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启示

2015-01-31 13:17宋春雨张瑞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医学

宋春雨,钱 华,张 睿,杨 鑫,张瑞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启示

宋春雨,钱 华,张 睿,杨 鑫,张瑞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文章通过中美医学研究生培养之间的比较,对中美两国医学研究生在管理制度、课程设计、导师确定及其在研究生培养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这些差异中寻找美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先进方法和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年轻的硕士导师在今后研究生培养方面吸取经验。

美国研究生教育;导师组;教育改革

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医学这一与人类健康及生命相关的特殊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有了更多新的内容。培养有创新意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对我国医疗事业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年轻的硕士生导师,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笔者一直很困惑。美国是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的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制度。2011年,笔者有幸去美国迈阿密米勒医学院进修,并在此期间去哈佛大学参观,对美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制度进行了一些了解,总结了一些我国和美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差异和在今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中美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差异

1.管理模式上的区别。美国大学研究生管理上主要是在学院及项目中,对院系及项目的研究生管理是建议性、指导性的[1]。学院主要负责该单位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过程,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细则等。从管理效果上看,这种管理模式与学科特点相紧密,有适应性、灵活性科学性的特点,另外可以发挥各个研究生培养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管理工作有效、有理、有章。相对而言,在我国依然是学校主要管理全校的研究生教育,各学院的自主管理意识没有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制度僵化,导致各种管理办法很难全面反映各个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缺少对学科发展的适应性。

2.教育上的激励制度。美国大学对研究生的培养采用收费与激励并举的措施。学生需要交纳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课程学习需要交纳课程注册费等等。同时,学校和院系依据学生的学术进步大小以及学科专业研究的特点给予学生一定资助,不同的学生因学术进步和学术表现不同而获得的激励相异,即获得的资助类型、资助幅度各异。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没有从受教育机会、教育成本收益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在我国,国家每月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生活补贴,这样的制度安排没有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由于国家生活补贴的一致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不利于激励研究生从事有较大难度的创新性研究,不利于研究生对专业的钻研和进取,使得对研究生从事科研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研究生从事艰苦的、高难度研究的决心和意志。

3.课程安排和科研训练。研究生学习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科研训练两方面。美国医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从课程安排上看,教学环节比较多,教学要求细致,在课程教学中,包括:讲座、实验或实践、研讨、课程论文以及课下与教师的交流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及建议。师生的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在科研方面,从学生入学到学术交流活动、研究活动的参与、学位论文的开题、实验报告、论文评审及修改、论文答辩等各方面均有详细的规定。通过细化对学生的要求及评价,使学生学习基础扎实,科研训练有素。而我国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通过讲座形式教学,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另外考核方式较单一,目前仍然以考试或实验报告等形式为主。而在科研训练上,学生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导师安排。而导师的研究指导没有适当的评估和监督。另外,师徒式的指导也限制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兴趣点的培养以及限制了学生接受其他科研实践的机会,进而造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不扎实浮躁的现象。

4.导师的确定方式。在美国研究生不是按照导师报考,而是由大学按照专业统一来招收。研究生入学后,头半年到一年内,研究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相关的基础课,这时不确定导师以及研究方向[2]。系里有研究生顾问,针对研究生选课、学习的期限、如何选择导师提出建议。在这期间,研究生可以边学习边了解导师的情况;而导师也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观察。这可以为师生互相选择打下基础。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作为自己的实习单位,进行2-3个月的实验。实习结束后,研究生对该实验室的各种情况将有所了解,最终结合导师意向,选则一位导师并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研究生培养还采取“一主多辅”的制度,即导师根据研究生的选题方向,选择3-4位其他实验室的导师作为导师组成员,一同负责该研究生的学习指导。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互补,高效地培养研究生。同时也有益于研究生扩展知识面。这种指导模式有助于研究生广泛吸收各种学术思想,养成辨证、批判、开放的思维习惯,减少医学研究的狭隘性。

5.课程的设计。在美国进修期间,有幸参观了哈佛大学,对哈佛大学研究生培养有了一些了解。哈佛大学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导师置身于学科的前沿,关注本领域学术发展的动向,更新教学的内容,将新的资料、新的观点和新的动态注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哈佛的课程体系不追求平衡,而集中关注是否能够引导研究生在一个专业方向上有突破。一般授课方法有两种:(1)教授主讲,学生阅读文献以及进行实验,每周围绕问题进行一次讨论;(2)以学生为主,由学生按顺序轮流做报告,每个研究生每个学期都要在不同的课堂上做报告,大家一同讨论,导师在其中只发挥指导作用。这些方法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及表达能力,培养既能同别人沟通交流又能进行独创性研究的学生。

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启示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青年导师在如何培养研究生上尚缺乏实战经验,也没有系统和成熟的方法[4]。笔者作为青年硕士生导师中的一员,从个人体会入手,在以上中美研究生培养差异的分析比较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对今后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1.改进教育指导方法。做为导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包办,同时也不能放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引导研究生走上科研道路。如导师可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定期与研究生见面,检查并指导研究生的研究;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等。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相关的知识漏洞。总之,导师可通过上课、交流、实践等多种渠道,找到指导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思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导师不光能指引专业学习和研究。有的导师思想精妙、感情真挚、个性鲜明是难得的楷模,与这样的导师相处可使研究生得到全面熏陶。因此导师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等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开展思想工作的机会最多,导师有很多的机会言传身教,这样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亲切而自然。

3.提高导师自身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具备有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导师才能在教学及科研中具有创造力并运用新颖方法,引善于引进新观念,介绍新成果,敢于标新立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5]。因此,在实验期间,不要单纯跟踪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实验方法,要多鼓励学生不迷信别人的工作基础。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暂时无法解析的现象,要学会用与他人不同的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革新常规思维模式,这样科学研究才会有创新性的突破。

4.引进“导师组”。在科学研究方面,要打破“一对一”的师徒式指导模式,借鉴国外的“导师组”。通过各种科研交流活动,让研究生与“导师组”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选择研究兴趣的空间。另外还需要建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的双向监督以及反馈机制,促进学生从事研究的主动性,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及指导效果。

5.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方面,需要打破讲座式教学的单一模式,推广小班教学,增加讨论、课程论文研讨、实验和实践等,采用灵活的课程综合考核的办法,改善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对专题研究的兴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思考的技能。

总之,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担当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导师的思维方法、治学风格、知识构成和学术水平,对研究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导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需要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稳定的研究方向,另外还需要有活跃的学术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名合格研究生的导师,还要有适合学生发展的一些指导方法,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素质自由、和谐地发展。

[1]宋东霞,刘丽新.从美国培养研究生的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70-73.

[2]赵湘辉,吴 江,Qing Richard Lu.美国研究生培养导师制的特点和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154-1285.

[3]罗广华.试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1,13:78-79.

[4]黄华国.青年硕士生导师的角色转换和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4-6.

[5]刘春桃,柳 松.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新机制中的功能与其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09,11:96-98.

[6]曹红芳.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146-147.

G643

A

1002-1701(2015)08-0124-02

2014-07

宋春雨,女,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全麻药物脑保护。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66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医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爱情导师
医学、生命科学类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