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理念的重大转变

2015-01-30 18:53汪燕
浙江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结构性高端

汪燕

宏观调控理念的重大转变

汪燕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8日,习总书记在APEC会议期间发表演讲时再次表示“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颇具学术味的名词开始从学界走向官方、媒体,成为各界讨论的热词,这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理念的重大转变,显示了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宏观调控理论以来,起主导作用的一直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红利带来的强劲外需成就了“中国奇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把宏观调控的重心从外需转向内需,强调扩大投资、鼓励消费,始终都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政策对稳定短期经济增长确实是必须的,也是有成效的。然而,近年来刺激需求政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递减,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实体经济越来越困难。再看看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疯狂购物的场景,想想国内产能过剩企业度日如年,显然,现阶段的困难既有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又不全是需求不足的问题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模式在结束了模仿排浪式消费阶段后,正在进入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供给侧还远远未对新的消费趋势、消费现象、消费潮流做好准备,导致一方面中低端消费品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迫使中国消费者不惜重金、不远万里到海外疯狂扫货,“供需错位”正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

从更大范围来考量,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消费领域,在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以及制度创新等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中央此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把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和需求并重,可谓是找准了矛盾的症结,开出了对症的良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市场环境和成本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低水平、低价格的数量扩张模式必然要终结,必须转向效益、质量型增长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是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表述已经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时间内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层面的相关措施预计将陆续出台。笔者认为,以下方面都亟待加快供给侧改革:

——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积极引导企业适应国际产业发展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的新趋势,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体系发展更适应需求结构升级。

——强化中高端人才供给。中高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中高端人才的支撑,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使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

——增加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出于对国内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考虑,部分富裕的国人的海外消费领域已出现从消费品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苗头,甚至还有为此而移民的。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提升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公平的同时,要重视增加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

——优化制度供给。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要加快改革低效率、阻碍社会活力和发展的体制,为企业创业创新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力量,释放改革红利,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供给体系。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结构性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