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刍议
——以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教材为例

2015-02-13 06:45马丹丹马军峰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

马丹丹,马军峰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刍议
——以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教材为例

马丹丹,马军峰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状。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从认识古代汉语现实价值、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强化教师自身建设,以提升古代汉语教学质量。

高校; 古代汉语; 教学策略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它不仅能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提高阅读古籍能力、写作能力、现代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学习古代文学、史学、中医学等学科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该学科面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严重影响其教学效果。由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在汉语学界享有盛誉,自问世以来,几乎成为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选教材,本文以该教材使用为例,试作相关分析。

一、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在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已走过60余载,但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愈发凸显,古代汉语甚至被某些高校学子戏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第二外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内容多,课时少。该教材共四册,每单元包含文选、通论、常用词,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高校仅安排两个学期的课时量,大多数学生除课堂及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外,主动学习时间少。

其次,评价机制单一。考核方式基本是以作业、考卷的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评定等级。这种评价机制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反而导致学生出现“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现象,学习效果不佳。

再次,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课堂上教师津津有味沉浸在教学中,而学生要么身在教室心在外,要么是一头雾水,干脆睡大头觉,甚至逃课。一方面高校扩招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下滑,部分学生阅读古籍能力下降,一方面古代汉语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从小习惯简体字读写的大学生去识认、书写繁体字,有些不适应,甚至有反感情绪,这些因素致使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积极性不高。

最后,当前高校学科分类过细,很多学生以为文学类课程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写作类课程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现代汉语课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古代汉语课程似乎用处不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功利主义思想盛行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的求学目的就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就业单位的择人标准偏重于“证件”和“经验”,高校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考证热”多持支持态度,学生逃课考证,教师也多睁只眼闭只眼。同时,为让学生实践履历变得丰富,高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活动使学生各科自主学习时间减少,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源整体质量下滑,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普遍较差,课下古文阅读量较少,同时,古汉语虽为必修课,但学生对其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使大学生对古代汉语存在的社会价值充满怀疑,以古代汉语为代表的传统人文学科备受冷落。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如古代工具书、天文历法、名物等与现实生活脱节,实用性不强,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

教材缺乏古文字原貌。教材中未编选无句读的上古时代原始文献,大学生缺少阅读古籍文献的实践,阅读古籍的语感不强,影响了对汉字造字理据的理解,难以把握字的本义。

文选与中学教材衔接不佳。目前,中学教材文言文比重加大,学生古汉语知识面拓展,而高校古代汉语文选没有注重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很多文选在中学教材中已出现,学生感觉古代汉语的学习,仅是知识的重复。

吸收新成果相对滞后。该教材是王力先生在 20世纪50年代编选,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年代较长,相对来说,对古代汉语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不够,特别是文选部分注解较为粗疏,未能把必要的一些注解列举以辅助师生学习,教材修订工作滞后,其中模糊、不确指的注释,增加了大学生获取系统的古汉语知识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单一

古代汉语知识量大、课时量少导致教师“满堂灌”以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学习主体的变化性,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学方法为例,部分高校古代汉语教师的授课方式依然是照本宣科,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通论部分的教学更是单纯枯燥,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年轻教师虽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精通多媒体教学,但教学经验欠缺,过度依赖PPT教学,“照屏宣读PPT”,造成大学生对新颖的教学方法审美疲劳,干脆把课件拍下来,考试前突击复习即可,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课程学时不足

该教材内容涵盖丰富,需教师慢慢教,学生细细读,但多数高校仅把此课程安排一个学年度的课时,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教学效果欠佳。

后续课程开设少。或限于教学课时,或限于师资力量,与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后续课程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史等开设较少。部分高校教师在承担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又承担相关后续课程的教学,囿于精力有限,教学经验匮乏,知识积淀不足等原因,讲授内容大同小异,致使学生对后续课程产生反感。

(五)学校重视度不高

部分高校不重视古籍图书资源的储备,古文献资源匮乏,与古代汉语相关的线装古籍、工具书等尤少,不利于营造古代汉语学习和研究的良好环境。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考试作弊,高校出于多方面考虑,未能严格执行处罚规定,导致了不良学风、考风和教风的蔓延,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对古代汉语的认同度较低,消极课堂演变为一种课堂常态。

三、提升高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策略试析

古代汉语既有社会学术价值,又有思想文化价值,提升古代汉语教学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学习策略。

(一)提高师生对古代汉语的价值认同度,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源于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源”与“流”关系,以“走马观花”为例,其“走”就保留“跑”的古义。林义光《文源》:“走,(古文)像人走摇两手形”[1]1447通过追根溯源,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再如同义词辨析,“颈”与“项”均可理解为脖子,但古代汉语中,《广韵》:“颈在前,项在后。”如“刎颈之交”、“望其项背”;现代汉语“见笑”、“见谅”等寒暄语中“见”保留着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作指示代词,可理解为“笑我”、“原谅我”。可见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密切联系。因此,关注古代汉语的现实价值可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兴趣。从实用价值角度看,学好古代汉语对于从事文秘、新闻、写作等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且学习古代汉语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树立完美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深厚的古代汉语学养和文化功底的大学生尤能胜任上述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师生互动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如讲授“判断句”时,可让学生列举古今汉语中的例子,并找出其差别。学生会发现现代汉语判断句多用“是”字句,如“我是北京人”,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又如“是”在上古汉语中仅作指示代词,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现代汉语中则是系词。让大学生多参与课堂,自己总结语言规律,进而开启其主动学习之旅。

寓教于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61兴趣是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重要动力。大学生普遍反映古汉语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如教师提问“一斤多少两?”学生答曰:“十两。”教师答曰“错,等于十六两。”《集韵·欣韵》:“斤,权轻重之数。”而据《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自然加深对于“半斤八两”含义的理解。

因材施教。对于愿意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可引导阅读古汉语相关专业书籍、科研期刊,深度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娴熟使用汉语工具书;对于有志于做教师的学生,鼓励阅读文献,熟练利用工具参考书,培养授课技巧;对于倾向做文秘工作的学生,鼓励阅读名家名篇,掌握文学典故,为日后的文字写作夯实基础。

(三)用好多媒体资源

古代汉语涉及古代文字、名物、风俗、天文历法等知识,教师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增加知识的形象性,又能节省课堂时间,进行高效教学。以古文字形体书写为例,其板书效率低而烦琐,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可把拓片上甲骨文、金文、小篆古文字形体显示在PPT上,学生易了解汉字在不同时期的形体及演变历程,更易把握“六书”造字理据。教师通过扫描仪把古文字资料扫描后打印下发给学生,能增加大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音韵教学涉及平仄、押韵等诗词格律知识,需列举大量诗歌为证,利用PPT展示整篇诗歌,不仅提供了感性材料,也加深学生对音韵学的理解;古汉语语法抽象,文选阅读起来佶屈聱牙,而教师借助音频、视频播放文选范文,较易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讲述服饰文化,通过多媒体展现夏商周等各时期服饰,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古代服饰文化的印象。同时,电子版古籍和网上语言资源丰富,如文艺网、殷墟网、语言文字网等,电子版《汉语大字典》、《四库全书》等网络资源可开拓学生视野,成为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资源。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能完全靠教师的传授去机械地掌握知识,而应该采取自主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建构学习。只有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3]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内化古代汉语语言知识。

登台授课。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在授课中感悟“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练习讲授通论“怎样查字典辞书”时,学生通过动手查阅《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字典辞书,可掌握字(词)典体例编撰特点,同时又提升了利用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举行繁体字书法比赛、查阅《说文解字》练习小篆设计姓名、海报、墙报等;成立文字纠错讨论组,查找校报、学报、网络错别字,可提升规范书写现代汉字的能力,同时激发大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此外,走出课堂,带领大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走进图书馆,感受古籍原貌;通过校园流行语、网络潮语与古代汉语的比较,感受语言变迁,总结语言演变规律,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

(五)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古汉语知识点较多,教师要精讲精练,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古代汉语基础,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能够掌握现代汉语的新动态、新现象,具备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

增强教师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关键,科研成果不仅能拓展教师视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对该课程的深度理解,有利于大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

重视多学科整合。古代汉语教师,应是一位杂家,既要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还要密切关注现代语言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资源、信息进行多样化教学尝试,而非单纯强调词汇意义和零星语法知识,或者字词句的释读,应多关注文化体验,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古代汉语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其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各方面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古代汉语教学质量,以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文明。

[1] 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1993.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苏宝英.基于建构主义的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2,(6).

[4] 王 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张 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彩琴.试论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7] 张 虹.谈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语文学刊,2009,(17).

[8] 郭芹纳.死课活讲,提高质量[J].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3).

[9] (宋)陈彭年,等.巨本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 (宋)丁 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of Collegiat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Take Wang Li's Coursebook Ancient Chinese as an Example

MA Dandan, MA Junfeng
( Faculty of Arts,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China )

At present,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the situation that "teachers fear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are weary of lear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must be aware of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using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employing multimedia and other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eachers' self-construction, to better the quality of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University,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G642.3

A

1673-9639 (2015) 03-0068-04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鲁娜娜)(英文编辑 宋志勤)

2015-02-04

马丹丹(1985-),女,河南太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上古、中古汉语;

马军峰(1983-),男,河南睢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