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旅游“集结号”——汇川区精心打造旅游形象品牌

2015-02-27 06:38文丨图郑德忠
当代贵州 2015年17期
关键词:汇川海龙土司

文丨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郑德忠

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精心打造“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身福地”金字招牌,吹响旅游“集结号”。

明代刘伯温有句话:“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如今,这一预言正在地处贵州高原的遵义成为现实。为适应新常态,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精心打造“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身福地”金字招牌,吹响旅游“集结号”。

大做旅游文章擦亮“金字招牌”

汇川区属于遵义市中心城区,交通便捷,地势北高南低,自然气候得天独厚,喀斯特面积分布广,且属中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旅游季节长,素有“绿色空调”“天然氧吧”之美誉。

这里有当今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海龙屯;有红军长征途中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有被誉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源地的董公寺镇;有十里樱花大道、千亩牡丹和万亩果园;有国际温泉旅游城;有超大型极地海洋馆;有正在打造的贵州省首个山地户外健身道路示范点、三线文化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成立于2003年的汇川区旅游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建设。近年来,汇川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性,提出打造汇川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的总体构想,着手高品位、高层次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旅游新常态,必须要有新思维。汇川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绿色汇川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新旅游观光景区和文化旅游品牌。新年伊始,汇川区委、区政府即在生态旅游建设上大做文章,力推2015“花海汇川”主题活动。

“汇川区将紧紧围绕‘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生福地’旅游形象品牌,依托海龙屯的人文价值和娄山关的红色内涵加快推进山地户外健身步道系统建设,最大限度把运动、生态、文化、休闲、健身养老等元素融入大文化、大体育、大旅游建设,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结合,让生态体育在汇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汇川区委书记徐光华说。

鼓点激越,风头正劲。汇川区吹响旅游事业大发展的“集结号”。

触摸海龙屯近距离感受土司生活

海龙屯作为历史上播州(今遵义)杨氏政权统治后期重要的政治军事基地,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海龙屯位于遵义市北30公里,宋元时称龙岩囤,是古代播州土司杨氏屯驻重兵的军事要塞。至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杨氏第29世土官杨应龙反,遂调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9关以拒官军。在龙岩山顶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家庙、仓库、兵营、水牢于城中,各关之间石墙相连,马道互通,城堞随山势绵延达5公里,气势恢宏。海龙囤现存铜门关、飞凤关、朝天关等9道关隘遗址,天梯、殿宇等多处遗址均保存完整。

据文献记载 ,杨氏祖籍山西太原,唐末应征入黔,传至南宋杨粲为鼎盛时期。明万历年间,末代土司杨应龙,在明军八路并进、大军压境、旷日违困中自焚于海龙屯。作为“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海龙屯随着杨氏土司统治的终结,尘埃落定,失去了昔日风采。2001年,这座有400多年历史,堪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司屯堡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至今,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龙屯发掘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

海龙屯周边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云凤楼,以及水牢、金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等遗址。海龙囤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山后一线窄径是唯一通道,山下湘水环流,群峰簇拥,壁垒森严,俨然一处军事要塞,是黔北重要的人文景观。

作为贵州省第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申遗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今年6月,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海龙屯土司遗址申遗项目。申报一旦成功,将实现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对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海龙屯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少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201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启动遵义海龙囤文物本体修缮工作,重点对残破歪扭的城墙、关隘进行修缮,建成海龙囤遗址游客服务中心及博物馆项目工程。与此同时,对发现的“王宫”遗址进行保护,安装栈道,让游客走进去近距离观察出土文物。

“汇川区目前已与北大青鸟集团博雅传奇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积极加快海龙屯文物本体保护、陈列布展、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开发土司文化价值,抓好立体宣传扩大影响,加快景区开放准备工作,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汇川区长郭正勇说。

500里户外健身步道打造“健康产业”

2014年下半年,汇川区提出打造“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生福地”,拟投资数亿元建设500里户外健身步道,借鉴美国纽约曼哈顿绿道、广州增城绿道等户外健身步道建设经验,“以藤结瓜”将沿线村庄、景区、景点如珍珠般串联起来,让健身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融合,打生态牌,吃“健康”饭。

今年2月,具有健康、人文、生态、经济价值的汇川区山地户外健身步道系统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国内权威专家组评审。

在规划设计方案里,沿500里健身步道前行,游客可尽览山水风光,熏陶红色文化,了解土司历史,品农家菜,享农家乐。郭正勇把健身步道概言为打造“健康产业”。

500里健身步道建成后堪称汇川区休闲旅游的黄金线路,而特色运动场地的设置,利用步道沿线天然环境,在公园、果园、茶园等区域设立定向越野主题运动区等,又是步道给人们带来现代生态体育的一大亮点。

健身步道配套的山地自行车赛道利用山体自然道路拓宽改造,其间蜿蜒曲折,坡陡路险,充分展现山地自行车运动的艰难之美和运动员克服困难的过程之美,塑造出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性化服务设施相互融合的理想户外休闲及户外体验胜地。

500里健身步道建成后,将成为汇川区旅游经济的引爆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瞩目。步道经过区域大多为农业区,建成后将大大促进乡村旅游和户外休闲运动产业的飞速发展,由此促进土特产售卖、农副产品加工和沿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健身步道区域涵盖海龙屯土司文化区、娄山关国家森林公园、泗渡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千亩牡丹园、万亩千果园等遵义市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自然生态区,通过与沿线山水田园景观结合形成和谐整体,增加区域内乡村旅游拓展范围,让自然资源发挥经济效益,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目前,十里樱花、千亩牡丹和万亩果园等花海生态景区基本建成,今年清明小长假迎来5万余名游客赏花。“从今年起,汇川将逐年推出‘花海汇川’、‘健康汇川’、‘文化汇川’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和旅游文化系列品牌,全力提升全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徐光华说。

据统计,2014年汇川共接待游客7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三产增加值达95.04亿元。

今年,随着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申遗、500里健身步道建设、娄山关红色旅游提升改造完工、奥特莱斯城市商业广场竣工等,汇川旅游的“集结号”-定会吹得更响、吹得更嘹亮。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汇川海龙土司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汇川技术:深耕行业 赋能新纺织
汇川技术 工控界“小华为”跌下神坛?
Fort Besieged
汇川技术工控界“小华为”跌下神坛?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奇妙的“中华海龙”
努力的川川
海龙与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