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

  • 缝洞型碳酸盐岩地下储气库高速注采渗流特征及库容动用机理
    气库群是国内首座缝洞型储气库群。牟家坪储气库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和长宁县境内,距离宜宾市约40 km,紧邻页岩气核心建产区。其区域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川南古坳中隆低陡穹形带,储集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生屑灰岩,埋深介于2 000~3 000 m,总体物性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1-3]。牟家坪气田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工业气流至今已开发生产40 余年,钻井过程中存在频繁的井漏、放空现象,表明茅口组存在规模较大的岩溶系统,缝洞较为发育[2]。这类具有孔洞缝发育、基

    天然气工业 2023年10期2023-11-15

  • 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开采影响因素实验
    引 言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约占全国探明凝析气总量的40%[1-4]。缝洞型凝析气藏通常采用衰竭式开发或注气保压开采方式[5-6],衰竭式开发由于其具有投资费用低、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成为中国凝析气藏的主要开发方式[7]。但缝洞型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存在凝析油损失大、气井产能低等问题,因此,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开采的影响因素及开发规律研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前人针对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和相态分析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实验大多在PV

    特种油气藏 2022年4期2022-10-05

  •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一井多控”高效开发关键技术
    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大,主要储层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长期暴露,并遭受风化剥蚀和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岩溶地貌和岩溶缝洞系统。根据岩溶成因及主控因素差异,可划分为浅层风化壳岩溶缝洞、古暗河岩溶缝洞和断控岩溶缝洞等3种类型,主要发育裂缝、孔洞和溶洞等储集体,缝洞尺度差异大,空间叠置分布复杂,探明储量占西北油田总储量的90%,是塔河油田主要的上产阵地[

    石油钻探技术 2022年4期2022-08-25

  • 碳酸盐岩小缝洞群储集体地震表征方法
    、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岩溶系统。缝洞储层空间结构多样,连通关系复杂,空间展布差异大,油藏埋深大(5 000~7 500 m),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缝洞储集体表征描述难度大[2-4]。在勘探开发实践中,针对大尺度溶洞总结出了一套基于地震反射特征的缝洞储集体地震识别和表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属于较大尺度的“串珠”状反射和杂乱强反射特征的缝洞储集体动用程度越来越高,开发对象也逐渐由大尺度缝洞、溶洞集合体向小尺度缝洞、小溶洞集合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8期2022-03-30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潜山区古岩溶缝洞类型及其改造作用
    年代以来,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成为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目标[1]。中国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已经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属于该类型[2-5]。其中,塔河油田是最为典型的岩溶缝洞型油藏,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6-7]。多年以来,围绕古岩溶缝洞,提出了多种基于缝洞系统的划分方法[8-15]。根据岩溶缝洞空间分布形态,划分为层控型岩溶缝洞和断控型岩溶缝洞[14];根据岩溶垂向分带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和水平径流带[15]。塔河地区古岩溶缝洞体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1期2022-02-15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和6区奥陶系小尺度缝洞储集体概率识别方法
    油藏是中国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与国内外其他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埋藏更深、储集类型多样[1-2]。地震反射上既有串珠、强反射的溶洞体,也有不规则弱串珠、反射杂乱的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储集体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差异大,储层连通状况复杂,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的碳酸盐岩油藏[3-4]。塔河油田早期的储集体识别及井位部署主要依靠振幅变化率,以“残丘匹配串珠、强地震反射”为主的规模缝洞体为开发对象[5]。随着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程度的日益深入,“串珠、强反射”等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1期2022-02-15

  • 百色油田百4灰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作用同样产生大量缝洞,形成有利储集体系[4-5]。针对灰岩储层裂缝预测和分析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相干、曲率、蚂蚁体波形相似性属性等,对小尺度裂缝预测主要为叠前方位各向异性[6-7]。融合各项属性,完成对灰岩储集层的刻画。本文尝试结合生产动态、岩心观察、测井及物探手段分析百4油藏储层特征。2 灰岩储层岩性及发育范围2.1 灰岩岩性特征百4油藏储层为中三叠统兰木组灰岩,灰岩岩性以亮晶藻屑灰岩为主,局部发育生物灰岩;顶部或底部发育泥晶灰岩、泥灰岩。2.2 灰岩储

    复杂油气藏 2021年2期2021-09-21

  • 缝洞型油藏物理实验模型制作新方法
    266580)缝洞型油藏是一种非均质性极强的非常规油藏,具有缝洞形态多样,连通关系复杂的显著特点[1]。这给缝洞油藏的工程开发和科学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储层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缝洞油藏的数值模拟难以准确模拟实际储层[2]。针对典型缝洞结构的缝洞型油藏物理实验是研究该类油藏相对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传统的缝洞型油藏物理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按照模型种类可以分为大理石模型、有机玻璃模型、全直径岩心模型、玻璃刻蚀模型、玻璃水槽模型、碳酸钙岩板模型等。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3期2021-09-13

  • 塔河地区海西早期岩溶斜坡上分水岭的组成及其缝洞结构
    地,岩溶斜坡溶蚀缝洞最为发育[3]。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即分布于塔北岩溶斜坡之上,溶蚀缝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4]。由于断裂构造、水流通道时空分布的随机性,导致岩溶缝洞储层非均质性极强[5]。通过多年科研攻关,形成了地质-地球物理岩溶储层描述技术[6],并且在岩溶地貌恢复[7]、缝洞结构表征[8]、岩溶水系划分[9-10]、岩溶相研究[11]等方面取得长足性进展。岩溶缝洞最发育、原油产能最大者:一是分布在岩溶地貌较高部位,例如S74和S48井区2个岩溶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16

  • 基于地震反演与阵列声波测井的缝洞发育区预测
    mm,属于小尺度缝洞;3)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较复杂;4)储层埋深均在5 000 m以上,且上覆地层岩性与储层厚度、分布组合多样,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储层预测难度较大[1-3]。前人多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缝洞型储层开展预测工作[4-5],通过井点储层波阻抗信息引导井间储层的预测,寻找厚度较大区域为储层发育有利区,该方法在储层分布均匀的区域较适用。研究区深部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为小尺度缝洞,非均质性较强,因此,孔隙连通性是一个重要的储层评

    断块油气田 2021年3期2021-06-08

  •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分尺度量化表征
    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近二十年的勘探开发实践[1-3],针对缝洞型储集体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集成了一系列的缝洞型储集体预测技术[4-9],并对缝洞的定量预测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对定量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分析[10-12],解决了缝洞的宏观识别与预测,而在进一步探索缝洞空间结构刻画、精细量化表征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缝洞空间结构精细描述精度低,无法满足高效开发的需求。因此,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分辨率

    新疆石油地质 2021年2期2021-03-26

  • 声电成像测井在川中龙王庙组缝洞型储层勘探中的应用
    裂缝等,研究表明缝洞较发育地区地层整体渗透性较强,有利于油气运移及成藏,容易形成优质储层[3-4]。但龙王庙组地层物性较差,缝洞类型复杂多样,地层缝洞的常规测井响应信息又易被岩性、流体掩盖,较难精准刻画缝洞型储层位置。图1 MX13井溶蚀孔洞型储层岩心、测井综合解释图*非法定计量单位,1 ft=12 in=0.304 8 m;1 mD=9.87×10-4 μm2,下同前人主要采用直接观察、间接计算2种方法识别缝洞。直接观察法利用岩心统计缝洞发育位置和条数,

    测井技术 2021年1期2021-03-22

  •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0065)引 言缝洞型油藏缝洞组合结构异常复杂,井间连通情况多变[1-3]。对该类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定量化表征与精确认识是制定注水注气方案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与依据[4]。井间示踪剂监测作为定量井间特征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5-7],仅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年至今已累计开展200余井组的监测,取得了丰富的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目前,对于该类油藏示踪资料的应用大多局限在定性-半定量分析,如定性分析井组主要注水方向和井间连通性,半定量计算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7

  • 基于储层特性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
    01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岩溶洞穴系统和岩溶缝洞系统十分发育,储集空间分布复杂,随机性极强。其裂缝和溶洞埋藏深,发育形态多样、分布错综复杂、大小不均,造成了横、纵向的非均质性极强[1]。与常规油气藏不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群)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与成藏演化过程,普遍具有钻井成功率低、高效井比例低、开井率低、平均单井产量低以及油井寿命短等特征。因此,此类油藏的开发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3]。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多尺度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1年1期2021-01-26

  •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试验研究
    102249)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当前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其储层基质十分致密,需要通过水力压裂创造渗流通道。而且,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压裂裂缝的扩展规律及形态与常规储层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通过试验分析明确缝洞型碳酸盐岩压裂裂缝扩展沟通情况和压裂改造效果,并提出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截至目前,国内外已针对水力压裂试验和压裂效果评价开展了较多研究:汪虎等人[1]采用真三轴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和工业

    石油钻探技术 2020年6期2020-12-23

  • 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产能评价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胜利油田潜山缝洞型潜山油藏未动用储量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形态复杂多样[3-5],组合关系和渗流场分布非均质性强且潜山油藏储层产能差异大,所以无法合理有效的对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开发[6]。为实现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稳产、高产和有效开发,本文通过开展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产能模型测试,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建立潜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产能预测模型并分析产能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分析井筒储集系数、表皮系数、储容比和窜流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9期2020-10-17

  • 基于OVT域数据各向异性处理的缝洞预测方法 ——以四川盆地云锦向斜茅口组为例
    引言碳酸盐岩溶缝洞储层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因其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1-4]成为储层地震预测研究难点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便广泛应用于缝洞检测[4-6],其优点在于速度快,稳定性好,对于大尺度的目标检测效果较好。近年来,勘探的深入使提高地震预测精度成为迫切需求,随着宽方位角三维地震采集的发展,炮检距矢量片域(offset vector tile,简称OVT)处理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7-10]。OVT数据保留了采集获得的方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2期2020-07-14

  •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及攻关方向
    中国石化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资源潜力大。其中,位于盆地北部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埋深5 500 ~7 000 m(图1),是在大型古隆起上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以典型喀斯特地表淡水溶蚀作用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以古潜山岩溶缝洞为主[1-2],包括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非均质性强,以管渗流耦合为主要的流动状态,具有正常压力系统和地温梯度,油品为中轻质—重质高黏稠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2期2020-05-06

  • 本期导读
    历程,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缝洞体地震精细识别、高效开发、工程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认识和突破,逐步创建了较完善的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方法技术系列,创新发展了多项相适应的工程工艺特色技术。《缝洞型油气藏专刊》汇聚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专家论坛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埋深5 500~7 000 m,是在大型古隆起上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主要储集空间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2期2020-02-17

  • 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
    地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油气藏发现与高效开发实践已经表明,奥陶系石灰岩受岩溶不整合、深大断裂等宏观地质背景控制,孔洞缝为储集空间,广泛叠置发育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组合复杂的岩溶缝洞储集体,如古潜山岩溶缝洞储集体、古暗河岩溶缝洞储集体、断控缝洞储集体等[1-2],这些储集体的有效识别与刻画已成为油气高效钻探与产能持续的关键。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此类岩溶洞穴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且最显著的识别与检测

    石油物探 2019年6期2019-12-06

  •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体积开发实践与认识
    ,尤其是以不均匀缝洞体为原油主要储集和开发单元的缝洞型油藏,无论是在开发理念、开发技术和开发方式上,还是在储集层结构描述、渗流机理认识等方面均与传统的层状碎屑岩油藏、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完全不同[2]。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藏,其储集层多由巨型、大型洞穴及大裂缝组成,溶洞体尺寸小的为数米、大的达数十米,多为“厅堂型”或“长廊型”溶洞,洞内被不同成因的固体充填,洞缝分布无序,开发难度极大。此类油藏开发在物探工程、钻井工程、储集层改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年3期2019-07-15

  •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开发技术走向世界
    8日记者获悉,《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动态描述技术》英文专著,开始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面向全球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碳酸盐岩的开发技术开始走向世界。该书由塔里木油田公司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盆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以国家“十三五”示范工程“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示范工程”为依托,内容结合相关科研团队自2007年以来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工程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动态描述技术运用的总结

    石油知识 2019年3期2019-02-13

  •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中国典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油藏为例[5-6],其水驱采收率仅为14.9%,剩余油丰富,亟待提高缝洞型油藏原油采收率。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异于砂岩油藏,多为溶洞-裂缝复杂组合体,尺度复杂多变,以溶洞和大型裂缝为主,溶洞规模较大且连通形式多样,空间展布复杂,非均质性极强[7-8]。另外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埋藏较深,地层条件极为苛刻,如塔河缝洞型油藏埋藏超深(井深大于5 000 m),超高温高压(温度高于125 ℃,压力大于60 MPa)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2-11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
    ];但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研究方面,由于油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6-7],储量评价方法存在较大的难度。前期杨敏等[8-9]将碳酸盐缝洞型油藏的探明储量划分为 “两大类、五小类”:按开发状态分为已开发、未开发两大类,未开发储量进一步分为落实储量、待评价储量和待核销(减)储量。前期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较高的区块(如塔河东部2~8区)和区块内的缝洞单元基本整体标定为已开发,即已动用。该储量分类评价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探明储量的宏观动用状况,有效指导前期产能建设时

    石油实验地质 2018年3期2018-06-20

  • 最难开发的油藏如何开发—访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
    :“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技术”成果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李阳:本次获奖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 是在国家“973”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包括储集体识别与描述、开发模拟及注水开发等技术,有效解决了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难题,是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由陆相碎屑岩向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的重大跨越。建立了超深层缝洞储集体识别、地质建模与数模方法,实现从物理实验、原理方法、模型建立到软件平台的自主研发,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8期2018-06-04

  • 缝洞型油藏泡沫辅助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
    量最大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1],因缝洞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离散分布,且高角度裂缝发育[2],其开采机制与砂岩油藏不同[3]。水驱、气驱过程中重力分异起主要作用,复杂的缝洞网络中水、气更容易产生气窜。目前氮气驱技术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应用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4-5]。泡沫驱技术在砂岩油藏中的应用表明其能够有效控制气体流度、扩大波及体积和延缓窜逸[6-7]。为分析泡沫在缝洞型介质中的作用,笔者依据缝洞型油藏典型的缝洞结构特征,建立可视化缝洞组合物理模型和三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6

  • 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的典型缝洞油藏一维驱替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引 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是以构造变形产生的裂缝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孔、缝、洞为主,大裂缝大溶洞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多尺度特征。依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点,“缝洞单元”是指周围被相对致密的隔档层体遮挡,由裂缝网络相互串通、由溶孔、溶洞组合而成的多个孤立或孔隙连通的水动力流动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压力系统或相对一致的压力变化规律、压力连通关系以及相似的流体性质,在生产中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和油气开采的基本单位。缝洞型油藏开发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05

  • 基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混合模型
    樊冬艳基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混合模型严侠1,黄朝琴1,李阳2,姚军1,樊冬艳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100728)针对存在大尺度导流裂缝的复杂缝洞型油藏,为了克服目前常用数学模型不能准确高效对其进行流动模拟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模型。首先根据缝洞的结构特征划分合适的正交网格,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建立离散缝洞网络模型(DFVN),基于超样本技术和体积平均方法求得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9期2017-10-12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 ——以塔河油田为例
    50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 ——以塔河油田为例鲁新便1,荣元帅1,李小波1,吴 锋2(1.中国石化 西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2.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与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500)为了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复杂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的注采井网。从不同岩溶地质背景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风化壳型、断控型和暗河型储集体的缝洞空间结构特征、注采关系特点和井网形式,提出了“注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年4期2017-09-15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周期注水驱油机理
    610500)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周期注水驱油机理张 晓1,李小波1,荣元帅1,杨 敏1,吴 锋2,刘冬青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与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500)针对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能否实施周期注水的问题,在分析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注采关系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FD流体力学软件建立缝洞组合机理模型,开展了周期注水驱油模拟,并运用类比法总结了缝洞型油藏周期注水

    复杂油气藏 2017年2期2017-09-15

  • 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复合体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复合体及其油气地质意义金 强1,程付启1,田 飞2(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大中型溶洞和溶蚀裂缝是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是沿碳酸盐岩裂缝还发育一系列溶蚀孔洞,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中称其为缝洞复合体。根据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的分布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岩溶型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25

  • 离散缝洞网络油水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0051)离散缝洞网络油水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宋世瀚1,邸 元1,刘中春2,代亚非3(1.北京大学 工学院,北京 10087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3. 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上海 200051)基于溶洞内油水两相流体瞬时平衡和重力分异的假定,采用流相流动分数模拟离散缝洞网络中油水两相的流动,提出一种离散缝洞网络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编制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分别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VOF(volum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7-03

  • 缝洞型油藏水驱曲线研究综述
    610500)缝洞型油藏水驱曲线研究综述庞明越 唐 海 吕栋梁(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成都 610500)缝洞型油藏的储层结构复杂,存在大尺度的缝洞体,渗流多为管流,因此,相关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曲线的研究并不成熟。随着国内外缝洞型油田的不断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曲线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缝洞型油藏水驱曲线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对水驱曲线的类型及其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缝洞型油藏; 水驱曲线; 适用性水驱曲线法是研究砂岩油藏含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05

  • 缝洞介质内非达西流动实验研究
    300457)缝洞介质内非达西流动实验研究杨 阳1,2, 刘慧卿1, 张 萌3, 谢 灵1, 郭小倩4(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831;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4.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天津 300457)采用熔蜡的方法制作了多组全直径缝洞岩心,并利用岩心进行了一系列单相水流动实验,研究缝洞岩心内的流体流动规律。利用单相流动实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8期2016-12-21

  • 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
    11)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巫 波,李正民,荣元帅(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以缝洞油藏特征为基础,运用油藏精细刻画、测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差异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八大类13个亚类剩余油分布类型,明确了其中8个亚类属于油藏类型决定的特有型,5个亚类是由缝洞发育特征决定的共有型。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出了适合的矿场开发对策:采用注气方式动用阁楼

    特种油气藏 2016年2期2016-12-20

  •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缝洞体等效模拟方法研究
    830011)缝洞型油藏大尺度缝洞体等效模拟方法研究高艳霞,李小波,彭小龙,张晓(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针对目前缝洞型油藏仍采用常规油藏数值模拟器的现状,提出了更符合缝洞型油藏大尺度缝洞体流体流动规律的等效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是在分析缝洞型油藏储渗空间类型和流体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大尺度缝洞体等效渗透率大小的确定和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对大尺度缝洞体进行等效模拟时可以基于Possuellie方程设置等效渗透率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4期2016-09-02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0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赖思宇1,甄恩龙2 (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由于碎屑岩油藏的许多现成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能照搬运用,针对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本文在对工区典型缝洞单元进行井组划分的基础上,结合静态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产量递减率、含水上升率两个指标对TK765CH井组进行了注水效果评价,并通过单井之间

    石油化工应用 2016年3期2016-04-28

  • 低渗透缝洞型储层损害及保护措施研究
    000)低渗透缝洞型储层损害及保护措施研究王建忠1,2, 洪亚飞2, 孙志刚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3.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开发实验室,山东东营 257000)通过水锁损害、滤液损害、固相颗粒侵入损害等实验,对低渗透缝洞型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侵入损害是低渗透缝洞型储层的主要损害方式。设计了不加和添加渗透剂的两种颗粒状暂堵剂配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年3期2015-11-24

  •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采油机理及实践
    011)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采油机理及实践惠健,刘学利,汪洋,杨占红,陈勇(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类型特殊、开发难度大,前期通过实施单井及单元注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随着注水量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大量剩余油富集在缝洞单元高部位,注水无法波及。针对此类剩余油,开展了注氮气吞吐驱油实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注氮气能有效动用这部分剩余油。注入地层中的氮气与原

    新疆石油地质 2015年1期2015-10-22

  • 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离散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离散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张宏方(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由于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洞储集体分布具有极强的离散性和随机性,现有油藏数值模型不是十分适用。因此,首先以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和裂缝的地球物理识别预测结果和物性参数统计特征为主要依据,建立了规整化的离散缝洞分布模式;然后,通过引入裂缝连通流动系数、溶洞弹性储集系数建立了缝洞单元离散数值模拟方法;该模拟方法考虑了裂缝的各向异性和其中流体流动的非达西效应,以及溶洞中油水

    石油钻探技术 2015年2期2015-04-08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都610500)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研究李溢龙,吴锋,杨强,赵阳(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等特点,国内对此类油藏的开发主要采用注水方式。矿场上根据缝洞之间的连通情况将储集体划分为单井缝洞单元和多井缝洞单元。本文分别对这两种缝洞单元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开发原理、注水时机、选井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油田上采用注水方式开发此类型油藏具有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5期2015-04-05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有利区块评价
    要储层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由于该套储层在纵横向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埋藏深等特点,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系列。本文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缝洞系统中的地震传播特征,总结出适用于缝洞型储层的预测技术,对有利区块评价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碳酸盐岩 缝洞型 测井响应特征 地震传播特征[中图分类号] P588.2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87-11工区构造背景工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

    地球 2015年3期2015-03-26

  •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综合评价
    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综合评价金 强1,田 飞2,张宏方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2.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3.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储集空间非常复杂,如何识别和评价相互连通具有一个油藏特征的缝洞单元,是该类油藏基础性储层地质工作的难题。通过岩溶地质分带、不同岩溶带缝洞成因结构和岩溶缝洞充填物成因规律研究,提出了四步法识别缝

    石油实验地质 2015年3期2015-02-22

  • 物质平衡法计算缝洞型凝析气藏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法计算缝洞型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王 娟1,2,郭 平2,王 芳3,程 亮4,邹 波1(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2.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 南阳 473132;4.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与一般砂岩凝析气藏不同,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以裂缝-孔洞和基质孔隙作为储集空间,地下缝洞尺寸差异很大,渗流规律复杂。从摩尔质量守恒角度出发,引入缝洞孔隙度概

    特种油气藏 2015年4期2015-02-17

  • 塔河缝洞型油藏水驱后期开发方式研究
    57061)塔河缝洞型油藏水驱后期开发方式研究王建海1,焦保雷1,曾文广1,李 娣1,葛际江2(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青岛 257061)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以孤立溶洞和溶蚀裂缝为主,三维空间展布极其复杂,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气驱油规律认识不清、常规物模研究方法适用性较差的问题,设计制作了缝洞型可视化模型,开展不同驱替方式驱油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阁楼油”是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后期剩余油的重

    特种油气藏 2015年5期2015-02-17

  • 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差异连通及水淹特征研究
    )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差异连通及水淹特征研究巫 波,刘 遥,荣元帅,张 晓(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应用蚂蚁体追踪裂缝技术叠合能量属性预测溶洞技术,研究了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空间配置关系,并利用裂缝空间连通率、类干扰和示踪剂方法,明确了缝洞空间存在差异连通。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裂缝油井见水深度与见水时间关系及注采响应持证,进行水淹特征研究,明确了低水淹分布的有利区域。研究表明,裂缝溶洞叠合预测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缝洞空间差异连通,明确缝洞

    特种油气藏 2015年1期2015-02-17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与储量计算
    认识;初步形成了缝洞型储集体预测方法,包括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三维地震可视化、地震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并通过FMI成像测井和群井干扰试井初步判别储集体的连通性。前两阶段认识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以缝洞系统形式分布,油藏主要受多期次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油气充注调整控制,但无法确定其地质边界和油水界面,开发井的建产率较低(70% ~75%)。另外一直沿用的砂岩油藏静态容积法储量计算,用于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阶段不适应性更加突出,而压力、

    石油实验地质 2014年1期2014-11-01

  •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注水开发物理模拟研究
    610500)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注水开发物理模拟研究彭 松,郭 平(“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与一般砂岩凝析气藏不同,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发育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裂缝和孔洞,使其具有非均质性强,流体流动规律复杂等特征。如何提高该类气藏的采收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技术成熟的注水技术具有开发成本低、水气流度比好、水驱波及效率高等优点。以塔中86井为例,采用露头碳酸盐岩经过人工技术制成全直径缝洞型岩心,在原

    石油实验地质 2014年5期2014-07-19

  • 缝洞型油藏溶洞-裂缝组合体内水驱油模型及实验
    育部重点实验室)缝洞型油藏溶洞-裂缝组合体内水驱油模型及实验王 敬1,2,刘慧卿2,宁正福2,张红玲2,洪 铖2(1.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 Geosystems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和缝洞特征参数相似的缝洞组合体物理模型和模拟实验,研究了缝洞组合体内流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年1期2014-07-01

  •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岩溶系统[6-7]。储集空间主要有洞穴、孔洞和裂缝,储集渗透空间几何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8]。据钻井、录井、岩心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研究的认识,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为3种类型:大型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9]。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差异除了受地震资料质量的影响外,主要与缝洞体的形态、尺度范围、组合形式、充填程度、距不整合面距离以及其它地质因素(如地层产状、构造部位等)有关。储层段地震反射特征

    石油物探 2014年6期2014-03-25

  • 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研究 ——以塔里木盆地轮古11井区为例
    )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研究 ——以塔里木盆地轮古11井区为例邓兴梁1,刘俊锋1,裴广平1,李保华1,翟姝玲1,常少英2,高翔1,王霞1(1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对于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进行缝洞单元精细研究非常重要。盲目部署加密井,很容易导致因为所在单元的储量已被动用而失利。本文采用的碳酸盐岩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是:在有井控制的地区,首先分析井间连通性,然后结合生产动态、

    海相油气地质 2013年2期2013-02-28

  •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
    田岩心观察表明,缝洞储层中洞高小于0.5 m的小型洞穴数目远比大型洞穴数量多,Craig[1]对Yates油田的研究发现小型洞穴是缝洞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利油气储集空间。洞穴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和明显期次性[2],具有成因联系的洞穴内部的充填物类型和期次相似[3]。洞顶和洞壁发育与洞穴具有成因关系的环形和放射状裂缝[4]。一般而言,洞高超过5 m的洞穴在三维地震资料上可有显示[5],洞高0.5~5 m的洞穴在地震和钻井上没有明显异常,要利用测井数据进行适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年6期2012-11-10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出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0008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出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张 杰,康志江,张 允,崔书岳(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田开发所,北京 10008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出水类型复杂多样、出水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通过对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内油井出水类型划分,提出油井出水特征的定量划分标准;参考该单元缝洞发育地质特征,设计不同的缝洞组合模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模式的油井出水特征。结果表明,油井的出水特征与缝洞体的大小、裂缝位置及油井位置和产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12-29

  • 塔河油田四区主力缝洞单元油水界面分析
    塔河油田四区主力缝洞单元油水界面分析任爱军 (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三厂,新疆 轮台841604)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突出,基质不具有储渗能力,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溶洞,油水重力分异速度快,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水界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油水界面的研究和趋势分析,对研究碳酸盐岩剩余油的分布,油水分布关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塔河油田四区主力缝洞单元S48缝洞单元,采用压力梯度等方法确定了四区主力缝洞单元原始油水界面,以产液剖面结合生产动态资料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年6期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