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和备考策略

2015-02-13 10:59江苏省沛县安国中学卢世国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生活化作文

☉江苏省沛县安国中学 卢世国

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和备考策略

☉江苏省沛县安国中学卢世国

当前的高考作文备考就是一个死招——高仿真写作训练。这一招不仅把高三作文备考搞得死气沉沉,效率极低,就连高一、高二年级也是高仿真写作训练,高考考什么类型的作文,高考怎么要求,一线教师就压着、逼着学生整天死写、死练、死考,从高一年段一直这样考到高三年段。这种高度仿真化、极端应试化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的思想素养、人文积淀以及写作能力的实际,把不会“滑冰”的学生直接拔高到“花样滑冰”的程度,在那里只凭教师一厢情愿、应付差事似的死练死考,低效甚至无效循环,只把学生考练得又烦又厌又恨又怕,学生为取得高分而编假话、说空话、用套话。这样的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又造成生活化写作基础训练严重缺位甚至成为盲区。这样的高中写作教学和备考训练状况,已经彻底扭曲甚至异化了真正的写作教学和备考训练,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使高中写作教学步入健康发展之路,我认为生活化教学和备考当是一条理想的出路。下面,我就围绕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该怎样考

美国教育家怀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试题是否该源自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是否该这样来考:

(一)考课本学习

课本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语文生活,作文试题首先就要考课本学习。但是当前就是高一、高二年级的不少老师也都不大正心教课文了,仅仅是照着练习册在那里教考练评,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丢开课本何谈生活化?说到底,什么方案、大纲、说明,到最后都是要落实到课本、教材上。温儒敏教授讲:如果我们的课程和高考是脱节的,那肯定要失败。所以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题目应考学生的课本学习,引领师生回归课本。

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命制作文试题:

从“专题”中出题。例: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可出题目《回声》。

从“板块”中出题。例:必修二第四专题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可出题目《一花一世界》。

从“课文”中出题。例:必修二第一专题第二板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出题目《假如我的生命只有一天》。

从“写作实践”中出题。例:必修二第二专题“写作实践”第3题(找一幅令你不能忘怀的图片,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可出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二)考学生读书

温儒敏教授讲:现在的语文课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看来,“让读书的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将会成为未来高考的导向。读书必将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高考试题,就要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以江苏高考为例谈谈如何出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题。2014年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飞鸟集》《茶馆》《哈姆雷特》,可以从这些名著中出作文题。

可以出“微作文”。比如:《三国演义》中英雄们大多“很冷血”“很暴力”,“暴力英雄”似乎很受欢迎。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所谓“暴力英雄”。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题目从小说内容选取命题切入点,是在考学生的读书情况。同时,题目又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将读书与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题目的特点。

还可以出大作文。比如:从几个文学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走进XXX的世界》的文章。

题目从学生的视角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将学生生活与小说内容联系在一起,也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题目的特点。

(三)考生活体验

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关注励志成长,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体验”的关键词凡二十处之多,而新课程提出的社区学分、研究性学习学分无不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印记。学生在这样的经历与体验中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中,高考作文题目应该从这里来。比如下面的作文题:

我们现代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而古人既有“名”,也有“字”。请查阅有关古人“名”与“字”的文章,利用工具书,给自己起一个“字”,把选择的过程和感悟记录下来,题目《我的“名”与“字”》。

题目重在考查学生语文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学生有思考、有选择、有感悟,写作自然不会“假大空废”。体验式作文题是连接写作与生活的光明大道,应该成为生活化背景下的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如果说生活化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如上述那样考的话,那么——

二、生活化背景下的作文该怎样教

(一)从课本教材中学习写作方法

我们常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再追问一句:教材是谁的例子?教材应该是作文写作方法的例子,是听、说、读、写、思的例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学习、积累、提升,而不是放弃教材去死练。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飞机上搭载的GPS接收机采用武汉苍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8接收机,它可以同时跟踪观测BDS、GPS、GLONASS卫星信号。无人机航摄飞行时,机载GPS接收机采样间隔0.2 s,并在测区内架设了一个地面基准站。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实现同步观测,采用事后解算的方法获取高精度机载POS坐标数据。

师:“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住宅周围真的就只生长“黄芦苦竹”吗?就没有其他可心的植物吗?诗人每天就只能听到“杜鹃啼”和“猿哀鸣”吗?就没有“黄鹂”和“鹦哥”之类的鸟吗?

生:肯定不全是这样的。

师:那诗人为什么不如实地写呢?

……

师:诗人白居易仅因上书陈事语气重了就遭贬官,心情十分压抑、郁闷、糟糕透顶,又谪居卧病,喝酒也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喝闷酒(世态炎凉所致)。在这样的心情下,哪里还有心情观花赏月,只能是在那黄芦苦竹之中,在呕哑嘲晰的土野音乐声中,任凭那声声杜鹃和猿啼来刺激、麻木自己的心灵了。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样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压抑、郁闷、痛苦和无限感慨!……同学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这叫作选取典型化景物来写景抒情。

以上是董旭午老师的《琵琶行》课堂教学节录。董老师把课文当做“例子”,从作者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学生学习“选取典型化景物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这是值得称道的。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课文内容”,在教“思想感情”,而不教“写作方法”。其实课文中能教写作方法的地方很多,要像董老师那样把课文当做“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写作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模仿、迁移到作文写作中。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语言、歌曲、标语、海报等都充满了妙不可言的写作技法。要留心生活,去体验、思考和感悟。比如革命歌曲《怀念战友》:

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当我离开它的时候

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

当我和她分别后

好像那都达尔闲挂在墙上

可以这样引导:“哈密瓜”“都达尔”这些意象可不可以换成其他意象?把“我离开家乡”,比喻成“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有什么妙处?这种遣词造句、修辞运用与生活情境相谐和的技法如何迁移到作文中?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情境选择写作意象,选用修辞方法,这是一种生活化的活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淀语文生活,体悟写作技法,提升作文水平。

(三)从文学经典中积淀思想精华

三国时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强调文章的功用——“文以载道”。自古以来,凡文学经典无不以灿烂的思想影响世界。思想从哪里来?不仅从实践中来,还从阅读中来。

长期以来,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却疏于引导学生积累思想。文学经典中存在大量思想精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思想的第一层面是搜集、识记思想珠玉,第二层面是在生活中理解、创新思想,第三层面是在作文中呈现思想。也许,在起始阶段这些“思想”还“不服水土”,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逐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工作:比如开展“名言名句进作文”训练,把名言名句添加到作文中;比如搜集、抄录文学经典中的思想深邃的句段,迁移运用到作文中。

(四)从生活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常常没有素材,于是作文素材书大行其道,素材进作文成了应时之景。试问,这些非学生生活经历的、未经消化的素材,怎么能够写出感人心、有思想的文章呢?

还是应该从学生生活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如,每周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小纸片,随时记录生活中的事件与感悟,贴到教室墙上。张三需要李四的素材由李四负责把当时发生的事件讲出来。这样强制性地督促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浪花,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因有生活而富有生机。

再如,按照学号顺序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买一份报纸,由这个同学和他所在的学习小组一起摘录接近学生实际的新闻事件,张贴到教室墙上,写作时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扩写。这样写出的文章保持了文章的生活化,同时因为新闻事件具有社会价值而具有深刻性。但长期以来,缩写、扩写、仿写、补写,这种种写作的好方法都因应试作文而消失。其实这些方法基于生活素材,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使表达练习成为学生最喜欢、最愿意做,也最想做好的一件事。长期坚持这种语境化表达练习,一定能够写出生活味十足的真文、情文、美文。

(五)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

日前,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中的比重。其实,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形态,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风景。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优秀传统文化熟视无睹。引导学生走进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考作文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新突破。节日文化、地名文化、风俗文化、民间传说、民歌民谣、饮食文化、对联文化……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作文的宝库。让学生在阅读、搜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拓展写作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学写文化作文,是高考作文的新突破。

生活化写作教学倡导作文题真正与语文、生活和考生的生命与心灵深度对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思辨生活,改变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强调要课内外相互融通、互补共生地坚持表达历练,并教学生把这种历练当日子过,形成自觉和习惯。这样的作文教学势必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真我写作欲望和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有了这样的思想素养和能力基础,我们还愁学生写不好高考作文吗?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