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环境与健康的使用后评估——以深圳大学为例

2015-02-01 06:22吴向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

吴向阳 郑 浩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学生公寓环境与健康的使用后评估——以深圳大学为例

吴向阳郑浩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518060)

【摘要】以深圳大学学生公寓的使用后评估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对公寓环境与使用者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研究涉及空间密度与拥挤、个人空间、物理环境、卫生间和阳台的配置、公寓的停留时间和活动、与家居相比的健康状况等因子。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学生公寓中与健康环境满意度相关的主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学生公寓的环境优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公寓;居住环境与健康;使用后评估;高密度居住环境

引用文献格式:吴向阳等.学生公寓环境与健康的使用后评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39-143.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整个社会对环境和健康的问题都越来越关注。国内学者对居住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学者黄悦勤等在1992年的中瑞合作研究项目“住房类型、环境与居民健康”中发现,楼房的居住环境优于平房,但是邻里交往不如平房,从健康角度来看,平房、多层楼房、高层楼房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该项研究也没有对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做进一步的分类研究[1]。学者张晓静等在2013年对上海居民做的有关居民健康与居住环境的关联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居住环境方面,近50%的被调查住宅存在夜间光污染、长期噪音干扰、室内灰尘过多、室内油烟过多、室内明显异味等环境问题,室内吸烟、油烟、潮湿、异味是引起居民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2]。学者段伟(Duan,Wei)等根据河北廊坊发生的校园禽流感传播事件,对学校的公寓环境与疾病的传播机制的关系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实验,以了解阻断传染病的环境控制方法[3]。

国外学者对居住环境与健康的研究集中在老年护理方面。比如,英国学者Chris Parker等对约克郡谢菲尔德市的34个老年护理院的建成环境和服务进行了调查,认为建成环境有关选择与控制、社区、身体支持、认知支持、规范性与可靠性、舒适与个性化的诸方面与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是正相关的[4]。

2011年,本人带领研究生对深圳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当时获得的总体满意度的分布情况是:对公寓总体感到满意以上的占57.4%(含满意,很满意等选项),感到一般的占36.4%,感到不满意的占6.3%。研究发现室内居住人数、卫生间类型、卫生间、休息空间(床铺)形式、阳台的设置等因素与使用者的总体满意度关系密切,呈现的强度依次减弱[5]。 大学公寓作为一种人口密度较高的居住环境,其环境质量对在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2014年,我们试图再次通过使用后评估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公寓环境与居住者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1问卷研究

2014年12月,我们在深大本科四年级的环境心理学课程中,请同学们参与来做学生公寓(宿舍)环境与健康的使用后评估调查。调查对象的选择为随机抽样的方式,被访者多为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生,在学校居住的时间较长,对学校的公寓居住状况非常熟悉,能较准确地回答问卷问题。本次问卷按照被调查对象的简况、居住空间的密度、居住环境的个人空间与私密性、卫生间的环境水平、阳台的配置和使用、室内的风和光等物理环境、室内的停留时间与活动、休息的质量、与自家环境相比的健康状况、总体满意度等9个大类共设计了28个问题。满意度用五分法度量:即非常满意为2分,满意为1分,一般为0分,不满意为-1分,非常不满意为-2分。本次调查回收问卷184份,去除回答不完整和模糊不清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81份。根据调查对象简况的数据统计显示男生占比77.35%,女生占比22.65%。问卷的数据用IBM 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居住空间的密度与拥挤。公寓居住人数主要以3-4人为主,比例高达97.8%。根据频数统计计算得到公寓的平均居住面积为15.6m2,大致可以算出深大学生的人均面积为4.5m2公寓面积。在这样的居住空间密度条件下,学生们感受的拥挤的情况如下,说明整体感受还是偏向“有点挤”和“非常挤”。

(2)居住环境的个人空间与私密性。公寓床铺形式与公寓满意度的关联分析中,整体家具(上床下桌式)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单层床,双层床的满意度很低。反映出整体家具使个人空间划分明确,休息和活动可以上下分区,而上下都住人的双层床容易彼此影响,给人的拥挤感较强。

表1 床铺形式与公寓拥挤度的交叉分析

图1 公寓拥挤度统计

响应N百分比个案数的百分比晾晒衣服7139.7%98.6%打电话3318.4%45.8%休息放松2413.4%33.3%洗漱卫生5128.5%70.8%总计179100.0%248.6%

(3)卫生间、阳台的配置与满意度。由于深大的学生公寓建于不同年代,早期的学生公寓较多是是公共卫生间。本次调研中,独立卫生间的比例达到48%,独立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满意度均值为0.75明显高于公共卫生间的满意度均值-0.48,说明独立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普遍高于公共卫生间。

回答有阳台的问卷数有66份,占总体问卷比例是36.5%,说明配置阳台的比例较低。作为多选项有关阳台功能的问题回答中,由高到低的频率统计依次为:晾晒衣服、洗漱卫生、打电话、休息放松。

(4)室内风、光等物理环境。在关于室内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照的情况的统计结论显示,风环境和自然光环境满意度均属一般,按照满意度均值计算风环境的满意度均值为0.55,光环境的满意度均值为0.54。

图2 公寓自然通风状态

图3 公寓自然光照状态

(5) 室内的停留时间与活动。根据问卷统计,除了睡觉外在公寓停留的时间最多的是“6~9小时”和“3~6小时”,比例分别是41.4%和36.5%,二者合计达到77.9%,可见深大学生在公寓停留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这段时间在公寓的活动主要是休息占60.2%,娱乐23.2%,学习16.6%。说明公寓的活动主要是放松休息和娱乐活动。

(6)休息的质量。在关于在公寓的休息质量回答中(如表3)选择“一般”的最多,比例达到53.1%,选择“好”的有37.4%,其他选择均很少。公寓休息质量的满意度均值为0.37,显示满意度的总体水平为一般。认为在公寓休息不好的原因汇总数据后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依次排序是:舍友作息不一致、公寓外部噪声、自身原因。

表3 公寓休息质量频率

表4 在公寓休息不好的原因频率

(7)在公寓生活时的健康状况与在家时相比的统计。对于“在公寓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状况?”,回答“是”的比例达到100%。主要的不适表现(多选)排序为:其他、焦躁、失眠、心神不宁;在回答“不适感是否回家后消失”的问题时,回答“是”的比例达到98.9%,回家之后消失的表现(多选)依次为:其他、焦躁、心神不宁、失眠。至于“造成在公寓环境下身体不适的原因”汇总后依次为公寓环境杂乱、学习压力、其他原因、舍友关系。

(8)公寓环境中疾病的传染状况与影响健康的原因统计。被访同学“在校健康状况”一题的回答中选择“不好”的比例仅有11.6%,说明大部分同学在校生活的健康情况良好,或者适应学校的生活较好。在这部分回答中,认为在学校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居住状况比较拥挤,和生活作息不规律,二者的比例相同,都高达40.6%,选择“吃的不好”的选项仅占比18.8%。

在回答“公寓是否有相互传染疾病的情况?”一问时,反映有传染疾病现象的占23.2%。(如表5)显示公寓作为多人共同的居住空间仍然有公共卫生的问题,但目前的人口密度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问题。

表5 公寓同学是否有相互传染生病状况频率

(9)相关性分析。在探索室内拥挤度与休息质量有何种相关性,以及休息质量与公寓健康环境的总体满意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的数据分析中,通过做散点图如图4、5所示,发现以下规律:室内拥挤度与休息质量呈现强的负相关,即室内的拥挤度愈高休息质量愈低;而公寓的环境健康整体满意度与休息质量呈现强的正相关,即休息质量愈好,健康环境的整体满意度愈高。

图4 公寓拥挤度与休息质量的相关性散点

图5 公寓休息质量与健康环境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散点图

(10)总体满意度。公寓健康环境的总体满意度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满意度的均值为0.26,显示处于一般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环境因子与环境健康满意度的排序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环境良好、公寓环境干净整洁、和谐的舍友关系列在前三位,反映同学们在现阶段认为学生公寓内外环境的状况和人际因素是影响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条件;而随后的安静与否、公寓家具是否构成个人空间、是否有独立卫生间、是否有阳台等选项则是属于较次一级的方面。

图6 对公寓健康环境总体满意度

环境因子数字范围平均值(E)方差自然环境良好18162.672.578公寓环境干净整洁18162.862.431安静与否18163.962.860是否有独立卫生间18165.252.191是否有阳台18165.672.121和谐的舍友关系18162.933.496公寓内家具是否易于构成个人空间18164.653.430有效N(成列)181

2结果与讨论

本次问卷的调查以大学四年级学生为主,对深大学生公寓的体会较深。从公寓居住的状况来看,现有的深圳大学学生公寓每间居住人数多是3-4人,人均使用面积约为4.5平方米。但是大学公寓属于多人居住的高密度人居环境,相比家庭的居住环境,仍然显得比较拥挤,满意度一般。在个人空间的满意度与私密性方面,新建宿舍配置的上床下桌的整体家具由于可以将活动空间和睡觉的床铺上下分开,明显地更受欢迎,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室内的拥挤感。学校早期的公寓多为公共卫生间,而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在新建的学生公寓中都成为标准配置,调查显示,这两个空间元素都提升了学生公寓的生活质量。从对公寓室内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环境来说,满意度均为一般,说明在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学生公寓建筑空间中,自然的通风和采光较难达到满意的水平,需要较多的人工的照明和配置空调、风扇等通风设备。从大学生在公寓停留的活动统计来看,学生公寓的主要功能是休息和娱乐,是学生停留时间最多的大学环境,与学生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公寓中休息的质量相当一般,休息不好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公寓成员的作息不一致、外部噪声和自身的原因,说明公寓作为多人共同生活空间的弊端是难以协调各个成员的作息步调,噪声也是高密度居住环境中的最大干扰因素。由此,与自己在家时的健康情况相比,被访者均表示在公寓中有某种程度的身体不适,回家后则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消失。在目前的居住环境条件下,被访者认为在学校的健康状况不好的比例只有11.6%,显示大部分人还是适应良好,公寓环境虽不是最为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有23.2%的被访者反映在大学有过疾病传染流行的状况,这说明了大学公寓作为多人共同的居住空间所具有的公共卫生风险。在用五分法来度量大学公寓的健康环境的满意度均值仅有0.26,显示从健康环境的认知方面,此次调查的居住满意度水平刚达到一般水平。

200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本科生4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8m2;硕士生2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12m2;博士生1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24m2。属于目前国内大学的具有代表性的居住条件。此次调查的居住水平人数上是达标的,但是人均建筑面积如果按照70%的使用面积系数换算则只有6.5平方米,低于国家的推荐标准。由于历史发展的状况,深大的很多学生公寓楼建成时间早于2001年,是按照早期标准来建设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招生数量的扩张,深大的人均居住水平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

本次调查以了解大学公寓的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为目的,统计结果显示感到很满意的占3.9%,感到满意的占32.4%,满意以上的比例合计为36.3%,与环境健康满意度的正相关排序的影响因子依次为:自然环境良好、公寓环境干净整洁、和谐的舍友关系、安静与否、公寓家具是否构成个人空间、是否有独立卫生间、是否有阳台等。与本人2011年进行的针对公寓环境总体满意度的调查相比,当时的满意以上的比例合计为57.4%。虽然不能简单地类比,可以看到如果从健康的角度来评价,大学公寓的满意度的比例有明显地降低,这说明现有的大学公寓作为多人共享的居住空间难以高质量地满足居住者身心健康较高要求。在涉及大学公寓居住环境健康的方面,除了自然环境和设施条件外,保持公寓环境整洁、舍友关系都属于软环境的方面,这两个因子位居与公寓环境健康满意度相关性的前二、三位,说明居住者的社会因素对公寓环境健康的满意度评价影响较大,居住的“环境健康满意度”是既涉及硬件水平又涉及软性管理的,相比2011年调查时针对的公寓“环境总体满意度”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5]。

这个调查由于采用随机抽样,样本数量有限,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些结论还是为相关方面优化大学公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指引,也为高校的管理者改进大学公寓的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在大学公寓的设计方面,建筑的选址是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先决条件,公寓周边环境是否安宁,空气和绿化条件是否良好,是保证环境的健康品质达标的保证;在学生公寓的建筑设计中,需要精心考虑室内空间和家具的设计,以便于使用者按照居住人数划分个人空间,使休息和活动有一定的区隔;室内设计应按居住人数设计收纳空间,配置照明和通信网络设施,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室内的环境整洁,也能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重视公寓的隔音和降低噪音的处理,建议对此进行专项设计;在学生公寓的管理上,建议按照使用者生活作息规律的相似性来分配房间,搞好公寓建筑内外的保洁管理,以精致化、人性化的公寓管理方式,为保持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悦勤,陈昌惠,李淑然,李格,李永彤,张维熙,刘棉,Solvig Ekblad,Lennart Levi,许亮,王勤,单淑文,任薇,张素珍.住房类型、环境与居民健康协作研究之四——住房类型、环境与第二代成人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01):23-25+28-47.

[2]张晓静,戴昌志,兰丽,连之伟.上海地区居民健康与居住环境的关联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06):798-803.

[3]Duan,Wei;Cao,Zhidong;Ge,Yuanzheng;Qiu,Xiaogang.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he spread of H1N1 influenza in school using artificial societies[A].Sourc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 Pacific Asia Workshop,PAISI 2011,Proceedings[C].v 6749 LNCS:121-129.

[4]Chris Parker,Sarah Barnes,Kevin Mckee,Kevin Morgan,Judith Torrington and Peter Tregenza.Quality of life and building design in residential and nursing homes for older people[J].Ageing and Society,Volume 24 / Issue 06 / November 2004:941-962.

[5]吴成,吴向阳.深圳大学学生公寓使用后评估的启示[J].南方建筑,2012,(5):78-81.

[6]邓芙蓉,王欣,卢秀玲,郭新彪.大学生环境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08):695-697.

[7]薛晓东,谭荣伟.健康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分析与应用[J].工业建筑,2006,(S1):25-28.

[8]陈巧依,余昌妹,杨舒蕙,唐永菁,许梦梦,林婷婷.不同居住状况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和健康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2,(16):1463-1465.

[9]张莹,陈亮,刘欣.沿海都市步行适宜性城市人居环境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12):1106-1108.

[10]Ester Cerin,Cindy HP Sit,Anthony Barnett,Janice M Johnston,Man-Chin Cheung and Wai-Man Chan.Ageing in an ultra-dense metropolis:perceived neighbourhood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tarian walking in Hong Kong elders[J].First published online,21 August 2012.Public Health Nutrition:17(1):225-232.

[11]吴永波,张彩虹.社会科学数据处理软件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对外宣传

我国环境保护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根据知网《2014年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我刊机构用户总计3500余个,分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代顿ITS公司、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韩国最高法院、韩国最高检察院、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伊士曼化学公司、陶氏化学、NSD生物技术咨询、南澳大利亚大学等国外机构,我刊业已成为对外宣传我国环境保护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ies and Their Health

——A Study at Shenzhen University

WU XiangyangZHENG Hao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of Shenzhen University Institute,Shenzhen,518060)

Abstract: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 of the students’ dormitories at Shenzhen University was a case study;th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dormitories and their health were undertaken.The study involved spatial density and congestion,personal space,physical environment,toilet and balcony configuration,residence time and activities,and health compared with living at home,etc.Through 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data,the most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ormitories and the students’ health were drawn;design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udents’ dormitori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Students’ dormitories;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high-density living environment

作者简介:吴向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建筑与城市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5)06-0139-05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高校学生公寓区植物种植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全球最高18层全木结构学生公寓大楼结构封顶
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如今这招牌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