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权利视角下企业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

2015-02-03 11:36张晓曦王克婴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构建困境企业

张晓曦 王克婴

摘 要:领导力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与想象力,以期全力以赴,共同完成明确目标的能力。集体型领导力是指其领导的核心不是正式领导的角色,而是团队通过互动协作共同分担领导责任。集体型领导力是企业长青的助推力。在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员工个体和企业组织的双重困境。正确认识这一困境是探寻解决路径的前提。企业组织专业培训,建构企业文化,持续开展思想教育与沟通工作,消除集权观念和完善待遇制度,优化责任追究机制是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困境;路径

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几乎相同的一些资源。除了极为罕见的独占情况以外,在特定领域中把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中所有层级的管理质量。传统意义上的领导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企业的高效发展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分担领导职责。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能够使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实现企业长青。诚然,在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员工和企业自身的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是集体型领导力建设的“拦路石”,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垫脚石”。

一、集体型领导力助力企业长青

2015年3月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前沿量表手册》中,苗青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收集了国际管理学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242种测量工具或量表,涉及了组织管理的各个领域。集体型领导力是该书中一个比较前沿的概念。集体型领导力是指其领导的核心不是正式领导的角色,而是团队通过互动协作共同分担领导责任。清华大学杨百寅教授提出集体领导力是由在企业内不同领导岗位上任职的若干领导者组成的领导。这二者名称看似相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企业发展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彼此团结,相互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众多企业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关键。竞争力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护伞。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不仅凝聚人心、增强物力,更是实现企业长青的有力保证,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

集体型领导力,顾名思义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因而能够迅速凝聚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增强团队合作的实力。向心力包含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归属感,同时也包含员工在企业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员工只有首先从主观上接受企业、认同企业,才能从行动上服务于企业,贡献于企业。团结就是力量。企业员工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在企业出现危机时做到临危不惧。集体型领导力能够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个人的力量紧紧拧在一起,避免企业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

2.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效率是速度和成效的融合。企业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是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追求的目标。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有助于企业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正如开篇所述,集体型领导力的核心是团队成员分担领导责任,企业内的员工组成一个团体,共同计划如何完成工作,共同设定团队目标。企业员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各抒己见。团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选取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双赢局面。众所周知,企业的目的之一是用最短的时间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这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丰富的关于产品和市场的信息。一支团结高效的领导队伍恰恰能做到这一点。

3.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生存需要自身强大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包括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所谓综合竞争力是指包括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在内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指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立于企业之林的必要武器。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一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把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成起“决定性”作用,虽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更为深远。企业的兴败衰亡由市场来决定的程度加深了。集体型领导力强化了员工“以团队任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从而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4.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迅速而广泛的占领市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初步战略。如何在占领市场后拥有固定的和不断增大的客流量,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发展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所应该达到的市场地位,不应该是最大限度,而应该是最优限度。集体型领导力能做到“优优组合”,使企业在面对公关危机时共同快速诊断问题。企业领导团队的才能不断被激发,在共同领导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技能,使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保持高态势发展,进而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二、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困境

企业在任何一项涉及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建设上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也不例外。集体型领导力通过团队成员有序组织工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等行为来实现集体领导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到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自身的制度理念方面。因此,笔者着重从这两个层面探讨构建集体型领导力可能会遭遇的困境。

1.企业组织层面

(1)集权观念的制约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领导是以“一把手”为主的领导结构,这种领导模式至今仍占据重要地位。构建集体型的领导与传统的领导模式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集体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型的领导方式必然受到来自传统型领导模式的限制。集权观念是其最大的限制。企业中不合时宜的集权观念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进程,使企业不能广开言路,获取更多更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也会压抑员工的思想,不利于营造开放和谐的企业环境。

(2)责任追究机制的局限

在传统型领导的企业内部,薪资待遇是由企业组织决定。这样的制度不仅有利于公司赏罚分明,也有利于迅速找出问题所在。但作为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企业来说,责任追究机制显现出不相适应的局限。集体型领导力是以团队领导为主的工作团队,不论是计划、方案或是决策都是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合作而得出的结果。这样的决策避免了传统领导的片面性缺点,不过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应该由谁来承担?企业在构建集体型领导力时,不得不克服责任追究机制的限制。

(3)绩效考核制度的限制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后给予相应福利待遇的制度。传统型的企业组织中,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龄获取报酬,企业对于不同的员工会划分不同的工资标准。不过,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会对集体型领导力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局限作用。企业在由传统型领导向集体型领导转变时,员工在身份变化的同时待遇仍是他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集体型领导力的特征是团队成员分担领导任务。既然是共同领导,应如何量化其工作,如何执行公平合理的福利待遇成为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拦路虎”。

2.员工个体层面

(1)职业素质存在专业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因为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又因为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质和能力。换言之,有的人适合具体的技术工作,有的人则适合宏观的管理工作。企业员工自身存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差异。正签于此,企业在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过程中面临员工职业素质的专业差异。在一个员工领导团队中,“技术派”和“管理派”分占半壁江山,双方都是领导团队的主力队员。员工职业素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领导团队中的角色,根据具体任务将工作分派在不同的角色上,这是避免员工职业素质差异给团队领导工作带来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困境之一。

(2)责任意识存在层次差异

责任感是提升员工领导力的关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缺乏责任感的人。”责任并不是单纯地对企业工作的忠诚和归属,更体现在企业出现危机时的一种担当和勇气。当问题出现时,首先是要勇于承认问题,对问题的后果具有担当意识。其次才是利用专业知识和多方资源处理问题。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将永远与成功无缘,更谈不上具备什么领导力了。在集体主义文化较高的团队中,团队成员间在面对工作中产生的冲突时更可能采取合作而非躲避或竞争的方式来应对[4]。只有当问题出现时,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认为这些问题是“与我相关”的,才能开发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执行能力存在效率差异

执行能力是决策“落地”的考核量度,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具体方案需要执行,执行则必然涉及执行效率的问题。企业员工面对同一个任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些员工考虑的是“做”,另一些员工考虑的是“做好”。前者在做的过程中是一种机械性的动作,后者则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领导团队成员的执行能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实力。团队内各员工的执行力正如由不同高度的木板组成的水桶一样。水桶的容量不是由最高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低的木板决定。因此,拥有一支强大的领导团队需要具备高效执行能力的成员。

三、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基本路径

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来自企业员工和企业自身方面的双重困境。因此,探寻出适合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路径被提上议事日程。所谓路径,是指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各企业情况不同,构建路径也不尽相同。笔者试从如下几方面对集体型领导力建设的路径阐发几点思考:

1.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执行能力

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力图实现提升和突破,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员工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疲于对新知识的获取。这种现象所导致的弊端日益显见——业务能力的下降。在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方面,企业可以发挥最大效能。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既有利于员工进步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可谓一箭双雕。专业培训可分为两个模块,一是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另一个是以执行能力为主题的培训。企业可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方资源,组织业界权威人士对员工进行知识的讲授和答疑。一来使员工了解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二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执行能力是集体型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责任感和凝聚力

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是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关键。建构并宣传企业文化,是达到这一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当前各大企业都注重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力图通过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来提升企业的“硬实力”。构建集体型领导力,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注意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仅仅“写在墙上、说在嘴上”的空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宣传和践行企业文化,使企业经营和发展理念深入员工内心,以此提升员工责任感和凝聚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3.持续开展思想教育与沟通工作,增强团队合作与信任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与沟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培育企业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也包括职业观和道德观。集体型领导力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领导过程,需要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彼此信任。没有信任就不能谈合作。当下有很多人认为社会正处于一个“道德滑坡”的阶段。老人摔倒“扶不扶”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这样的社会现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构建和谐社会就会困难重重。企业也是如此。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企业环境需要企业员工彼此信任,集体型领导力的构建需要增强团队合作和信任。持续有效的开展思想教育与沟通工作,是一条必经之路。

4.消除集权观念,营造开放和谐的企业环境

集权观念是一种类似于专制的管理理念。集权观念不适应于日益要求开放民主的企业环境。开放、民主的企业环境有利于员工畅所欲言,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反之,一个专制、独断的企业环境则如一潭死水,员工的才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长此以往滋生厌倦情绪,于己于企都是不利的。集权观念造成的片面和专断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集体型领导力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传统领导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组织管理者应消除集权观念,以开放平和的心态接受来自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只有消褪集权观念弊端的影响,才能逐步获得企业员工的认可,也才能营造和谐、民主的企业环境。

5.完善企业工资待遇制度,优化责任追究机制

工资待遇是员工关注的焦点之一。薪资制度是否合理成为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的关键因素。一般的企业薪水制度只适用于传统领导模式的企业,对于构建集体型领导力的企业来说应完善工资福利待遇制度,使其适应变化了的企业实践。集体型领导力是一种团队成员“群策群力”的领导模式,其工作绩效不易量化到个人或部门。企业可以实行“员工谈判”和“公司协商”的工资制定机制。也可设立“金点子”奖,着重奖励在团队成员中提供可行性创新思想的员工。此外,“执行大咖”奖也是完善企业工资制度的一个方法。

综上所述,企业构建集体型领导力是一项具有长远影响的工作。企业应重视集体型领导力的必要性,承认和面对构建这一领导力的困境,而后才能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找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路径,实现企业长青。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著;李维安,王世权,刘金岩译.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苗青,陈思静,宫准,洪雁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前言量表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35-36.

[3]杨百寅.集体领导力[J].清华管理评论,2013,01:44.

[4]Smaranda Boros,Nicoleta Meslec,Petru L. Curseu,Wilco Emons. Struggles for cooper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in multicultural groups [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10, 25(5):539-554.

作者简介:张晓曦,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克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构建困境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