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制度的沿革①

2015-02-26 08:25卢伯春陈炜江苏省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修订版合格体育锻炼

卢伯春 陈炜(江苏省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制度的沿革①

卢伯春陈炜
(江苏省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使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历史研究法,通过分析、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生体质标准文件资料,厘清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过程,发现“标准”的制定从借鉴为主向自主研制转向,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制定的主体从体育总局主导逐渐转变为教育部主导,责任主体愈加清晰;“标准”对象的针对性逐渐聚焦向青少年学生,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关键词: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沿革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T-b/2013/026)

2014年7月2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备及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散发的材料《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1]中指出,至2013年大学生的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体质指标的成绩持续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不如中学生。这样的结论促使我们思考,能否从回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本身的演变中得到关于缓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趋势的启示。

1 《劳卫制》

《劳卫制》起源于1950年,形成于1954年,修订于1958年,止于1964年。1950年8~11月,应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中国体育访问团前往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原苏联的体育经验,其中包括学校体育,从而进一步了解苏联《劳卫制》[2];同年12月下旬,苏联体育代表团访问我国,团长罗曼诺夫等一行在北京受到体育界的热烈欢迎,罗曼诺夫在讲演词中介绍了苏联“准备劳动与卫国”综合体育制度,全文登载于1951年1月25日出版的《新体育》杂志第3页[3],由此“劳卫制”被引入中国。经过三年的调研与考察和政务院第205次政务会议的批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4年5月4日,发布了《关于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的通告》。[4]

1956年和1958年,国家体委带领相关人员,先后2次修改[5]我国《劳卫制》的条例和项目标准;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批准,由体育运动委员于1958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各级项目标准,条例中单列举重、射击标准[6]。新修订的“劳卫制”在名称、内容、标准等多方面与前者相比有诸多差异,是对前者的改进与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政治关系变得紧张,中国也开始了3年自然灾害的时期,因此各地先后停止了“劳卫制”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1964年1月改其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草案)》(主要内容相同),从此,“劳卫制”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特定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下,由体育运动委员会或国家体委制定的“劳卫制”曾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对体育事业的影响可谓之深之大,对提高整个名族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也不可避免的留下了“冒进、浮夸风”的影子,出现了“二红、四红、二十红、满堂红、体育卫星”等现象,干扰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但同时这确实推动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的增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作为经历者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杜永镇年近古稀之年,认为硬朗的身体得益于青少年时代开始的《劳卫制》体育锻炼[7]。杨玉昆虽已年近七旬,仍能不怕出远门、走远路,也是益于当年“被逼无奈”练竞走[8]。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劳卫制”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和锻炼以及评价方法,以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重在预防”等思想、理念,对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活动等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从1975年诞生至今,经历了1982年、1990年、2013年3次重大修改,对鼓励和促进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人民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将随着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颁布和实施产生新的活力。

1973年原国家体委在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和项目标准(草案),试行1年后,经国务院批准,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并在全国施行[9]。1981年11月,国家体委和教育部一起召开了“修改《标准》全国学术讨论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标准》修改稿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了论证[10]。修订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经国务院1982年7月批准,国家体委1982年9月发布施行。该《标准》施行近6年后,经国家体委领导决定对原《标准》进行修改与研究,修改工作小组以促进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为主要目的,在1987年和1988年2次共对7万多名大、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10多个项目的测验[11],国务院于1989年12月批准了新修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由国家体委于1990 年1月发布施行。

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保证全民健身的需要,过去的以青少年为评价主体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自2000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经过2年多的调查研究,于2003年5月印发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试行)施行办法》,并在全国开始施行[12]。同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还制定颁布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他适用于3~69周岁国民个体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与评定,其中青少年标准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3]。

社会在发展,全民体质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评价主体为学生、青少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实施了20多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在2011年终于迎来跨世纪的修订。新标准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12月16日颁布实施,文件规定,“原国家体委1990年1月6日发布的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同时废止。”[14]。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次年颁布,取消了“一个组成部分”和“有机组成部分”的提法,保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由此《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逐渐明晰,主要评价主体更加明确。

3 《学生体育合格或体质健康标准》

3.11987—2001年《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由于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学生和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课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常处于边缘地带,学校体育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尊重;另外,国家体委与国家教委是两个平行机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缺乏在教育系统内的执行力,对学生体质情况的监管呈现“双龙治水”的现象,所以《体锻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以此为鉴,国家教委决定将体育考核与学生毕业和升学进行挂钩,来改变体育不被重视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局面。于1987年、1990年、1992年分别颁布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各施行办法规定体育合格标准及等级用百分制来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体育课成绩、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其中大学生、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各部分的分值比重,还规定对体育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评为“三好学生”,毕业时,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只发结业证书,不得报考高一级学校[15]或不能毕业按结业处理[16]。

3.22002—200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在实施《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情况检查中发现,公然不执行“标准”的学校几乎没有,但由于评价方法非常复杂、还存在着难以把握的主观评价因素,还有“升学率”的影响,《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很多学校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同时由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继续下滑,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编制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方案提出[17]“《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同时规定凡已实施《标准》的学校,《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停止执行。”从此《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退出历史舞台。

3.32007—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被全国各地学校施行五年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为了适应的新的形势和要求,根据试行过程中实践检验的反馈,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论证和实验,修改并完善了《试行标准》,于2007年4月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18]。两者体现的是一种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的关系,体现在两者指导思想一脉相承;评价领域增加了“运动能力”,增加了包括投沙包、掷实心球、引体向上、跳绳、踢毽子、篮球运球等在内的11个测试项目;测试分组与评价、等级标准都做了相应的修订与完善,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已有研究对《标准》科学性或可行性质疑涉及项目分类、权重设置、项目反映体质的信、效度、同质性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表1 2007年与2014年《标准》中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权重分配

3.42014.7至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实施了7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思想深入学校、家庭、社会各个领域,在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方面初见成效,并采集了“海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但7年的实施也暴露出《标准》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修订小组本着坚持健康第一,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重点加强它的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及引导锻炼的功能,重点提高它的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重要精神,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指出《标准》(修订版)“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并在评价领域、测试分组、指标设置、加分规定、等级设定、权重设置、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具体如下。

(1)评价领域由4各方面减少为3各方面(见表1);(2)增加测试分组,修订版《标准》将大学分为两组,即大学1、2年级为一组,3、4年级为一组;(3)修订版《标准》中,所有指标为必测指标;(4)等级设置方面,修订版《标准》提高了良好等级分数;(5)修订版《标准》测试单项指标较2007年增加两项,分值分布更广;(6)修订版《标准》评分标准降多升少,且在1000 m、800 m和引体向上、1 min仰卧起坐两项指标上设置了附加分,鼓励学生在这两个指标上做得更好。

另外,2014年修订版《标准》保留了“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的规定和“《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以突出《标准》的重要性。取消了“对于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1 h的学生给予奖励5分,并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的规定。和“1000 m跑(男)、800 m跑(女)或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4 结语

纵观上述各类标准,可见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标准”的制定从借鉴为主向自主研制转向,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制定的主体从体育总局主导逐渐转变为教育部主导,并在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取消其“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表述,说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责任主体愈加清晰;“标准”对象的针对性逐渐聚焦向青少年学生,“标准”的难度从锦标主义转向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主。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影响了这些演变过程,而使其曲折发展,以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标准”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绝对的、永恒的《标准》是不存在的,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修订,是在新时代,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对新的矛盾和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深切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卫制》《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标准颁布的历史背景、目标和重要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及实施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有很大的帮助,号召人们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现在的学校体育以及体育制度。

参考文献

[1]散发材料二: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E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19/ 201407/172387.html,2014-07-28.

[2]中国赴苏体育访问团回国抵京[Z].1950.

[3]乔克勤.我国实施劳卫制中的两个问题[J].体育文史,1989(5): 7 6 -7 7.

[4]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的通告[J].山西政报,1954(9):45-55.

[5]学校体育编辑组.我国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的沿革[J].学校体育,1982(1):35-3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8(32):675-680.

[7]杜永镇.我参加“劳卫制”锻炼的一点回忆[J].体育文史,2000 (3):29-30.

[8]杨玉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劳卫制”[J].北京档案,2011(2):60.

[9]学校体育编辑部.关于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若干问题[J].学校体育,1982(1):35-37.

[10]李维浩,彭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132-131.

[11]于道中.关于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科学研究[J].体育科学,1992(1):1-6,93.

[12]李贺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N].人民日报,2003-05-12.

[13]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 n33598/127801.html,2003-12-08.

[14]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体育总局 教育部 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的通知[EB/OL].http:/ /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 4943077.html,2014-01-03.

[15]国家教委.国家教委颁发《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J].学校体育,1990(6):4-5.

[16]国家教委.国家教委颁发《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J].学校体育,1987(6):4-5.

[17]教育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S].教体艺(2002)12号,2002-07-04.

[18]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S].教体艺(2007)8号,2007-04-04.

作者简介:卢伯春(1981—),男,汉,江苏南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251-03

猜你喜欢
修订版合格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Interpreting Foregrounding with the Figure/Ground Theory with a Case Study
当代诗学研究的可喜收获——评李元洛《诗美学》修订版
不合格的洗衣工
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公布一系列修订版竞争指南
做合格党员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