙髓炎-垂直距离降低-颞下颌关节疾患-高嵌体-全冠;⑤牙外伤-隐裂-冠折-冠根折-部分冠-全冠-桩核冠;⑥龋病-牙冠外形部分损坏-全部破坏-残根填充-嵌体-部分冠-全冠-桩核冠。

1.3 治疗步骤:口腔检查、信息交流-修复体制作牙体制备-黏固、调试-回访。

2 牙体缺损修复方法

2.1 牙体缺损修复过程。采集信息:患者的一般情况、口腔解剖的条件、经济条件、时间、过敏史、既往史、病史、主诉、期望值、工作等;交流信息:对患者存在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了解患者牙体缺损修复的主观意愿;产生设计方案:经X线检查、模型研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明确,然后形成文字,主要应包括明确诊断、修复前准备工作、修复过程及预后情况。

不宜简单的将患者单纯的分为修复对象和亚牙周治疗对象。口腔治疗应考虑并贯穿在全部治疗过程中。修复前的准备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考虑到以下因素:患者的健康状况、口腔内病变、心理情况、基牙牙周与排列状态。

2.2 选择修复体原则:选择修复体为修复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修复方案时应将采集的信息准确而迅速的转为相符的修复体。选择修复体时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尽量减少牙体制备;②修复体形式简单;③耐用性、经济型、美观性;④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高。

2.3 修复体的综合比较:对外伤发生率比较高的桩核冠修复患者来说,全瓷冠更容易出现根折。因此以耐磨性较差的复合树脂来制作嵌体更为理想,因为瓷类修复体会对颌牙造成磨耗过度。随着金属烤瓷冠的适应证不断减少,已经逐渐由全瓷类和树脂类修复体代替。

3 牙体缺损修复操作

3.1 牙体制备原则:理想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力学及生物学等原则:①取得充足的修复空间;②尽力保存牙髓与牙体组织的活力;③取得足够固位于抗力形;④保护牙周健康;⑤美观效果理想;⑥保留足够的边缘完整性。

牙髓的核心功能为生成牙本质,牙本质是可渗透性的牙组织,其允许有害刺激直接到达牙髓。因此保留剩余的牙体组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修复体是通过依赖经过预备的剩余牙体组织的完整性与强度得到固位。修复体能够可以对剩余的牙体组织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而牙釉质与牙本质的剩余量越少,修复力体学与生物学的失败风险就越高。的男士牙体的切割量是不足以降低修复抵抗力或导致冠外形过突的。

3.2 牙体制备要求

3.2.1 部分冠:制定部分冠时应争取以有限的制备面积,确保足够的固位力,一般应对美观度进行辅助固位形。瓷贴面应尽力保留粘接面釉质面积,边缘线需超过正面可视区域;前牙3/4冠要尽可能避免暴露修复体,在必要时应使用氧化锆等非金属材料;后牙3/4冠在固位形的基础上减少制备量[4];后牙7/8冠应应按照患者的要求,适量增大暴露的牙尖面积。

3.2.2 嵌体:窝洞需要和咬合力的方向垂直。如果是非金属材料,那么洞深应≥2 cm。对釉质边缘进行休整,以去除空悬釉柱。活髓牙制备时应减少制备量、兼顾固位形。如果选择非金属嵌体,还需考虑到修复体的抗力形。死髓牙的制备应在基牙抗力形的基础上,通过髓室与根管获得固位形。窝洞制备会明显增加牙折的危险性,而通过高嵌体对牙尖进行修复覆盖可以有效降低牙折的发生的可能性。

3.2.3 桩核冠:根管内的预备长度要做到和临床牙冠的最终长度等长,或长于,根尖需≥4 mm的牙胶尖封闭,以确保桩直径满足桩与根管牙本质壁在冠方与根方各3 mm密合理想最小值[5]。前牙:避免破坏根管壁的组织结构,尽可能保留冠部牙体组织;后牙:通过髓室和粗大根管进行固位,在多根管是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角度,必要时可应用组合桩设计。桩核冠修复体应从桩核-剩余牙体组织的界面至根方延伸最少2 mm,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牙折的可能性,并产生箍效应。

3.3 制备方式。修复空间:开拓面修复空间时可选择火焰状的金刚砂车针,根据不同的修复材料对抗力的不同预留足够空间,同时还应具备解剖形态。金属背板等材料需要的修复空隙比较小,树脂等材料所需要的修复空间比较大;固位形:平行沟、箱形、钉洞的制备应采用锥形平头车针。制备根管时应以低速弯手机进行操作配合;短基牙:牙冠延长术,辅助固位形,将斜面变直角。

3.4 完成:应尽量达到长周期、高强度、高精度、高标准的要求[6]。检查:在完成修复体之后,在患者就诊之前初步检查修复体,主要是外形、形式、材料、个性化要求、颜色等。并检查患者的基牙是否出现变化,如牙周状况、自主感觉、外观形态等。如果出现变化,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试戴:主要有就位、外观、咬合、颜色、邻接关系;调整:对与设计和技术要求不符合的部位进行调整。调整时要遵守高机械强度、高精准、高标准等原则,以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黏固:以可靠黏结系统对修复体进行固定[7]。

4 小 结

4.1 设计要点:①先设计,后操作;②应力设计要做到合理、科学;③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④设计的内容要在技工单上进行详细记录,需要时可采用模拟模型、数码照片等手段进行辅助。

4.2 操作技术与常见问题

4.2.1 操作技术与常见问题:①制备时应注意对“度”进行合理把握:若制备量不足会导致修复咬合的空间受到限制,使得外形臃肿,并降低修复体的强度;②若制备量过多则会降低基牙的抗力,导致固位力不充分,患者容易出现牙髓刺激症状,严重会导致修复失败;③模型制取:采用钢制无孔托盘。在提高修复体制作的精度来说,以藻酸盐类材料进行印模是不够的,而琼脂类材料可行。而对多颗牙或活髓牙来说,聚醚类的印模材料为理想选择。但是不管哪种印模材料,都应采用托盘黏结剂。

4.2.2 问题处理:①表面颜色:进行表面染色时应只能够解决相近颜色的差异,在制作现场进行颜色比对对于美观需求较好对患者是个不错的选择;②黏结剂:对于贴面类与铸瓷冠修复体而言,黏结剂会对最终修复效果造成影响。③返工选择:是否决定返工应根据是否达到了设计与要求,而不是经济、时间等因素。

[1] 毛静,高旭.大学生牙体缺损状况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6): 93-94.

[2] 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6):893.

[3] 景欢,吴也可,李慧廖,等.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的调查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1):20.

[4] 巢永烈,梁星.我国牙体缺损保存修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6):321-322.

[5] 陶娴.临床病例研究报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及评价[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6] Lobbezoo F,Hamburger HL,Naejie M.Etiology of bruxism in: Paesani DA, Editor.Bruxism.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Quintessence,2010:53-65.

[7] Fletcher P.Biological rationale of 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 using innovative proportion gauge[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1,31(5):525-532.

[8] Abduo J.Safety of increasing 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Quintessence Int,2012,43(1):369-380.

R783

A

1671-8194(2015)14-0286-02

猜你喜欢
全冠牙本质时应
装饰石材荒料锯切及毛板制备时应掌握的技能(四)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Nd ∶YAP激光联合宝氟锐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扫描正确度对整体的影响
麦田出现白穗 收割时应这样处理
冬季时令蔬菜怎么吃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Single Bond Universal牙本质粘结强度及牙本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