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2015-02-03 18:34杜文吉杨国有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杜文吉 杨国有

摘 要: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更好地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当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宏观上来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何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而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人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为会计电算化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人才是当下会计人才培养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1.会计电算化

目前,在学术领域,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内涵的界定主要是指:在公司、企业及其它团体组织中,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来处理相关的日常会计业务。这一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会计操作手段方面,它具有自动化、网络化及创新化等特点。在专门的会计管理程序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经过电脑的自动操作来实现相干会计业务的及时的主动处理,这也就意味着在办理的进程中,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来进行后台操作。这类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置的操纵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会计机构的人工成本,同时可以预防由于人工操纵中的疏忽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误。需要指出的是,在业务处理的程序中,其自动化数据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捷,可以在很大层面,节省企业宝贵的时间,进而获得更便捷的会计服务。

2.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首先,培养模式是指教育培养单位或者机构,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被培养者的需求,所采取的一切培养方法的综合。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会计电算化领域关于人才的需求,然后将这种需求反馈给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机构或者是单位。在这种综合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任何一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一劳永逸的。它也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僵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很难培养出符合会计电算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的。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目标和社会需求不统一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出现过高的定位,只将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对于教会学生该怎么样在实践中去运用这样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做法最终就会造成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能相符合,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很难就业,用人单位经常抱怨毕业生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够委以重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肯定与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有莫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竞争不断趋于激烈的市场运营环境中,会计电算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行业向前推进和发展的重要武器。如果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着一定的不一致的现象,一方面会造成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造成人才及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带动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层面的价值。

2.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会计电算化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体系方面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将会计电算化及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进行统一。这就造成了在课程设置体系上,会计电算化人才与其它类型的人才呈现出了很大的趋同性。由于会计电算化在课程设置体系方面的不完善与不清晰,就造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凸显出自己的专业优势。

从宏观上来看,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由于培养单位拥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因此,在很多高校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课程设置体系方面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每年输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在具体的应用阶段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不同的培养单位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但是,由于课程设置体系的不完善,在人才的培养内容方面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与改革中,如何从教学的角度,在借鉴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入手,完善其课程基本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在保留基本的学科教学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规格的高标准统一,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是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于陈旧的问题。当前,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日常培养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学习中,大多作为一个被动的知识容器而存在。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主体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要求。由于缺乏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容易因为理论学习枯燥而降低或者丧失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在一些会计电算化培养单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层面的过于陈旧及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当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更好地提升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今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4.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够

会计电算化属于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够。很多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缺乏在企业一线和会计电算化具体的实操中的履历和经验。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会计电算化教师在日常的专业教学和讲解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一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递。很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呈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电算化师资实践能力不强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性。虽然,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在理论层面上的指导和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但是,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在实践能力层面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产生一定的实践能力的转化和提升。所以,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是当务之急。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人才中,无论是从整体的数量还是发展的质量都可以构筑为促进行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子。所以,借助有效的培养模式和策略来将会计电算化人才潜能与聪明才智得到更大水平的发挥,是一件决定会计电算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策略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大众迎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一次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才资源已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成为许多国家首要培育的目的。在会计电算化进程当中,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价值及魅力正在不断彰显。在今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提升。

1.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比较流行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具体来讲,高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教师的招聘和选择过程中,除了考察其必要的教育和学历背景之外,还应该强调其在具体的会计市场中的实践经验,通过这种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在市场的一线进行实习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将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与培养单位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会从根本层面上避免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路径。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一方面要立足于社会对这一岗位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要从国家关于综合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指导思想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过程当中也能积极主动地注重自身专业技术与业务能力的“充电”与提升。

2.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在会计电算化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应该积极从学科理论研究的角度,不断地尝试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立足于当前的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发展实际与问题特点,采取的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科学改进的策略和决策。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需要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在科学思想的的指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行业及其它相关联行业的共同发展。这种关联理论的提升在很大水平上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发展体验,也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前提下与会计电算化在市场的应用与发展中产生的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良性的互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通过借鉴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发展经验,将一些带有一定的前瞻性的与发展性的课程体系进行引进。需要指出的是,在引进新的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不要走形式主义。在师资的配备上要与丰富的课程内容保持一致。当然,在引进新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过程当中,要避免一刀切,要将新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论证,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还要在实践层面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将项目的教学效果凸显出来。同时,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丰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并及时予以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基于此,要从严谨与科学的角度来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提升,在保持其理论研究严谨与科学的基础上,不断地从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探究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所要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的解决路径。在理论层面,可以尝试在高等院校及科研学术机构中,建立定期的学术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学术探讨来将其今后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更好地聚焦。同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学术互动组织,更好地将会计电算化人才领域的相关标准与突破实现国际层面的接轨。基于此,围绕会计电算化人才基础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研究者提出的重要考验也是在今后的理论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3.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仅要完成相关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讲解,还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和组织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例如,开展模拟,展开竞赛等等。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恰当的组织教学活动,做好班级课堂的管理工作,让整个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除了在课堂授课形式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以外,针对一些会计电算化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对会计电算化中包含相关专业操作的感知水平。教师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将学生直接带入到所展示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场景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会计电算化教师在课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将学生带入情境,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特定的场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除了利用课上教学的时间之外,学校及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实习的时间,到一线的公司或者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操。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或者公司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才会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在专业技术及理论修养等综合层面的价值与作用。

4.提升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

在师资队伍的招聘与选拔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其在学历层面的达标情况,还应该从其业务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考察。只有重视会计电算化教师自身在实践水平方面的发展与提升,其在日常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才会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与实践性。目前,在很多学校采用比较多的方法是通过聘请在企业一线中具有一定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经验的人士作为外聘指导教师。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应该鼓励教职工队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参与一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教职工队伍自身在实践水平方面的能力。会计电算化培养单位应该加大对相关人员的投入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进而为会计电算化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各个培养单位从自身的培养特色与学科优势出发,不断地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理论方面的培养创造好的条件及环境。另一方面,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各大单位或公司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人才聘用方面也要注意岗前的系统培训。通过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综合培养,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提升中,应该针对当前在会计电算化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学科理论研究的角度,不断地尝试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一方面要立足于社会对这一岗位的具体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从国家关于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指导思想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捷菲.改进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J].商,2015(32).

[2]施海丽,高珍.培养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路径的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刘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4]卫黎.浅谈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3(09).

[5]习樱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30)

作者简介:杜文吉(1994- ),男,辽宁省葫芦岛市,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