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2015-02-03 13:17何奇刚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融资结构中小企业

何奇刚

摘 要:明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联系企业金融发展周期理论,从表里两个角度深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提出了“四维”融资结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建言献策。为了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窘境,该融资结构整合了政府部门、商业性银行、民间合法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找到更广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作用。伴随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等私企的发展也十分旺盛。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力量不够雄厚,融资十分困难,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较高等难题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据《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里对我国的报告内容部分发现, 65%以上的中小企业当前不存在贷款行为。剩下35%的有融资记录的企业中,贷款次数也是低的可怜,其中只有20%的企业较经常借款,80%的企业借款经历一年里只有一到两次而已。即便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里为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鼓励其进行贷款,并两次降低基准利率,但从结果来看,效果微乎其微,依然有67%的企业不选择贷款渠道进行融资。

资金是中小企业的核心,没有资金,成长和发展就成了空谈,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如同沙漠里的小树,没有资金的滋润,就无法在当今的经济浪潮中扎根生长。本文根据中小企业在金融成长周期对贷款的需求,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实际情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根据调研反馈并深入研究,提出了以政府、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组成的“四维”融资结构,希望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论帮助,寻求最佳的融资新途径。

一、企业金融成长周期

早在上世纪的中后期,威斯敦和布理葛姆就通过观察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融资需求及方式的变动,发现了金融有规律性的成长周期。在这个理论中,威斯敦和布理葛姆提出,企业的融资结构主要受到资本情况、营业效益与利润等的共同作用。它们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分成创建时期、成熟时期和衰落时期。

后来,威斯敦和布理葛姆经过持续的研究与探索,对前期提出的理论做了新的扩充,把企业金融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六个时期:创建→成长初→成长中→成长完成→成熟→衰落。威斯敦与布理葛姆结合此思想,将资本情况、营业效益与利润作为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六个时期里各自的融资渠道与暗藏的隐患,可以有效解释企业在融资中的一些深层次规律。

上世纪末,伯杰与德尔在上述二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研究,继续完备了该理论,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

伯杰和德尔认为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结构产生作用的还有信息的限制、公司的大小、经济状况等,随后二人对这六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融资结构。他们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虽然是收上述六个因素的作用,但如果所处的时期不同,其作用机理也会存在不同。因此,企业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里,需要根据具体现状,选择有针对性的融资计划。

相关人员做了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在企业六个时期中的创立时期,此时信用程度尚未有一个成熟的展示,而且此时业务量还不是很大,也不能确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此时期,从外部可以获得的融资比较少,大多是企业自己的资金或者是向亲友借贷得到。当企业继续运营,到达了成长与成长中时期,此时整体的业务水平逐渐稳定,信用记录也日趋完善,发展情况较为清晰。因此,在此时期,虽然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但其融资渠道相应的有了更多选择。接着,当企业迈入到成长完成或成熟时期,在此时期,企业的效益有了长足的进步,财务也较为完备,在行业中的水平也逐渐固定,此时就可以进入股市进行融资。在该时期中,企业的资金主要包括经营收入、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融资等。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因为企业的大小、信息的不完备、对资金的需求等限制因素的变化,导致其在生命成长的不同时期,融资的结构也随之改变。早在2005年,格雷戈里等人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抽调了美国854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与伯杰和德尔的理论相符合。可以说,上文提出的此理论,更加适用于一些具有较高独特性、成长时期较为明显的中小企业。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国家政策而存在较高的独特性,但和西方相比而言,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较高的相通性。举例来讲,都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中方还是在西方,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信息不完备、无信用记录、未来不确定的成长阶段。所以,我国也可以借鉴上述提出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进行探究与分析。

通过上文对理论的解释,也证明了该理论可以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也找到了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放心,对中西方的相通性做出了剖析。当然,为了得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融资结构,还需要结合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探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独特性。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剖析

当前,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便是融资困难。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从深层次分析有两个:第一,融资可选择的方式太少。虽然目前来看,一些商业银行、风投、民间的贷款等都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但其实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并不会从以上渠道进行借款。第二,融资的成本超出可承受范围,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和发展阶段,资金规模小,客户群体少,资本积累过程较为缓慢,经营风险较高,生存困难,融资成本虽然有所降低但还是负担不起。为此,下文从这两个两方面进行具体剖析。

1.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营风险抵抗能力与风险意识。因为中小企业在发展前期缺乏市场信息,资金储备不足等各方面因素,经营过程中稍微出现一点风险,就会导致企业运营瘫痪或破产,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对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如机械制造,制衣制鞋,快销品制造业,行业中大型企业的恶意竞争行为则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其被扼杀。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或设备,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核心竞争力不足,其主打产品大多依靠仿造,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或专利,以及合理的商业模式。正因为这样,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缺乏自身产品特色,同行之间只能打价格战来获取利益,最终被市场淘汰。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内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走高,但是由于低价竞争,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最低。生存都已经是问题,还怎么可能通过外部渠道进行融资来维持企业发展。

2.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讲,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银行方面所提供的贷款业务难以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银行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防止坏账的发生,其贷款审批程序一般程序复杂,审查周期长,但是中小企业方面的贷款总额都比较小,且频率较高,需要资金的时间较为紧急。

另一方面,除了银行渠道,其他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要求较高。除了商业银行融资贷款外,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从风险投资、众筹、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得到所需资金需求。虽然这些渠道相比较下较为灵活,然而所存在的融资渠道数量少,且有着较高的贷款要求标准。例如,风险投资者一般会选择初期创业的企业进行投资,但是多数情况下投资机构会将投资金额倾向于新媒体、计算机等新兴行业中,另外,在风险投资中需要被投资一方的销售额必须要大于一定数值。一部分不满足要求的中小企业就不会被风投看中。而小额贷款企业具备放款效率高的独特优势,因此也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贷款企业往往有着较高的贷款利息,一般最高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增高。因此,很少有中小企业有能力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融资。

三、融资结构研究——“四维”融资结构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我们探讨的重点主要是留存利润、商业信贷以及民间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政府、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等拥有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倘若把这些优势进行融合贯通,将会大大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四维”融资结构。

1.“四维”融资结构内容

中小企业是四维融资结构的融资主体,而在其中银行以及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了贷款资金,在融资活动中,政府起到监督和发挥协调性的服务作用,在整个融资链条中担任“媒人”角色。其主要作用在于,在这一融资结构中,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互相配合的,一方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合作,另一方则可以调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不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必须彼此信任和认同是联动合作的前提,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引导。最终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2.“四维”融资结构作用

总体来看,“四维”融资结构理论是建议政府把当地贷款服务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来为企业服务,使这些金融机构彼此形成合作。

当这些企业满足银行规定的要求时,可以自由选择一些非银行的贷款机构进行融资,也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让这些公司进行投资并得到相应比例的股份。此时,银行可以对这一系列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该企业进行评价,对其信用做出记录。在这一金融合作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协调,及服务性,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后盾,在政府帮助下使其更容易获得贷款帮助。

所以,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性帮助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中小企业信用额度提升,消除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问题。此时,两个机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考察的,一个是从现金流,另一个是从其价值方面,来分析其发展潜力。两者的互相合作与配合,可以有效填补各自为政时,由于考察存在空白而导致对企业的判断存在偏颇。

当得到中小型企业的股权以后,商业银行也能够运用股权抵押等多种手段形式来进行放贷,使得贷款产品更灵活多样;政府所能提供的查究和技术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

由此,“四维”融资结构通过将政府、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三者进行有效整合,互相合作,中小企业融资过程变得简单且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从此不再为“钱”烦恼,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极大好处,使其贷款和投资风险降到最小。

四、结论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力量不够雄厚,融资十分困难,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较高等难题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可以预见,一旦能够解决这一难题,这一经济群体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四维”融资结构,即政府部门、银行部门、民间金融机构及企业,四个维度进行综合和整合,全方面寻求融资手段,为企业融资的路径找到更丰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坤林.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11(5):36-42.

[2]段春来.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视角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武汉金融,2009(11):70-71.

[3]喻小军,金希.中美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的融资结构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6):107-109.

[4]鄢博翔.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概述[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8):152.

[5]黄克荣.中小企业成长期融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5(4):143,146.

[6]盛家川,王强,冷雪等.基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8):67-70,73.

猜你喜欢
融资结构中小企业
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可得性和融资结构影响研究
浅谈企业融资行为
云南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分析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