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MOOC)
——教学新理念的兴起及思考

2015-01-31 13:17郑晓倩宋文芳林东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学习者理念

郑晓倩,宋文芳,林东红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慕课(MOOC)
——教学新理念的兴起及思考

郑晓倩,宋文芳,林东红*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迅猛发展,文章以慕课教学模式、教学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借鉴慕课发展理念,并探索慕课理念下高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之路。

慕课;教学模式;高校医学教育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音译为慕课,即指大规模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在2008年,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教授第一次提出,然而在2011年,慕课才真正发展起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史朗教授将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程放在互联网上,吸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同时注册学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受到了大众的追捧[1]。

一、慕课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一)慕课课程模式。

慕课的课程内容以学习者为构建中心,并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课程基于对大脑的认知研究而切割成短小的视频,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减小认知负荷以提高学习质量,视频中还内嵌一些练习测试题或讨论,只有答对者才能继续听课[2]。这样,一方面有效保证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使学习者能够即时地自我评估学习效果。慕课所有课程资源均是开放并免费的,学习者无需付费就能获得高层次的学习机会,但若想获得相应学分或者资格证书,则需适当付费。

(二)慕课特点。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于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这与其自身特点密切相关[3]。

1.大规模。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能容纳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学生,而慕课对学习者数量则没有限制,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均可同时选学一门课程。

2.网络课程。慕课并非面对面的课程,它的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安排。

3.开放课程。慕课推崇的是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以免费获得优质课程的学习机会。

二、国内外慕课的发展现状

《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在这一年里慕课呈现爆发式增长,先后出现了慕课三大运营机构(Coursera、Udacity、edX),2013年世界各国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4]。

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建,在2012年4月公开推出专有平台,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80多个教育机构,提供了计算机科学、数学、教育等领域的400余门课程。

Udacity创建于2012年,以在人工智能网上建设课程为开端,课程涉及物理、计算机科学、商务等领域。与edX和Coursera不同的是,其课程是由自己的团队建设的,而非其他大学创建。

edX是MOOC排名前三中惟一一个非营利组织,于2012年5月成立,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建、共同管理,其课程平台提供了计算机科学、化学、公共医疗等领域约60门课程。

2013年,英国推出Futurelearn慕课平台,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英国知名大学的免费优质课程;德国推出iVersity慕课平台,开放10门慕课课程;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共享。

2013年国内相继出现多个慕课平台:5月清华、北大宣布加入edX慕课平台;7月,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也分别与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9月,北大在edX平台上正式开放4门课程,成为首批在国际慕课平台发布共享课程的国内高校;10月,清华大学推出“学堂在线”中文慕课平台,标志着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的建立。

三、慕课的不足

慕课的设计理念[4]是向学习者提供大规模且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课程,使全世界学习者都能通过网络共享优质课程。因此,慕课成为学习者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学模式,其发展过程中尚存有一些问题。

(一)素质能力培养缺失。

相较于师生之间面对面传道授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慕课则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除了课程知识的获得外,更为重要的是素质能力的培养。慕课的网络在线教学模式只是做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却无法给予学习者校园文化熏陶、社交互动等能力的培养[5]。同时,由于慕课缺失课堂教学,教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师生间口传心授的情感交流都不复存在,因此,有教育学者认为[6],慕课只是一个课程的传递共享平台,仍需教师的讲授。

(二)课程学习质量保障不足。

传统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慕课虽有计算机评估机制等措施以保障教学质量,但其大规模教学的特点,无法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它对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三)授课形式适用性受限[7]。

慕课这一网络在线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体系严密的学科,如数学、计算机等课程,而实践性强或受众小的课程就不适合采用慕课教学。因哲学、生命伦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需要多维度的观点进行讲解,故慕课在此类学科的授课形式上略为受限。

四、慕课理念下高校医学教育的思考

(一)引入慕课。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很大不同,其培养目标更注重于专才和通才的结合,因此,高校教学不仅在专业上注重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整个教学过程更侧重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8]。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基于自身课程特点,相继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提升高校医学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慕课的兴起,除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外,更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推崇教育资源共享,以促进稀缺教育资源传播为目标。面对我国高校医学教育优质资源尚不充沛的现状,引入慕课丰富的教育资源、崭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对促进我国高校医学教育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借鉴慕课。

面对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照搬慕课平台的可行性仍需商榷,但慕课新颖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发展切实可取的借鉴,促使我们对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进行反思。

慕课的信念[2]是将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至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故学习慕课理念,引进慕课平台世界名校、知名教授担纲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促进国内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普及,同时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加入慕课平台,既提升本校综合竞争力,又能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此时,教师应善于利用慕课平台的课程资源,引导医学生接触世界名校的优质课程、逐渐认识接受和利用慕课课程、最终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慕课让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国家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但丰富课程资源的拥有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真正发生,只有当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去思考反馈,才是知识的真正获得。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则能很好地开展师生间的深度互动,在反馈交流中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吸收,因此,二者的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将促进教学模式的良好变革,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融入慕课。

随着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如网络课程和课程中心平台,也逐步开发建设起来,这些都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也存有无法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未能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缺陷。融入慕课优势,借鉴慕课开放共享的理念,提高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度,学习慕课课程学习效果即时评估机制,注重知识传授过程信息反馈,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等,都是当前课程建设发展亟待加强的方向。

综合来看,慕课是新崛起的在线教学,通过互联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具有传统高等医学教育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但慕课尚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热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以慕课为契机,利用慕课平台,学习慕课理念,倡导“走出去”加入慕课平台,“引进来”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医学教育质量。

[1]李曼丽,张 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5-23(3).

[2]贺 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3]邓宏钟,李孟军,迟 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

[4]劳瑞·约翰逊.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1-24.

[5]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学校间围墙将被消融[N].解放日报,2013-7-9.

[6]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10-16.

[7]方鸿琴.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育模式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9(A3).

[8]王 嫚.论教师期望效应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47-149.

G642

A

1002-1701(2015)08-0007-02

2014-11

郑晓倩,女,医学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04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学习者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