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微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温标”为例

2015-02-24 07:21李根全宋金璠王菊香
物理与工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件微课教师

李根全 宋金璠 王菊香 张 萍

(1 南阳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 南阳理工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3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



基础物理微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温标”为例

李根全1宋金璠2王菊香3张 萍1

(1南阳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南阳理工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3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

慕课建设,微课先行!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文章结合微课的特点和讲授要求,以“温标”为例,从9个方面对微课的建设进行探讨,对基础物理微课建设的设计开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慕课;微课;基础物理;微课建设

2012年,美国兴起的MOOC浪潮掀起了一场在线教育学习革命;2013年,该浪潮席卷中国,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MOOC元年,MOOC以其特有的5大特点即名校和名师、精品、开放、免费、移动冲击着教育教学,一时间,使用慕课和制作慕课也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MOOC建设,微课先行!微课作为微时代学习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资源产物,可作为智慧学习的重要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资源需求.文章结合基础物理教学,对微课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以期为MOOC背景下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践应用提供借鉴[1,2].

1 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专题、实验活动等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类型包括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等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小而精”教学活动,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从而使微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正是由于微课的“微”,决定了微课既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同时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概括地说,微课具有4大特点:(1)短.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为10~20分钟,可谓“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或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3)精.微课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可谓“微课堂”.(4)悍.微课虽然短小,但效果强悍.他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下的得力助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微课将传统的一对多的学习转化为一对一的学习,同时微课及时跟进的教学反思和课后交流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

2 以“温标”一节为例建设微课

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包含着物理原理或规律,从生活常识、现象作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对物理教学尤其重要.下面结合微课的特点和制作要求,以热学中的“温标”一节为例,探讨微课的制作、应用.

(1)选题要合理

物理教学的不同章节或不同知识点,并不一定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需要教师在选题时严格把关,合理取材.比如在讲授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温标等内容时,本部分内容特别适合作为微课的素材,因为它与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个人都有亲身体会,所以在讲授时很容易形成师生互动,创设教学情境.

(2)切题要迅速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所以切入课题必须迅速.比如教师可以开门见山:体温表大家都使用过,大家想过没有,这里面包含着哪些热学原理呢?然后讲解:这里包含着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温度的概念、温标和建立温标的三要素.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为下一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3)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课的讲授中,始终做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并精心讲授、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该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讲解温度、温标一节时,按照以下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画面——医生正在给病人测试体温;

第二步:分解测试体温的过程——温度计和人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取出体温表、观察水银柱的长度、读刻度,最终确定人体的温度;

第三步:将测试体温的过程分别与热学知识点对应,见表1:

表1 测温过程与其对应的知识点

(4)课堂板书言简意赅

微课的板书必须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提纲挈领的作用.微课的板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或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以此节省时间.而系统性或理论性比较强的微课,可以按照自身的逻辑体系,将基本概念、公式、重点或难点罗列在黑板上,以便对教学内容的回顾和反思.比如在温度、温标一节中,主要显示的板书见表2(阴影部分是板书内容).

表2 微课“温标”一节的板书

(5)结尾要快捷

微课虽短,但也是课堂教学,所以在微课的结尾,必须要用2~3分钟时间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微到极致,便是质量!再如在温度、温标一节课中,小结特别强调的是热力学第零定律和建立温标的三要素,同时引入思考问题(见表2),为后续课程铺垫.

(6)课件要有美感,动静结合

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优质的微课课件是内容与优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设计微课课件时要注意让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动态画面能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微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将测试体温的过程做成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动画,再配以画外音,将视听结合,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4,5].

(7)信息量必须充分

微课虽短,但信息量绝对不能少.在温度温标一节中,适时地引进各种温标、性能及用途,扩大视野,拓展思维.比如在生活中使用的冰箱温度计、室内温度计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开尔文温标之间的关系,不同测温属性的温标如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以及不同测温范围的温标如光测温度计及其基本原理,如此一来,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学科的交叉.

(8)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微课教学不可能深入探究,反复强调,因此,课下的思考、讨论尤其重要,但对学生而言思考讨论要有一定的目标和范围,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单独或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深入,也可以是对后续课程的铺垫,或者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还如在温度温标一节中,可以设置①各种温标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②测温过程蕴含着哪些基本定律?③请你设计一个温度计等.

(9)构建一个交流平台

微课被切割成10~20分钟甚至更小的“片断”,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构成,教学的场所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课外,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使交流通道顺畅.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邮件、QQ、在线交流等形式以获取帮助,及时沟通,答疑解难,使教师及时掌握学习动态,控制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

3 微课建设的若干体会

微课为信息时代的教学提供了教学新模式,更新了师生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这些已经通过实践得以证明.同时微课建设也是对师生的挑战:

(1)微课建设对教师的挑战

第一:教师不仅要驾驭课程,而且要掌握学科关联、进展

为保证高质量的微课,微课的讲授方式多样化,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保留一定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驾驭本节课的内容,还要熟练掌握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与本学科的关联,以便做到深入浅出,在适当的地方打开通往相关学科的窗口.

第二:教师要加强协作,全面发展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因此,微课的制作需要一个战斗力较强的团队,包括教学、实验、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特长的教师去协作完成,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微课建设[7].

(2)微课建设对学生的要求

第一:学习模式自主化

微课使学习形式实现了随意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这对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这种学习形式的前提是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否则只能是课下“大撒鹰”,制作再好的微课也无济于事.所以,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为主体,也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习形式小组化

从微课的教学流程来看,是先学后教,分组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因此,学生应该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这也是教育的目的.

总之,教师教学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讨.

[1]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2] 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0):15-17.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4] 李椿.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长江,胡卫平.技术促进教学:发展、演进和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15-20.

[6] 吴铁飞.微课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3(30):142-144.

[7]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STUDY AND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PHYSICS MICRO COURSE CONSTRUCTION

Li Genquan1Song Jinfan2Wang Juxiang3Zhang Ping1

(1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Henan 473061;2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Henan 473004;3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gfang,Hebei 065000)

MOOC construction,micro course ahead!Micro course,a kind of new instructional resources,presents a single knowledge point and the related study tasks by means of a short recorded audio or video.Taking the “temperature scal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nin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course combined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Our study establishes the basis of design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of basic physical micro course construction.

MOOC;micro course;university physics;micro cours construction

2015-03-06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中学物理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教师〔2013〕136号);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教师专业标准下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师〔2014〕136号);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南阳理工学院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李根全,男,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和理论物理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 1162127673@qq.com.

猜你喜欢
课件微课教师
最美教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