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2015-02-25 00:38邢恩泽
天府新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技术进步服务贸易

邢恩泽



服务贸易、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邢恩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 ( 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 ( 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关键词]服务贸易;技术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城乡收入差距

[作者单位]邢恩泽,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入,外来资本、技术与理念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不断得以扩大,社会分工得到了更为细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国际贸易活动强有力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地区间的差距及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尤为突显。

长期以来,在关于国际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的研究中,货物贸易与收入差距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地与制造业相关联,因而将服务业更多地定位为劳动密集型,研发创新活动少,缺乏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越发频繁,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服务贸易在贸易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16. 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12. 8%,比上年同期高1. 6个百分点。我国的服务业从业人数于1994年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3年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服务贸易在贸易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事实上,随着时代与科技的日新月异,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复杂多样性,信息技术革命已使服务业日益发展成为基于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知识性产业,软件和管理方法创新的规模与力度正日益超出传统制造业。世界服务贸易的格局正向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服务贸易转变,服务贸易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

二、文献回顾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Wood通过构建南北贸易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北贸易造成北方国家非熟练工人工资减少和流失,是导致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1〕继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之后,Findlay用传染理论解释了技术在国际之间的扩散现象,指出,越是开放的国家越是能够从其它国家学到先进的技术,他把技术比喻成传染病:它可以传播的很远,并且接触的人越多,传播的速度越快。〔2〕Leamer利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450个4位数商品分类行业的产品价格、TFP增长和最初的要素比例,计算了由贸易模式变化引起的要素价格变化,发现对于非熟练劳动者相对工资的下降,贸易的影响占40%左右。〔3〕但是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对发达国家非技能型工人工资的下降及其与技能型工人之间工资差距扩大的影响很小,但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明显。Eaeterly和Levine的结论认为,不同国家的收入和增长差异大部分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要素的积累。〔4〕Prescott也指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足以解释国家间的收入差距,而需要一个技术进步的理论。〔5〕

我国学者喻美辞〔6〕根据Feenstra和Hanson等人的研究〔7〕认为,中间产品贸易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贸易国工资差距的扩大的结论,得出了国际贸易与技术的进步是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范爱军、卞学字认为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收入差距先扩大再减少,同时,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8〕杨新铭认为,不同的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进步,并结合长期的经济发展,注意保持相应的收入差距。

三、理论分析

1.服务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按照经典贸易H-O理论模型,不同国家在开放条件下都致力生产本国的相对要素比较丰富的产品,进口本国相对匮乏的要素的产品。正是这样的贸易往来,使得进口的本国相对匮乏的要素的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同样也使得本国出口的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比较丰富,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相对匮乏,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达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所以,发达国家以生产并出口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结合萨米尔森定理,当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时,生产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将会提高,而另一要素的报酬将下降。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的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的工资将会上升,而低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工资会下降,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虽然这一结论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工资会下降,而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工资会上涨的这一结论,却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并不相符,且这一理论并没有考虑到技术差异的因素。因此,许多经济学家从中间产品贸易的传导机制的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并有力的证明了贸易对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影响。笔者在下文也会通过借鉴前人经验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解释与说明。

2.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国内对于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之多。本文根据服务业的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进行划分,将不同的行业分为技术密集程度较高行业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行业两个类别。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为金融、信息传输、软件业等,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等。采用Acemoglu ( 2001)的生产函数进行理论分析:

其中,Y为服务业的总产出; Ak为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的技术进步; At为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 Lk为低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这是由于K行业是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故低人力资本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多; Lt为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数量,由于T行业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故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多。其中,γ≤1。由于T行业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所以,At>Ak >0。在不考虑特殊情况下,用( 1)式分别对Lk和Lt求导,便可得到高人力资本劳动者在技术密集程度较高行业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的工资函数:

方程( 2)、( 3)中的φ= LtLk代表服务行业的劳动力的市场结构。虽然我国服务业正处于基于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知识性产业的转型期,但是,我国的服务行业依旧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我国服务业的劳动力市场中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数量小于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数量,所以0<φ<1。为了进一步探讨技术进步对工资的影响,分别用( 2)、( 3)式分别对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的技术进步At和Ak再次求导:

由上述条件可知,( 4)、( 5)、( 6)、( 7)式均是大于零的,这就说明,不管是何种技术进步,均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但是,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完全不同。用( 4)比( 6)式:根据上述条件,( 8)式是大于1的,这说明,技术密集程度低的行业的技术进步,使得该行业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速度快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用( 5)比( 7)式,得出WkAt/WtAt小于1的结论,这也说明了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的技术进步使这些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得更快。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依然滞后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服务业各行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我国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整体属于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国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却由于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科技创新与投入,要素利用不充分等原因,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工资水平差距扩大。同样,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服务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较多且比西部地区完善。而西部地区技术密集程度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较多,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的发展不成熟,使得东西部之间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拉大。

综上所述,服务贸易发展可以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服务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也会影响我国城乡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就说明,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 ( 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 ( 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四、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叙述,本文选取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服务贸易的对外依存度,以及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等变量,并基于2007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下联立方程模型:(参考范爱军、许海平以及其他学者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技术进步的模型建立)

Wt =αt + tradet + tradet2 + lntradet + tfpht + tfpht2 + lntfpht + fdit + fint + sylttfph =βt + tradet + edut + gdpt + RDt + fint + fdit

(一)变量说明

1.W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间的比值来对这一指标进行衡量。

2.trade是我国各省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由服务贸易的当年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各省GDP的比值计算得出,以此衡量我国各省服务贸易的总体状况。之所以加入trade的平方与对数项,是由于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trade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比如范爱军的结论认为,货物贸易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正“U”型的关系。为保持与一般理论相符,所以笔者也考虑在模型中引入trade的对数以及平方项,对此加以验证。

3.edu是我国各省平均受教育程度,以此衡量我国各省的受教育情况。笔者选用公式:各省平均受教育程度=无学历人数×1 +小学学历人数×6 +初中学历人数×9 +高中学历人数×12 +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人数×16与全国总人口的比值。

4.tfph是技术进步。对于这一指标的测算,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采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技术进步进行测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 1) 1957年索洛提出的生产函数函数法,该方法能准确的核算出通过生产函数的参数从而得全要素生产率。( 2)主要通过利用时间序列的时间参数法,并通过相应回归方程直接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3)运用随机前沿参数法、DEA非参数法和前沿生产函数法确定性前沿。这些方法对于数据以及相关的计量软件的要求更高。本文将采用基于前沿生产函数中的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来对技术进步水平加以处理。本文为保证变量之间的可比性,以实际Malmquist指数作为技术进步这一变量的取值。模型中也对技术进步水平tfph取用了其对数以及平方项。考虑到服务贸易自身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考虑到服务贸易也可以通过对我国服务业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故笔者在模型中也引入了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对数以及平方项。

5.gdp、fin、fdi、RD与syl。gdp为我国各省2007年至2012年的实际gdp; fin为我国各省的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各省gdp的比值; fdi为我国各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各省gdp的比值; syl为各省的失业率,以此衡量我国各省的实际经济状况; RD为各省的R&D科研经费投入。

(二)数据来源

2007年至2012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FDI吸收率、我国各省的科研经费投入、失业率以及我国各省的全部金融行业的贷款余额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年度统计年鉴。各省的服务贸易总额的相关数据来源我国商务部。对于需要测算的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以及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相关年度统计年鉴。

(三)实证方法

联立方程的实证方法大致有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等几种方法。本文选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因为,通常“效率”是以失去“稳健”为代价的,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相较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而言,其实证结果更具有稳健性,并且它是一种既适用于恰好识别,又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参数估计的单方程估计法。为追求稳健的实证结果,所以本文选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四)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指标与假设,运用STATA 12软件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服务贸易、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进行联立方程模型,结果如下表。(为了避免多重共线的现象,本文所设定的变量的二次方项与对数项不存在与同一方程)

我们由上表可以看出,方程( 1)中服务贸易依存度、技术进步水平以及fdi对于被解释变量W的解释能力都具有很强显著性,而服务贸易依存度、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gdp以及fin对于被解释变量tfph的解释能力同样很强。服务贸易依存度与被解释变量W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服务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时,可以抑制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这其实与一般理论并不相符。所以,笔者考虑加入trade的对数以及平方项。技术进步水平与被解释变量是正相关关系,当我国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提高时,会引起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是由于我国服务行业发展不均衡所致。根据上一节的理论分析,技术进步可以导致行业中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服务行业主要集中于城镇以及发达地区,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从联立方程整体来看,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技术进步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增长,通过技术外溢等方式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而正是这样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就是说,贸易可以实现技术的进步,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与服务贸易依存度与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W呈正相关关系相矛盾。这也说明了方程( 1)存在片面性。范爱军( 2013)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服务贸易依存度影响收入差距时是先扩大再缩小的关系。而许海平、宋树仁( 2011)的研究认为,技术水平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U”型曲线关系,技术的进步能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先缩小再扩大。

综上所述,笔者在模型中引入服务贸易和技术进步水平的二次方项与对数项加以分析,并加入FDI的吸收率、失业率syl以及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指标fin,以求更真实的反映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由此得出方程2、3、4、5、6。从方程2看来,模型引入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对数项以后,对数项并不显著,而方程3即便引入了技术进步水平的对数项,服务贸易依存度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显著性依旧很弱。但是我们可以发现,finance,即全部金融行业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这一指标,与被解释变量我国收入差距W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众所周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其中出口占GDP的比例非常之大,这就极大的刺激了外商在我国进行投资,进而促使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而我国的金融业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支持贸易融资以及政府投资等方向,而且,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金融差异较大,使得农村从我国金融发展中的收益较小,所以造成了我国金融业越发达,收入差距越大的状况。而finance这一指标与技术进步水平是负相关关系,这也解释了我国服务行业的粗放型特点,即发展水平不足和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也说明我国金融融资平台对于服务行业的科技与创新的投资份额依旧很低。

对于FDI的吸收率这一指标而言,由方程2、3来看,其与被解释变量W呈现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实际利用外资占我国GDP的比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国内有许多学者认为,FDI的不断扩大会引起行业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但笔者认为,就我国总体来看,实际利用外资对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实际利用外资的增加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从行业来看,行业间与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存在的,无论是收入差距的扩大或者是缩小,其实这两者属于并存关系。从微观来看,很多学者认为,由于外资主要流入我国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从而拉大了行业之间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从行业内部来看,外资的流入促使行业内部出现了技术偏转效应,行业通过进行模仿和出口竞争学习到了相对多的与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相匹配的技术与知识,提高了生产水平,从而拉了大行业内部高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宏观来看,我国所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城乡一体化”战略促使东西部与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同时也引起了外资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从发达地区向农村地区转移。而且,我国目前低人力资本远大于工业与企业需求,致使这部分劳动力长期停滞。正是由于FDI的大规模涌入,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失业率,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为消化这部分劳动力以及缩小城镇收入差距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FDI吸收率这一指标却对技术水平tfph的解释能力完全不显著。这是由于,我国FDI主要流入第一、二产业,服务行业利用外资的比重非常小,从而导致FDI的大量涌入并未引起服务行业技术水平进步。

通过方程3、6可以看出,失业率syl对于城乡收入差距W的解释能力不显著。由于自2008年起,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面临外需回落内需不振的双重困境,正是这样的影响,使得失业率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与被解释变量W之间的关系。但是从符号上来看,syl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所面对的失业风险不一样,由于劳动的可替代作用比较差,使得高收入人群所面临的失业风险要大大小于低收入人群,从而造成了收入差距。另外,从方程1、2、3、4、5、6中我们均可看到,科研经费投入RD对解释变量技术进步水平tfph的解释能力也不显著。这由于我国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投入到了第一、二产业的科研创新之中,对于我国的服务行业的科研创新的投入不足与不重视。而edu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则对tfph的影响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仍然不足的现实。

方程4、5、6在引入了技术进步水平thph和服务贸易依存度trade的平方项以后,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依存度对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W的解释能力都比较显著,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平方项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两个指标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依存度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时都存在一个极值(本文用方程6对拐点进行测算,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技术进步水平的拐点分别为0. 4和0. 981),当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技术进步水平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技术进步水平可以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当两者超过这一临界值时,却无法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是由于在贸易初期,我国的贸易发展水平较低,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着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贸易为我国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与机会,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这使得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起到了抑制作用。也正是随着贸易的更加频繁,技术溢出、技术转移使得我国技术进步水平显著提高。这正好解释了模型4、5、6中贸易依存度与技术进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原因。技术水平的迅速的提升使得原先的教育水平与之不再相匹配,这也解释了方程4、5中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与被解释变量tfph负相关的原因,说明我国教育水平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贸易往往都伴随这技术外溢与技术转移,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说明贸易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技术的外溢与转移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综合上一节理论分析的结论,我国城乡之间服务业的差距很大。在城市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较多,且高人力资本人数也比农村多,而农村的服务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这就使得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城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增加,而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无变化,致使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上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 1)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我国技术水平存在正“U”型曲线关系,说明随着服务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2)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与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有助于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提高。( 3)通过服务贸易,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也能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同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一样,也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从面板数据来看,无论是我国各省的服务贸易依存度,还是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普遍都未达到对我国城乡收入影响的临界值,说明通过扩大我国的服务贸易以及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可以有效的抑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鉴于现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依然缓慢,贸易规模较小,服务行业技术水平落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状,政府应该给予服务贸易与服务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扶持与鼓励,完善相关法律,增强服务贸易低于外部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服务行业的企业竞争力与技术水平,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同时,我国应该重视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进一步贯彻“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让更多的服务行业能够更好的辐射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的服务行业技术进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就业率,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实现收入差距的缩小。

FDI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相关,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指标与我国收入差距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应该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引导外资合理的流入我国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从而降低失业率。针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目前主要流入第二产业的状况,应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第三产业,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对劳动力有强吸收力的特点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我国金融行业而言,应更多地引导金融资本倾向于农村地区,要通过对现行信贷制度的创新,破除信贷需求压抑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根源,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如何引导资金流入服务行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加强服务行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力度,是政府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Wood A.1995.How Trade Hurt Unskilled Worker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J〕.Vol.9 ( 3) : 57-80.

〔2〕Findlay,Ronald ( 1978),“Relative Backwardness,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 Simple Dynamic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62 ( No.1) : 1-16

〔3〕Leamer,Edward E,( 2000)“What’s the Use of Factor Cont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51-71.

〔4〕Easterly,W.,R.Levine.It`s Not Factor Accumulation: stylized Facts and Growth Model〔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 2) : 177~219.

〔5〕Prescott,E..Needed: A Theory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8,( 39),525-551.

〔6〕喻美辞.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 04).

〔7〕Feenstra R.C,Hanson G.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 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7,( 42) : 371~394.Simpson,R.D.and Bradford,R.L.Taxing Variable Cos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s Industrial Polic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 ( 30) : 282-300.

〔8〕范爱军,卞学字.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3,( 6).

〔9〕杨新铭,罗润东.技术进步、工资差距与人力资本形成〔J〕.当代经济科学,2007,( 5).

(责任编辑:王云川)

[收稿日期]2015-01-30

[文章编号]1004-0633 ( 2015)03-099-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46. 18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技术进步服务贸易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