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对心周脂肪的临床意义

2015-02-19 03:22张士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心病

张士朋

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对心周脂肪的临床意义

张士朋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AT)体积评估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100例非冠心病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两组的PAT含量,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P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PAT体积进入回归方程(P=0.012),OR=3.52,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未进入回归方程(P>0.05);不同狭窄组的PAT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32,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呈递增趋势,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75,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逐渐呈递增趋势,闭塞组最高。结论冠心病发病与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冠心病;多层螺旋CT;心周脂肪组织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而引发血管阻塞或狭窄化,进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诱发的心脏病。冠心病的诱因可分为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两种,其中可改变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遗传等[1]。内脏脂肪沉积过多也是冠心病重要发病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1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2],经螺旋CT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诊断标准:①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②年龄≥20岁;③不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瓣膜病、心肌病等等;④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孕产妇、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包积液、心肌病及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③合并有心力衰竭、哮喘者;④检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132例,男79例,女53例;年龄39岁~78岁(58.3岁±7.9岁)。于同一时间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4]:①经螺旋CT冠脉造影确定为非冠心病患者;②无CT扫描禁忌证者;③非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者。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对象为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41岁~77岁(59.2岁±7.2岁)。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AT水平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PAT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T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之间有关系,进入回归方程(P=0.012),OR为3.52,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没进入回归方程(P>0.05)。详见表2。

表2 PAT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

2.3不同狭窄组的PAT体积、冠脉积分比较根据冠脉血管图像分段标准,轻度冠脉狭窄组24例,中度79例,重度18例,闭塞11例,4组的PAT体积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32,P=0.000),两两比较,由轻度到闭塞组PAT体积依次增高,呈递增趋势,4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75,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积分逐渐呈递增趋势,闭塞组最高。详见表3。典型图例见图1A、2A、3A,和1B、2B、3B。

表3 不同狭窄组的PAT体积、冠脉积分比较(±s)

3讨论

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冠心病发病机制,但分析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情绪、感染等存在一定联系。多数医学家认为本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显示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增生是冠状脉粥样硬化出现、发展中的作用因素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增生与冠心病发病存在极大联系[5]。心周脂肪体积检测主要通过超声检测完成,传统的心脏彩色超声检测虽然操作难度和检测成本均较低,但心周脂肪组织其分布位置较为多变,传统心脏彩色超声检测技术只能从一个角度测量心脏某一部位的心周脂肪组织厚度,这必然导致最终结果估算存在一定误差。MRI虽然被称为脂肪组织测量的“金标准”,这两组检测方法也可行脂肪组织三维评估,但是MR成像需求较长扫描时间,其费用较高,难以推广。因此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心周脂肪组织体积检测确定方法称为冠心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层CT扫描技术是一种分辨率在毫米以下,可以精确估测患者心脏脂肪组织体积的检测技术。该种描技术扫描时间也相对较短,费用较低,本次研究中选用经济、可靠、准确的多层CT扫描技术作为心周脂肪体积扫描方法。

目前,医学界尚无权威资料证明心周脂肪组织作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但分析可能为[6]:①脂肪对冠状脉形成“脂毒性”,即脂肪组织为流经附近的冠脉提供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导致血管壁出现活性氧,诱使内皮细胞功能损伤。②成人心周脂肪组织多集中于房室间沟和心室间沟,部分延伸至心尖部位,这意味着心周脂肪组织接近冠状脉外膜。两者之间不存在隔膜,这导致心周脂肪组织可直接或间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β等)进而诱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异常变化,影响血管壁代谢平衡,导致冠状脉出现炎性、粥样化、血栓等反应。冠心病患者心周脂肪组织体积越大,其冠状脉狭窄情况就越重[7]。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心病发病、分型以及冠状脉病变支数存在较强相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重要独立危险病因[8]。本次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T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之间有关系,进入回归方程(P=0.012),OR为3.52,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没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以发现PAT体积与患者发病情况成正比,即患者心周脂肪组织体积越大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越高,其疾病越严重。根据冠脉血管图像分段标准,轻度冠脉狭窄组,中度,重度,闭塞组,4组的PAT体积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32,P=0.000),两两比较,由轻度到闭塞组PAT体积依次增高,呈递增趋势,4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75,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积分逐渐呈递增趋势,闭塞组最高。这表明PAT体积与患者冠状脉阻塞情况成正比,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心周脂肪组织诱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异常变化,进而影响血管壁代谢平衡存在一定联系。

图1 1A、2A、3A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PAT

图2 1B、2B、3B分别为病变位置

冠心病发病与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杨春英,李亮,查云飞,等.64层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1,26(4):420-421.

[2]史吉莹,刘唐威,杨国勋,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Ang 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6):152-153.

[3]袁仙仙,陶红.Chemerin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3):158-159.

[4]史吉莹,刘唐威,黄荣杰,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58-60.

[5]李婉,白小涓.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12):101-103.

[6]胡春婷,田刚.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腹部及血管周围脂肪[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2(39):174-176.

[7]王瑞,张臣,于薇,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9):152-153.

[8]王璟,宫剑滨,张龙江,等 双源CT心周脂肪定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斑块类型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2):112-113.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4-08-26)

中图分类号:R541R256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43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76-03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E-mail:zhangn7@163.com

1.2检查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两组心周脂肪组织(PAT)含量,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检测前准备:询问调查者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糖病史;给予常规检测,明确患者身高、体重、血压等参数;给予静脉血血脂水平检测;传授呼吸训练法,嘱咐吸气后屏气20 s再呼气,同时要求每次呼吸幅度一致。冠状动脉检测操作:选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后行对比剂注入操作。选用Smart和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扫描技术检测心脏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CT影像选用AW4.4工作站的Cardex-press软件进行处理,选用效果最佳图像作为分析图像。PAT检测:选用非增强扫描图像测定PAT体积,扫描位置为心底和心尖部位,每隔5 mm人工标定PAT多平二维图像范围,脂肪阀值设置为(-196~-45)HU,最后通过Volume软件分析测定PAT体积。以上检测均需两位以上专业医师分别操作,如测定结果不一致,需反复测定并以最终一致结果为准。

1.3评价标准冠脉狭窄评价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冠脉血管图像分段评价标准,狭窄程度分为4级:51%~75%为管腔轻度狭窄,75%~90%为中度狭窄,91%~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1]。血管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定量评定,每例患者以各分支积分之和作为最后冠脉病变程度。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