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分类研究进展

2015-01-31 11:19罗劲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亚健康体质量表

罗劲娜 黄 鹂

(1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广州510180;2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510120)

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分类研究进展

罗劲娜1黄 鹂2*

(1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广州510180;2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510120)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亚健康;辨识;分类;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2]。亚健康状态如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大多数情况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需要我们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这必然会涉及到亚健康的辨识问题。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方面,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方面,综合而言,目前对亚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综述如下。

1 亚健康的诊断方法

1.1 以量表为基础判别亚健康重在提取功能状态要素、表征(参量)、观测方法(量化)和动态性的研究和系统综合分析(状态辨识)。在问卷调查中,采用的问卷主要分为两种。

1.1.1 国际通用的或公认量表目前比较频繁采用的是美国康奈尔医学指数健康调查表(Comell Medical Index)[3]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康奈尔量表比较详细地提取人体各系统的不适症状,如耳鼻喉等不同器官的主要症状,但量表条目较多,条目询问的症状程度较重,在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分度上效果不佳,难以鉴别。

SCL-90是国际上普遍用于筛查心理疾患的量表,包括强迫、抑郁等9个因子,其作为亚健康检测的基础量表有良好的实用性。

1.1.2 自研的亚健康问卷测评如《亚健康状态自测表》《疲劳量表》《过度疲劳自测表》等。此类自研量表缺乏基本的理论构架、逻辑关系设计、结构构建、信度效度检验等量表开发的必要研究过程,条目来源紊乱且缺乏文献依据,其亚健康筛检的有效性及亚健康的判断标准存在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刘保延等[4-6]设计的《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在问卷设计、信效度检验方面均完成了必要的数据检验,在国内自研量表中比较突出。

1.2 仪器检测亚健康

1.2.1 血液学相关仪器研究目前运用于亚健康研究的比较热门的仪器是多功能显微诊断仪(MDI)和多媒体显微诊断仪检测法(THMMDI)[7-9],MDI或THMMDI能检测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形态和活力,获得细胞水平的信息以及自由基的变化情况,它与血液生化检测项目、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测量进行对比分析打分[9-10]。

1.2.2 无创型全身检测仪器

1.2.2.1 DDFAO鹰眼电子扫描仪鹰眼采用低电压直流电刺激感应技术,检测人体各脏器间质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并以3D图像重构、参数等形式显现,具有量化及直观显示的优势,是目前较多辅助检测亚健康的仪器之一。与鹰眼功能相似的还有量子共振分析仪。

1.2.2.2 红外热像呈像仪热断层成像系统(TTM)其原理主要根据皮肤的热对称性、左右皮肤温度差异、身体上下部分皮肤正常体温差别的关系来比较诊断。目前认为,TTM技术对疼痛状态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对亚健康疼痛状态的人群有较好的适用性。

1.2.3 局部或器官检测仪目前比较热门的是采用虹膜诊断仪,其根据人体虹膜和瞳孔的形态变化来观察人体的健康情况,诊断的准确率与虹膜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及水平有关。

1.2.4 中医经络诊断仪与脉诊仪中医经络诊断仪及脉诊仪对单个个体状态的变化情况十分敏感,但对亚健康与健康、疾病的人群区分能力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2 亚健康的归类研究

解决亚健康人群的症状是干预亚健康的实质,但亚健康症状繁杂,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如何有效准确地把握亚健康,干预亚健康,需要我们对亚健康进行合理系统的分类,目前分类的方法主要是解剖学角度研究亚健康及状态学角度解读亚健康。

2.1 从解剖学角度对亚健康进行分类将亚健康主要症状按各系统进行归类: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11]。

2.2 从症状相关性角度归类亚健康许多症状在同一亚健康人体身上常常伴随出现,按照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归类为状态,如:疲劳状态、健忘状态、焦虑状态、失眠状态、疼痛状态、抑郁状态、便秘、其他[12-14]。

3 亚健康与中医证候关系研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谓“未病”、“未乱”就是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是质变为疾病的量变积累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在古代就有“疾”和“病”之分,“疾”指不易察觉的小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去干预,势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体征的“病”,这种“疾”的状态即现代医学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有别于西医的认识方法。

3.1 亚健康与中医证候关系研究在目前的证候研究中,偏向于以脏腑辨证作为辨证的基准,其中郭振球[15]认为老年人亚健康可以按照五脏辨识,分为肺系、肝系、脾系、肾系、心系等相应的不适表现。宫艳华等[2]也将亚健康的症状归属于心肝肾等五系并选择相应针灸方法进行调理。

另外脏腑辨证结合气血阴阳辨证是目前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辨证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尉平平[16]将亚健康分为三大类型:肝郁气滞(焦虑)型、心脾两虚(交感神经抑制)型和肾虚(迷走神经张力高)型,后者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石鹤峰[17]认为应该分为6型: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肝失疏泄、肝肾阴虚、脾虚湿困及肾虚早衰。李自召[18]也将亚健康分为6型,分别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衰早老。祝恒琛等[19]认为女性亚健康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中气虚惫、痰湿中阻、气虚瘀阻等5型。余静[20]将亚健康状态分为4型,即心脾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肝肾两虚型。于智敏[21]认为亚健康的证候可归纳为10型:肝郁气滞型、瘀血内阻型、湿热内蕴型、阴虚火旺型、痰湿内生型、气血亏虚型、脾胃阳虚型、心肾不交型、心火旺盛型、肝胃不和型。曲堂清[1]认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肝肾阴虚、心肾两虚等为常见的分型。武维屏等[22]将亚健康分为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7型。李自忠[23]将亚健康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结、心脾气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衰早老6型。张楠[24]认为亚健康分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气不足、脾肾阳虚、肝肾阴性、肺肾两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胆郁痰扰等10型。杨志刚[25]则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痰湿内生型、心脾两虚5型。

3.2 亚健康与中医体质关系研究体质与亚健康关系的研究方面,王利敏等[26]利用多种体质分类方法阐述了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岑澔等[27]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调研发现中医体质与亚健康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根据数据显示湿热、瘀血、痰湿、特禀、阳虚质在亚健康状态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田代华[28]按照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别给予亚健康者调理建议。

何裕民等[29]将人群体质分型为失调质、协调质、紧张质、虚弱质。其中,失调质又分为郁滞质和内热质,虚弱质又分为气虚质、阳虚质、精亏质、津亏质,且郁滞质又有肝郁质、痰湿质及瘀阻质之分,气虚质有肺气虚、脾气虚及心气血虚之分。并对亚健康状态结果做出模糊聚类分析,亚健康群体主要属于中医所说的郁证、痰湿和虚证三大类[30]。

王琦教授认为体质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瘀血质、气郁质、平和质[27]。

4 问题与展望

目前西医界从躯体的各大系统器官分类认识亚健康,把亚健康的症状归结到各个系统中去,但由于亚健康往往是一个整体性的躯体反应,单纯的一个系统例如心血管系统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症状,举“疲劳”为例,疲劳的症状包括有感觉劳累,不愿活动,头晕、胸闷、四肢乏力,甚至自觉低热等,可能涉及的系统将包括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单纯按照系统划分不能很好地把握亚健康状态的实质,同时也不能对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或原则性指导。为此笔者更倾向于以亚健康状态来归类亚健康,毕竟归类后的亚健康不同亚状态可以为治疗提供简单、有效的基础及依据,许多亚健康状态者都有明确的主诉:“我很疲劳”、“我睡不着”等,疲劳、失眠这些是亚健康状态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笔者将文献及临床中亚健康状态者常出现的不适症状按照其内在关联性提出了疲劳、失眠、焦虑、抑郁、健忘、疼痛、便秘等常见的七种状态(症状群),务求能接近亚健康状态者的主症,并为进一步的综合干预提供基础与依据。

在亚健康检测方面,笔者主张使用量表作为亚健康研究的基础工具,因为量表最能直接提取患者的不适症状,但在选择量表方面,建议公认量表与自研量表相结合。公认量表经过验证及校对的,采用合适的公认量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检测患者的心理亚健康情况,SCL-90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能多角度地对不良心理倾向做出量化判断[31-32];特质应对量表(TCSQ)[33-34]能对个人的社会应对能力积极或消极做出基本的判断;以上2个量表在评估亚健康社会应对能力上作用明显。生活质量量表(SF-36)能对健康引起的生活质量改变做出恰当的评价,这对判断亚健康状态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

再者,亚健康的检测不能脱离体检,常规的体检是排除疾病的基础,在亚健康研究中需要常规体检排除疾病才能纳入亚健康的研究领域中。目前流行的亚健康检测仪器可作为辅助的检查工具,与常规体检项目不断比对磨合,进一步完善检测的功能与准确性,可作为科研的附属成果。所以,量表检测结合常规体检应该说是目前研究亚健康比较合理的方法。

在亚健康中医研究方面,目前临床上常以辨证论治来研究亚健康,综上所述,常见的是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脾虚湿困、痰湿中阻等6种证型,与之前叙述的7种亚健康状态也是有对应之处,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者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或情绪低落等,与焦虑及抑郁状态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心脾两虚、脾虚湿困、脾肾阳虚、痰湿中阻者容易出现倦怠、懒言、畏冷、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疲劳状态,其核心主要在于肝郁与脾虚,根据文献资料,肝郁气滞证型在亚健康状态者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脾、心、肾虚,其中脾虚为中心,痰湿内阻与湿热内蕴从病机分析均与脾气亏虚的基础有关,脾虚导致津液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困阻脾胃,聚湿成痰,故出现痰湿中阻,故脾虚湿困、痰湿内阻等均与脾虚有关,再者脾肾阳虚,心脾两虚亦与脾虚关系密切。尽管目前亚健康状态尚在研究阶段,不过合理的辨证论治对指导亚健康人群进行初步干预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辨证论治的证型目前规范的将近800多种,且辨证的结果与每一位医师本身的中医基础有密切的联系,容易导致多证多型的结论,不利于亚健康的干预原则归纳与统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医界研究较为热门的体质学说与亚健康辨识的结合将是比较理想的,王琦[35-36]的体质学说分为九种且有比较严谨的研究基础及严格的分类方法和工具,对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体质分类,按照体质分类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给予合理的干预,将可能对亚健康状态者中医方面的判断形成量化与规范化的意见,并为干预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但目前运用体质量表对亚健康状态者进行研究及评测亚健康的量表与体质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尚缺乏有力的临床调研数据,将是今后科研的方向。

综上所述,亚健康状态是当代人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隐患,也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亚健康进行辨识及分类研究是研究亚健康的前提,也是有效干预调适亚健康的基础。

[1]曲堂清.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治疗攻略[J].亚太传统医药,2006(1):14-17.

[2]宫艳华,孙巧云.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及针灸调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56-35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30.

[4]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82-387.

[5]刘保延,谢雁鸣,于嘉,等.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45-149.

[6]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亚健康人群症状学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24-27.

[7]王友宁.血液凝固相分析与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J].中原医刊,2005,32(19):73-74.

[8]王平,韩慧亚,宋慧君,等.超高倍镜多相显微镜亚健康血象10000例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2,3(2):131-134.

[9]钱锦康,巴福森,吴元亮,等.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对人体亚健康状态检测[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13(6):444-447.

[10]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11]王雪梅,张建祥,郭广会,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0(10):1441-1442.

[12]李秀敏,魏彦茹.亚健康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192-193.

[13]都旭,马建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220-222.

[14]许韵民,李新立,刘群才,等.豫南地区企事业体检人群亚健康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72-273.

[15]郭振球.老年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保健[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5):11-12.

[16]尉平平.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80.

[17]石鹤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医研究,2005,18(9):47-48.

[18]李自召.中医论治亚健康状态[J].河南中医,2003,23(10):41.

[19]祝恒琛,谢成.亚健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8-551.

[20]余静.辨证分型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6):381-382.

[2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

[22]武维屏,边永君.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4):251-252.

[23]李自忠.中医论治亚健康状态[J].河南中医,2003,23(10):41.

[24]张楠.亚健康与辨证论治[J].健康教育,2007,4(1):128-129.

[25]杨志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有效干预[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8(5):426-427.

[26]王利敏,陈家旭.论体质分型与亚健康状态[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21-23.

[27]岑澔,王琦.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中医研究,2007,20(5):34-35.

[28]田代华.亚健康状态的体质调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4):222-223.

[29]何裕民.未雨绸缪,开拓生存空间——亦论中医学术发展之大势[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5):8-11.

[30]何裕民.不信东风唤不回——从亚健康走向健康[J].大众医学,l998(7):4-8.

[31]吴岚,李江山.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2(7):43-44.

[32]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9.

[33]朱珠,卢文云.特质应对方式与夜班护士身心健康问题关系探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69-70.

[3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5]王琦.中医体质学说[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14.

[36]王琦.中医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0):653-655.

Research Prog ress in the Iden 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 f Sub-health State

LUOJinna1,HUANGLi2
(1.MedicalAcademicExchangeCentre of GuangdongProvince(GuangdongMed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Guangzhou510180,China 2.RenowedDoctor'sStudio,GuangdongProvinceHospital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

Sub-health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in the world today.Effectively intervention can preven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ub-healthmalaise from becoming the disease.The premise of intervention on sub-health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and overall understanding on the sub-health state.At present,the Western medicine understanding mainly lay in th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b-health,whil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emphasized the body constitution and intervention treatment.In this paper,themethods of diagnosis,classific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of sub-health would be reviewed.

sub-health;identification;classification;re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1.078

1672-2779(2015)-11-0154-03

:苏玲本文校对:祝华

2015-05-04)

*通讯作者:394853081@qq.com

猜你喜欢
亚健康体质量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