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

2015-02-27 05:44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徐 敏

(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

徐 敏

(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大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单一学科或单一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学科、多部门交叉培养。具体来说,应做好专业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交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手段的交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多学科;交叉培养

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2007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倡导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基础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本质上属于信仰教育,而信仰教育的前提是理论教育,因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遵守理论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基本规范,并注重从理论教育上升到信仰教育。而从理论教育上升到信仰教育,从理论培养上升到信仰培养,不是单一的学科或者部门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众多学科和众多部门的综合贡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多学科交叉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做好专业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交叉培养。大学生是“青马工程”的主要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在求学期间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因此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是让学生放弃专业学习,而是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如果片面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则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可能缺失信仰,甚至可能颠覆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形成反社会主义的信仰;如果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而忽视专业教育,我国将会缺乏大量专业人才。所以,在具体设计“青马工程”的培养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时应注重二者的结合。

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手段的交叉培养。“青马工程”以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要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首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然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信仰。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生和成长的,大多没有经历过贫穷和灾难,不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辅以其他手段和措施,比如进行一定的实验训练、实践锻炼,并注重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应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手段的结合,只有让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亲自观察、间接体验和深刻感悟,才能真正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应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其他手段的结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这是因为,单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无法完成从理论到信仰的升级和转化过程,特别是在将理论内化为信仰的过程中,需要人为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外的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学可以从世界史的角度,也可以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进行还原,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政治学可以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战略学的角度,了解我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当今的政治信仰。此外,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撑。因此,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需要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培养。

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在需求。而多学科交叉培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指专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交叉培养,又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手段的交叉培养,还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我们可以用图的形式对多学科交叉培养进行概括(图1):

图1 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图

二、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长春师范大学从2012年开始启动“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目前已经培养了近300名“青马”学员。从培养的实效来看,经过在“青马工程”的学习,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普遍提升,能够自觉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可以说,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策略。

首先,专业学习与“青马工程”学习的结合。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非常重视学员的专业学习,并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青马”学员应以专业学习为第一要务。“青马工程”对学习的重视体现在它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等多个方面。从选拔机制来看,“青马工程”从新生中选拔新学员(选拔时间为大一下学期),选拔条件之一就是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且所有课程都及格。从考核机制来看,“青马工程”对学员听取报告、参加成长沙龙和其他实践活动等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者要退出“青马工程”。但如果“青马工程”安排的学习活动与学员的专业课时间冲突,学员可到所在学院请假,这样就不记为无故缺席。从评价机制来看,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每学期都要评选学习标兵,体现了对学员专业学习的重视。从淘汰机制来看,每学期有两科(含)以上科目不及格或每学年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后30%者直接被淘汰。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手段的交叉培养。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实行七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从理论教育、实验训练、特殊指导、自我修缮、网络交流、实践砥砺、行为养成七个环节综合培养学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打破了由团委组织的管理体制,而是由学校党委直接主抓,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政法学院、组织部、党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关党总支、校办等多部门联合培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要负责理论教育和实践砥砺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政法学院主要负责特殊辅导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组织部、党校主要负责自我修缮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宣传部主要负责网络交流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团委主要负责实践砥砺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处主要负责行为养成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图示如图2。

图2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多部门联动机制示意图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这既体现在“青马工程”导师的学科背景上,也体现在“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上,更体现在“青马工程”的评价体系上。从导师的学科背景来看,截至目前,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共有校内导师20名、校外导师5名、助理导师2名,这27位导师的专业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从培养体系来看,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对学员的理论培养方面采取单独编班授课、专题讲座、实训、成长沙龙四种方式。单独编班授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讲座的内容涉及理想信念、信仰、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思维方式、文明礼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党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际形势、当前重要会议精神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解读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实训则是对学员理论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和研讨。成长沙龙的内容范围更广,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人生与哲学、礼仪与修养、文学、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从评价体系来看,“青马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学员的基础理论、理论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机关部门实习、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活动出勤、发表论文、获奖等。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对学员的考核机制见表1。

表1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各项考核指标百分比设置

三、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效——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从几年来的培养实效来看,多学科交叉培养在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青马”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首先,“青马工程”对学员的培养没有影响其专业学习,反而促进了专业学习。由于“青马工程”的学习不是替代专业学习,而是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因此经过“青马工程”两年的学习,我校“青马”学员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加入“青马工程”而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我校“青马工程”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方式,拓展了“青马”学员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员的专业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青马工程”的培养使得学员充满了正能量,学员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每学期对“青马”学员专业学习成绩的考核来看,绝大部分学员在“青马工程”期间的专业学习成绩没有下滑,不少学员的专业学习成绩还获得了一定提升。

其次,“青马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2014年5月,我校首期“青马”学员结业。在结业前夕,“青马工程”对全体一期学员进行了调研。当被问及“你是否觉得现在自己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时,90%的学员选择“还没有”,5%的人选择“已经是了”。但当被问及“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吗”时,94%的学员选择“会”,只有6%的学员选择“不会”。这说明短短的两年培养并不能使所有学员都能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青马工程”给予了学员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大学生愿意继续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这说明我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是成功的。

最后,“青马工程”传播了正能量,带动了全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在2014年5月的结业调研中,当被问及“您觉得自己加入青马工程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47%的学员选择“充满了正能量”,38%的学员选择“能力提高了很多”,只有15%的学员选择“没什么变化”,这说明“青马工程”给予了学员正能量。在学校“青马工程”的带动下,全校各分院的“青马”学习小组也活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从而带动了全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青马工程”提高了学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员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信心,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多学科交叉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证明,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张兴海.高校要成为信仰播种机[J].求是,2014(9).

[2]陈爱梅,张兴海.实施“百优青马工程”开创大学生信仰教育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3]孙万代,左伟.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自信[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4]唐锐,谭彬,郑嘉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探究——以中山大学“青马工程·中大100”计划为例[J].青年探索,2014(2).

[5]张兴海,朱明仕.从知识到信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

[6]崔燕.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的导师队伍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7]兰亚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王向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索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Cultivating the Youth Marxists in University

XU M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rxism fait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Marxism faith can’t depend on a single subject or a single department, and it requires multidisciplinary, multiple departments’ cross-training. In particular, we should do well in the cross-cultivating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Marxism belief education, Marxism theory learning and other learning methods, Marxism theory and other disciplines.

youth Marxists; multidisciplinary; cross-cultivating

2015-01-02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225)。

徐 敏(1976- ),女,辽宁铁岭人,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实践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5)05-0001-0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