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5-01-31 13:17陈金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普通班法律意识医学教育

陈金梅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医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陈金梅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在当前强调全面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背景下,对我校教改班和普通班学生职业素养认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改班除了在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上表现优越外,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等其他方面与普通班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对学校,着力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对教改班学生,继续加强其创新、批判精神培养;对普通班学生,加强其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同时,推广教改班的成功经验,强化普通班学生的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医学生;职业素养;认知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在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等的总和[1]。据此,本文将医学生职业素养定位为:职业需具备的知识——医学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知识;职业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临床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等;职业道德、作风、意识及态度——职业伦理道德、团队合作意识、人道主义精神、法律意识、科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等。通过梳理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医学教育已从一味的强调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转向了强调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强化与培养。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主要侧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途径[2],而本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程度,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改革思路。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采用经过预调查后经专家、教师讨论完善的自制问卷,以不记名形式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各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态度及他们当前普遍欠缺的某些方面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调查医学生对学校在开展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

2.调查对象。由于学校开设有教改班,开办教改班的初衷是以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以及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动向为基础、以解决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目的,通过对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改班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最终实现将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广到全校的教学改革目标。本研究调查对象来自学校不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教改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在教改班学生中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普通班学生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回收有效问卷共422份,回收率达93.78%。全部问卷采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医学生对职业素养养成的意识和观念认识。根据引言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分解,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职业素养养成的意识和观念认识均比较到位,对于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都有比较统一的认同,说明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对其自身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对影响其综合职业素养养成的构成因素有着较为统一的认识。但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我们仍发现在对职业素养的宏观认知中,医学生在对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医生职业中法律意识、科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分别就这些项目的作答进行了教改班与普通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教改班与普通班学生在对这些项目的作答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无论是教改班的学生还是普通班的学生,在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宏观认知上具有高度统一性。

2.学生对职业素养构成因素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教改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在对职业素养构成因素的重视程度上最为重视的是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而最不重视的是:信息获取能力、法律意识和创新、批判精神的培养、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取。由此可见,学生对职业素养各构成因素的重视程度与对职业素养养成的宏观认知结果是一致的。

3.医学生认为自身最完善和最欠缺的职业素养。通过多重响应、交叉制表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教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方面的表现差异性不大。值得深思的是,相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教改班学生认为自身在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和职业伦理道德方面的素养是比较完善的。而在认为最欠缺的方面,所有学生都认为“临床操作能力”是最欠缺的,此外,教改班学生还认为创新、批判精神也是他们最欠缺的。普通班学生则还认为“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他们目前最欠缺的。

4.医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多重响应、交叉制表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教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对此问题的见解具有高度一致 性。大家普遍认为:沟通能力、法律意识和创新、批判精神是目前学校职业素养教育中最为欠缺的。不同的是,教改班的学生还认为学校在全科医学、健康促进、预防保健知识教育方面较为欠缺;而普通班的学生则还认为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当前学校医学教育中相当欠缺的。

5.医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要求。通过多重响应、交叉制表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教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此问题上,见解不一。除了在实践教学改革需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外,普通班学生在希望学校加强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按分解的胜任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意愿要高于教改班。较普通班,教改班学生则更希望学校进行评价标准的改革。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1)教改班与普通班学生对职业素养所表现出的共性。一是所有学生都深刻认识到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在认可职业素养对其未来职业发展重要性的前提下,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的重视程度体现在:对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最重视的;对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医生职业中法律意识、科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则表现最弱,需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在对认为自身最完善和最欠缺的职业素养的描述上,所有学生都认为临床医学知识、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最为完善的,而最欠缺的则是临床操作能力。三是对当前学校医学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上最为欠缺的则是沟通能力培养、法律意识培养和创新、批判精神培养。(2)教改班与普通班学生对职业素养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一是在认为自身最欠缺的职业素养方面。教改班学生认为创新、批判精神是他们最欠缺的。而普通班学生则认为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他们目前最欠缺的。二是对当前学校医学教育在忽视了医学生哪方面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教改班的学生还认为学校在全科医学、健康促进、预防保健知识教育方面较为欠缺;而普通班的学生则还认为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是目前学校医学教育相当欠缺的。

2.建议。对学校层面而言,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着力构建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着手进行改革,对当前医学生主要欠缺的临床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法律意识、创新、批判精神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培养。同时对学生有可能忽视的职业素养方面如: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医生职业中法律意识,学校也要强化学生的认知并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对教改班学生而言,针对其需求,继续加强其创新、批判精神培养。同时应同时着手进行评价标准的改革,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普通班学生而言,加强其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此外,根据教改班学生在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应适当推广教改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如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以强化全体学生的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1]许慧清.培养医科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和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35(3):253-255.

[2]方爱珍,王维民,李 红,等.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 (S2):132-134.

G465

A

1002-1701(2015)08-0035-02

2014-12

陈金梅,女,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效性机制研究与构建”(2011JGA028)。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18

猜你喜欢
普通班法律意识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