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市党报的“王牌”
——浅论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2015-01-30 17:58章龙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明王牌笔者

□章龙

(三明日报社,福建三明365000)

打造地市党报的“王牌”
——浅论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章龙

(三明日报社,福建三明365000)

网络的普及,微信的盛行,对于纸媒的发展可谓一大考验。在众人探索纸媒生存之道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舆论、媒体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其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作为最基层的纸媒,地市党报如何在瓶颈中求突破?答案就在于依靠本地的受众,打造属于自己的“王牌”。而调查性报道正是强化报纸分量,提升报纸影响力、凝聚力的上佳选择。

独立自主,克服畏难情绪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记者,随时都会面临各种类型的新闻选题,其中不乏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线索。而时刻做好准备,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名记者日常应该做好的“功课”。只有克服了畏难情绪,我们才能真正从民生、从百姓的角度看待案头的选题,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如何破题。

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完成一篇调查性报道,记者需要做到完全的独立自主,兼听各方面情况,不可让他人主导了你的思想。2013年11月,笔者接到读者来信称:三明市区来了两家外地的企业,四处散发传单,以赠送礼品的方式,吸引市民参加所谓的“客户联谊会”,实际上是向广大市民募集资金,并承诺高额的年利率。

获知这一信息后,笔者首先找到了工商部门。通过工商部门内部网站查询,笔者发现其中一家企业并没有登记注册,而另一家企业的行为也涉嫌了虚假宣传。工商部门建议笔者尽快联系公安部门,联合采取行动。回到报社,笔者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当班编辑。可是由于此类情况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常常无动于衷,编辑直言:“这是有关部门不作为,就按你了解到的情况报道。”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坚持己见,联系了公安部门,并于第二天跟随公安、工商部门对这两家企业进行了查处。在现场,笔者看到,依然有市民带着现金,准备“投资”。试想一下,笔者如果听从编辑的意见,稿件固然可以交差,但可能就会有更多人上当受骗,最后损害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

客观公正,还原事实真相

没有到现场,就不能称为“调查”。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过程,就如同警察破案一样,必须在事发现场,通过发现、追问、求证,寻找线索,取得证据。如何客观、细致地还原现场,是整个调查性报道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作为记者,只有深入现场采访、取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客观准确的描述,才能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

2014年6月,笔者接到读者来信称:“有人在市区打着‘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旗号,举办‘感恩客户答谢推广会’,出售所谓的‘人参蜂王浆口服液’,骗取群众钱财。”

第二天清晨6点,笔者就来到了三明某影剧院。在现场看到,不少老年人前来参加活动,领取“赠品”。记者进入活动现场,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并于2014年8月11日,在《三明日报·都市特刊》版刊发了《一场“成功”的骗局》报道,还原事实真相。其实,这所谓的“感恩客户答谢推广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问题。可新闻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必须始终坚持精准、客观,做到有主见却不主观。行文时,笔者只是将影像资料中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转化成文字,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或舆论倾向,哪怕心中有质疑,也不能参杂于文章之中,一切事实交由广大读者自己理解、判断。

除了客观公正外,谨慎、严密也是调查性报道的一大重要因素。一旦文章的某些文字不够严密,很容易授人以柄。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有多个信源,包括正方、反方和中立方,以免因单一信源而出现事实的偏差。同时,在细节的把握上,记者要做到慎之又慎,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专业用语时,最好能请教行业内的专家,确保万无一失。

前文提到的“企业向广大市民募集资金”一事,笔者采访后,写出了《高利率,是馅饼还是陷阱?》。在校对时,笔者却发现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一说法前,少了“涉嫌”二字,立即补上。新闻媒体不是法院,不能对涉及违法犯罪的事件进行定性。没有“涉嫌”二字,笔者就将整个事件定了调子,很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也会使记者和报社陷入被动。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调查性报道讲究的是真实。在客观还原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同时应该更多地强化人文关怀,注意对当事人信息的模糊处理。不能为了追求效果,给当事人带去困扰。

在调查企业涉嫌“非法集资”过程中,笔者曾经遇到了一对前去“投资”的老夫妇。在“销售人员”的蛊惑下,他们之前已经投入了2万元,当天又带着3万元现金到了那家“公司”。在笔者的解释下,他们终于明白了所谓的“投资”,就是一场骗局,并讲述了事件的整个经过。虽然得知了这对老夫妇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但写稿时,笔者还是决定隐去他们的详细信息,避免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麻烦。

笔者认为,只要事件真实存在,并非虚构,就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的信息,尽量做到模糊处理。同时,对于当事人要求采用化名等一些要求,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也应该予以满足。

调查性报道,往往涉及到社会的阴暗面,一旦真相大白,就会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在保护“证人”的同时,记者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以免遭受利益集团的打击报复。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笔者曾遇到了一个自称“记者”的犯罪嫌疑人。可当他亮出记者证时,笔者却发现他的证件表面与自己的不同。在假记者身份被揭穿后,那人恼羞成怒,反复要求笔者拿出记者证。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笔者只是出示了记者证封面,却没有打开证件将自己的相关信息给对方看。否则,是否会遭遇打击报复,就不得而知了。

每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出炉,对记者而言都是学习、提升的过程,更是扩大报纸影响力的王牌。打好了这张王牌,未来纸媒的发展,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猜你喜欢
三明王牌笔者
空战王牌,申请出战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安凯斩获新“王牌”
《王牌对王牌》我的蓝色王牌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