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复合凝胶在裂缝型油藏侧钻井中的应用

2015-02-17 08:57伍亚军马淑芬张建军
特种油气藏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胶缝洞塔河

伍亚军,马淑芬,张建军,李 亮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单体复合凝胶在裂缝型油藏侧钻井中的应用

伍亚军,马淑芬,张建军,李 亮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地层温度大于120℃,地层水矿化度为21×104mg/L,储层特征复杂,可固化颗粒堵剂对裂缝型无接替产层、油水同出的侧钻井适应性较差。因此,研制了单体复合凝胶体系。通过室内耐温抗盐实验、突破压力梯度和封堵率实验、堵剂选择性实验对单体复合凝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体复合凝胶在130℃、30×104mg/L矿化度条件下,突破压力梯度大于9 MPa/m,封堵率大于99%,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优先进入高渗透水层,迫使水流改向,提高低渗裂缝相对产液量和面积波及系数。现场试验证实,单体复合凝胶封堵强度较高,耐温、抗盐性能强,增油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单体复合凝胶;侧钻水平井;塔河油田

0 引 言

塔河油田属于缝洞型油藏,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大型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流动通道,油藏埋深为5 300~7 000 m,地层温度为120~160℃,地层水矿化度为20×104~25×104mg/L。经过多年开发,裂缝型储层高含水油井已达185口,含水高于80%的油井达到了70余口。前期采用井筒堵水和深部化学隔板堵水,容易堵死储层,并且堵后酸化易重新沟通底水,导致堵水有效率仅为33%,严重影响了裂缝型储层油井的高效开发[1-7]。单体复合凝胶堵剂具有强“油水”选择性的特征,水进入凝胶网络膨胀,堵塞水流通道,油则进入分子链收缩断裂,形成油流通道[8-12]。堵水后不用酸化作业。为了提高单体复合凝胶在裂缝型油藏高含水油井中的应用效果,对单体复合凝胶进行了堵水性能室内实验,并在塔河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

1 单体复合凝胶堵水机理

单体凝胶体系不具有耐温、抗盐的特性,成胶时间较短(2~4 h),成胶强度为E级,不能满足塔河油田油藏条件(高温、高盐)及施工强度要求。

单体复合凝胶是由单体凝胶TA-1(质量浓度为4.2%~4.7%)、单体凝胶TB-2(质量浓度为0.5%~1.0%)、引发剂YC-1(100~150 mg/L)、稳定剂YV-2(质量浓度为0.5%~1.0%)、交联剂FQ-2(质量浓度为0.8%~1.2%)聚合交联形成的凝胶体系。该堵剂相对单独单体凝胶体系具有明显的性能优点:不仅具有耐温、抗盐的特性,还具有抗酸性、粘附性和弹性,成胶时间在24~48h可调,成胶强度为I级。

单体复合凝胶堵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并将液体束缚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转变为凝胶;堵剂在水中凝胶网络膨胀,封堵出水层段(裂缝),堵剂在油中网络收缩分子链断裂,形成油流通道,达到“油水”选择性封堵的目的(图1)。

2 单体复合凝胶室内评价测试

2.1 单体复合凝胶成胶耐盐性能

把单体复合凝胶置于3×104~30×104mg/L不同矿化度浓度的盐水中进行静态观察。实验结果表明,48h内单体复合凝胶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凝胶体系的表面由于水的溶胀作用使得凝胶体积出现增大的现象。分析认为单体复合凝胶具有较好的抗盐性能,并具有长期稳定性。

图1 电镜扫描下单体复合凝胶选择性封堵机理(10μm)

2.2 单体复合凝胶成胶耐温性能

将成胶的单体复合凝胶堵剂置于120℃烘箱中观察堵剂的成胶状态,考察其耐温性能,实验结果见图2。实验表明,该凝胶具有较好的耐温特性,在120℃条件下观察30 d,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体积未发生明显收缩,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

图2 单体复合凝胶耐温性能

2.3 单体复合凝胶突破压力梯度及封堵率

选定5个刻缝岩心,在注入1.0倍孔隙体积凝胶体系后,放入120℃恒温箱中养护48 h,取出测定突破压力和封堵率(表1)。

实验表明,岩心经过单体复合凝胶封堵后渗透率明显降低,封堵率均大于99%,突破压力均大于9 MPa/m。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突破压力梯度会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满足碳酸盐岩堵水要求。

表1 堵剂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堵水效果

2.4 单体复合凝胶的选择性

选取渗透率极差为6.3和11.9的2组岩心(低渗透岩心模拟低渗透地层,高渗透率岩心模拟高渗透率地层)对单体复合凝胶体系进行堵水并联实验(表2)。

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堵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优先进入高渗透水层。堵剂成胶后对高渗大通道形成有效封堵,迫使水流改向,提高低渗裂缝相对产液量和面积波及系数。

表2 并联岩心堵水效果

3 单体复合凝胶堵水现场试验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地层温度为130℃,地层水矿化度为21×104mg/L。T815(K)-CH井位于塔河八区缝洞单元残丘斜坡部位,井区小型断裂密度大,岩溶作用强,天然裂缝发育。钻井至6 026.00~6 042.78 m发生漏失,累计漏失422 m3,分析漏失井段储层裂缝较发育,属地层裂缝漏失。后期含水达到90%以上,含水率曲线呈典型的“厂”字型曲线。该井累计产液7.42×104t,累计产油4.79×104t。

根据T815(K)CH井裂缝型储层特征,采用胍胶液携带颗粒类堵漏剂前置托堵,选用单体复合凝胶堵水,为保证堵水效果,后置封口段塞。施工中油管正挤胍胶液携颗粒堵漏剂为18 m3,单体复合凝胶堵剂为324 m3,后置封口剂为6 m3,最高排量为0.45 m3/min,最高泵压为10 MPa,施工后压力稳定为4 MPa,候凝72 h开井生产。堵水前日产液为25.9 t/d,日产油为1.2 t/d,含水为95.3%;堵水后日产液为32.9 t/d,日产油为12.6 t/d,含水下降至51.6%,累计增油4 250 t,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

4 结 论

(1) 室内实验表明:单体复合凝胶堵剂具有良好的抗盐、耐温性能,选择性强,封堵率为98%以上,突破压力均大于9 MPa/m,适用于碳酸盐岩侧钻水平井裂缝型储层堵水,可改善产液剖面,提高堵水效果。

(2) 矿场试验证明,单体复合凝胶堵剂可有效封堵高渗层,提高低渗层产能,提高日产油能力。

[1] 蒋有伟.应用侧钻井提高油田采收率[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2):258-259.

[2] 吴文明,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6):104-107.

[3] 杨红斌,等.自适应弱凝胶调驱性能评价及矿场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6):83-86.

[4] 徐庆岩,杨正明,王学武,等.特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与人工压裂裂缝优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5):93-97.

[5] 王建云.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浅谈[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1(2):62-68.

[6] 荣元帅,高艳霞,李新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地质影响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5):940-945.

[7] 何星,等.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漏失井堵水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4,21(1):131-134.

[8] 闫丰明,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暂堵性堵漏配方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 1) : 47- 51.

[9] 腾福景,齐俊芳,于永生,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暂堵性堵漏配方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 1) : 47- 51.

[10] 何星,吴文明,李亮.密度选择性堵水工艺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3,20(3):380-383.

[11] 龙秋莲,朱怀江,谢红星,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技术室内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1):108-112.

[12] 张磊,孙猛,徐宏明,等.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化学堵水技术初探[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12(9):13-15.

编辑 孟凡勤

20150205;改回日期:20150511

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2011-CB-201-006)

伍亚军(1983-),男,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机械专业,2012年毕业于该校油气田开发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石油天然气采收率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4.036

TE358

A

1006-6535(2015)04-0137-03

猜你喜欢
成胶缝洞塔河
渤海中低温油藏调剖体系筛选评价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潜山区古岩溶缝洞类型及其改造作用
AM 单体缓凝调堵剂的研制与实验评价
基于OVT域数据各向异性处理的缝洞预测方法
——以四川盆地云锦向斜茅口组为例
弱凝胶深部调驱配套工艺技术优化
塔河流域在役大中型水库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
影响牛心坨油田交联聚合物成胶效果因素研究
缝洞型介质结构对非混相气驱油采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