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探讨

2015-01-31 03:29程率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所学医疗

程率芳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一区,郑州 450002)

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探讨

程率芳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一区,郑州 450002)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知识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中医临床思维、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临床医师打下坚实基础,树立良好开端。

临床教学;实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应用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对其在校期间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理论知识、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重要塑型训练过程[1]。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因此逐渐得到各教学医院的重视,但随着医学教育和医疗体制的不断调整改革,临床实习工作质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滑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主动适应医学社会化演变和医疗体制改革,转变教学思维模式,探索一种适合当前现状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刻不容缓[2]。

1 以典型病例为基础 加深理解中医理论

学生初涉临床,要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验证,进一步掌握和升华,但遇到病人往往对理论概念无所适从,难以灵活运用。甚至部分学生虽对理论知识熟吟于胸,遇到病人仍不能辨证立方遣药。这是由于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理论课程老师多数是基础老师、教研室老师或非临床医生,讲授的内容不能真正的结合实践,学生所学知识特别是部分中医经典知识仍处于文字表述阶段,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老师要注意临床与基础的结合,通过病症结合的示教方式,选取典型病例进行示教,系统地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规律和治疗进行分析讲解,由理论到实践,反过来再上升到理论,由浅入深,使学生将枯燥、茫然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中,通过带教老师的病例分析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将所学中医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3]。

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培养中医临证思维

辨证与辨病,都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症候的辨析,用以确定症候,确立治法;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用以确定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二者都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4]。中医学的辨病思维与辨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而综合运用的,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证思维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核心内容,是中医的临床诊疗特色,是学习和掌握中医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证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疾病病变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准确的遣方用药[5]。

因此,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思路,结合具体诊病内容,有意识的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把辨证与辨病结合,完成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辨证确立症候,用辨病确诊疾病,实施“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实施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示教。使学生在掌握夯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上,通过带教老师循序渐进的悉心引导,逐渐形成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为其以后独立诊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中西医结合带教 注重临床实用性

中医院校学生的前期院校教育以中医内容为主,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各种西医的诊疗技术已经渗透和补充进来,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不容忽视。现实医疗体系下中医学生要加强西医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疾病进行诊疗施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临床上充分发挥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中西医知识的掌握,实施中西医结合的启蒙教育,树立中西医结合并重观念,寓教于实际应用之中,注重临床实用性。通过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示教,让学生知道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特点,西医学指导临床诊疗的客观依据,使学生既能看到中医理论应用至临床的好处,又能体会到西医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发现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的优势,从而造就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4 重视实践操作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医学是实践的产物,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把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反复训练,才能体现学有所用。而在现行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看得多,亲自动手机会少,这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6]。

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临床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加强学生对病例的“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及病史采集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采集病史、辩证、立法、处方的实际工作能力。带教老师应尽可能根据不同病种进行示教,细致深入的讲解和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操作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只有认真培训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增加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掌握基本技能与临床诊断治疗关系的重要性[7]。

5 师生互动开展专题讲座 培养科研意识

随着学生临床学习的不断深入,临床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提高,应适时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如围绕常见病,开展教学讲座;围绕疑难病例,开展临床诊疗知识讲座;围绕现代医学的进展,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题讲座。在讲座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书籍进行自我分析、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讨论,在互动中训练其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起诱导、深化讨论,纠正错误的作用。

同时,互动中要加大中医讲解的层面和深度,有目的性提出中医理论上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课题,引导学生进行中医理论实质的探讨,激发其进行中医理法方药的论证,鼓励其参与初步的科研工作,指导其进行资料的设计、搜集、分析和整理,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锻炼其科研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能临床又懂科研。

6 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训练

医疗文书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宝贵原始资料,对临床医疗水平起着推动作用,随着社会法律的普及,医疗保险的推行,其法律意义也日益凸显。因此,医疗文书书写能力训练,是临床带教的重点,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8]。

医疗文书书写是临床医生最重要基本功,中医临床实习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中医医疗文书书写训练。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医疗文书时,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书写的中医医疗文书应在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基础上,着重中医术语的准确应用,病因、病机分析的严密性;启发引导学生面对具体病例,应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运用,写出自己的思路,并中医特色突出,以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切忌流水账式、格式化的书写。带教老师要及时修改、补充并讲解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力求其养成严谨的临床思维习惯,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为其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本功。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是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综合应诊技能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当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措施确保学生的基础理论、中医临证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科研意识等综合素质在实习期间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使其能够通过临床实习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中医师。

[1]罗川晋.中医院内科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 (4):40-41.

[2]马睿杰,林咸民,陈晓军.中医临床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引入[J].光明中医,2013,28(5):1062-1063.

[3]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6,3:33-34.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

[5]姜敏,冯兴中.加强中医实习生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临证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10-11.

[6]张根明.中医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几点思[J].光明中医,2012,27(7): 1486-1487.

[7]梅建强,王金榜,王艳君.浅谈中医临床实习带教[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9(2):44-45.

[8]张恒文,余万桂,何晓斌,等.中医临床带教内容与方法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54-1155.

Teaching Discuss to Clinic Practice of Students 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Shuaifang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Henan hospital of TCM, Zhengzhou 45002,China)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important transform stages of medical students,theoretical knowledges to clinical apply,clinical teaching must be attenti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about the basic theories,basic skills,clinical spiri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the capac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 on,for the clinician sets up the good start going to work construct a solid foundation.

clinic teaching;practic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52

1672-2779(2015)-04-0099-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刘治华

2014-12-04)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所学医疗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非所学
非所学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