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2015-02-23 05:54延喜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有效性分析雷贝拉唑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延喜胜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 榆林, 718000)

关键词:十二指肠炎; 雷贝拉唑; 有效性分析; 不良反应观察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发生炎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并多发的消化道类的疾病,且十二指肠炎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非特异性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是不受季节影响而发生的疾病,并且在临床上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病症相似,如呕吐、恶心、胀满、腹部疼痛、反酸等[1-3]。雷贝拉唑钠是雷贝拉唑的主要成分。雷贝拉唑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非常高的解离常数(pKa)值,可以快速对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很好地保护十二指肠、胃等的内膜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通过胃细胞表面后与H+/K+-ATP酶部分进行结合,从而阻断使胃酸分泌的任何刺激,达到持久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4-6]。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的244例十二指肠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0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244例患者,年龄在27~76岁,平均年龄为(41.6±8.42)岁,男168例,女76例。对照组为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56例患者,年龄在24~78岁,平均年龄为(42.8±7.81)岁,男31例,女25例。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有呕吐、恶心、上腹部疼痛、胀满、反酸等症状,并经过胃镜的详细检查及2位以上的主任级医师诊断,确诊为十二指肠炎。见表1。本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首先对300例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消化道胃镜的常规检查,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胃动力及黏膜基础的治疗,对患有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患者采用标准的疗法去除幽门螺杆菌。观察组患者在每日的早晨(早饭前)服用10 mg的雷贝拉唑,连续服用6周。对照组患者在每天的早晨(早饭前)服用10 mg的奥美拉唑,持续服用6周。在治疗期间要停止服用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其他药物,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必须服用治疗药物, 必须做详细记录。在治疗期间每星期同 一时间给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记录:症状好转,为0分;能够感觉到症状,但是对日常的活动不影响,为1分;能够明显感到不适,只是偶尔影响到日常活动的,为2分;症状没有好转或加重的,不能够进行日常的活动的,为3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统计值t来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用统计值χ2来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开始接受治疗第1周、2周后的疼痛缓解率

对照组患者开始接受治疗第1、2周后的疼痛缓解率较观察组低(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6.1%)高于观察组(8.61%)。见表2。

表2 2组患者开始接受治疗第1、2周后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症状评分较观察组低,说明对照组的症状要比观察组好些。且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3、6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与观察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上部腹痛消失的平均时间(3.6±2.1) d, 较观察组患者的上部腹痛消失的平均时间(3.1±1.6) 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用药后第1天的腹痛缓解率、胀满缓解率、反酸缓解率、恶心呕吐缓解率分别为53.1%、82.4%、88.2%,较观察组的60.2%、97.1%、98.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完全治愈20例,好转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92%;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完全治愈128例,好转10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在中国十二指肠炎是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的消化道类疾病,其发病不受季节的影响。由于十二指肠炎具有慢性周期性、反复性及疼痛的节律性的特点,发病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致使十二指肠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如病菌的入侵、生活起居的不合理、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时刻紧绷的精神状态、不规律的进食、长期饮酒等,这些原因可能是单独一种导致十二指肠炎发生,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所致。在临床上十二指肠炎的症状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胀满、上腹部疼痛、反酸等[7-9], 这些症状与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所以必须借助胃镜进行准确的检查。

青壮年十二指肠炎患者较多,且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女性患者。据统计男性患者要占到80%之上。该现象与十二指肠炎的原因相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正常卫生,要尽量的避免喝酒、吸烟(烟酒对胃的刺激较大,对十二指肠的保护功能造成大的破坏)。十二指肠炎的患者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玉米面、小米粥等,最好是吃一些半流质或是无渣的全流质食物,保持饮食的规律。

十二指肠炎患者在发病时,胃酸分泌的量要比正常人高。胃酸是通过胃的内壁细胞表面分泌的,通过H+/K+-ATP酶来运。通过质子泵类的抑制剂将H+/K+-ATP酶的活性抑制,让其失去活性,从而起到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发挥其药效[10-12]。雷贝拉唑是质子泵类抑制剂中的一种,雷贝拉唑钠是雷贝拉唑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非常高的解离常数(pKa)值,因此,雷贝拉唑能快速地降低分泌量,也能减小十二指肠的受损程度。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在接受第1、2周后的疼痛缓解率较采用雷贝拉唑的患者的疼痛率低,并且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的上部腹痛消失的平均时间为(3.6±2.1) d, 较采用雷贝拉唑的患者消失的平均时间(3.1±1.6)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服用药后第1天的腹痛缓解率、胀满缓解率、反酸缓解率、恶心呕吐缓解率较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中,消化道的不良症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发生率是较低的,为0.7%~2.2%。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率为8.61%, 较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的低,所以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是可行的。总之,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是较为有效的,其作用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陈述良.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 2012, 31(07): 96.

[2]苏勇.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07): 62.

[3]Suzuki T, Matsushima M, Masui A, et al. Irsogladine maleate and rabeprazole in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16): 5023.

[4]Ya ar NF, Polat E, Duman M, et al. In vitro effects of rabeprazole on human pylorus tone[J].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5, 21(2): 217.

[5]Lu C, Jia Y, Song Y, et al. Application of a liquid chromatographic/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to a urinary excretion study of rabeprazole and two of its metabolites in healthy human urine[J].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2015(988): 75.

[6]熊寒露, 徐亚军, 宋新平, 等.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3, 32(16): 112.

[7]Munday W R, Kapur L H, Xu M, et al. Russell body duodenitis with immunoglobulin kappa light chain restric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7(1): 73.

[8]Dorschner B W, Thouet R W, Zellweger U. Suppurative duodenitis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after toothpick inges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3(6): A25.

[9]Baumann J, Lin M, Patel C. An unusual case of gastritis and duodenitis after yttrium 90-microsphere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3(5): A23.

[10]Kazanji N, Davila F, Manickam P, et al. A case of invasive cytomegalovirus duodenitis in an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 15 month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J]. Infection, 2015, 43(3): 383.

[11]Mirbagheri S S, Mirbagheri S A, Nabavizadeh B, et al. Impact of microscopic duodenitis on symptomatic respons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 Dig Dis Sci, 2015, 60(1): 163.

收稿日期:2015-04-08

中图分类号:R 57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30-03

DOI:10.7619/jcmp.201519047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分析雷贝拉唑
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
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有效见解
活血愈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气滞血瘀型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思考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