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

2015-02-27 05:4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盘锦合理化高职生

杨 光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高职生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

杨 光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运用具有很高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研究高职生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基本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高职生;就业压力;压力源;应对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由原有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由就业市场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一就业体制的转变既给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择业机会,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本研究采用田圣会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测量问卷》和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随机选取某学院七个系的大一、大二、大三共630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研究过程为: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施测,分析高职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群体分布特点,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一、高职生就业压力的现状

一些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将入学门槛降得很低,使社会大众对高职生的个体素质和能力提出质疑,从而导致对高职文凭的认可度不断降低,使高职生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无优势可言。随着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用人单位或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因而不断提高招聘条件,并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衡量人才。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人才观使高职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一些高职生有好高骛远的毛病,对就业期望过高,梦想着毕业后就能进入名牌企业或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通过《大学就业压力测量问卷》测试,可见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主要包括:环境挑战压力、学业学历压力、就业资源压力、职业期望压力、专业前景压力、社会支持压力和能力关系压力[1]。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就业岗位有限,这就使得高职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就业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来自社会和家人的期望也给高职生带来很大的负担。此外,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成为高职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高职生应对就业压力的方式

应对是应激源与应激结果的中介与调节。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应对内涵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Lazarus将应对定义为:在个体与环境持续互动中,当外在或内在的要求超出个人能力时,个人持续的认知评估和行为努力的动态过程。国内一些学者对应对也作了不少相关的探讨,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定义。黄希庭等人认为,应对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

在实践调查中,通过采用《应对方式量表》测试[3],发现高职生采用的应对方式多种多样,有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退避、幻想、自责等。高职生应对压力时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解决问题方式,使用频率最少的是自责应对方式。[4]这得益于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认知能力,并且有来自亲朋好友的支持。因此,在面对就业压力时,高职生倾向于选取积极的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当这些积极尝试无法解决问题时,高职生也可能会采取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5]

三、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高职生就业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注:*p<.05, **p<.01, ***p<.001

从表1可知,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自责和幻想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r=0.09,p<0.05。能力关系压力与自责(r=0.26)、求助(r=0.15)、幻想(r=0.25)、退避(r=0.22)和合理化(r=0.25)呈显著正相关,p<0.01。环境挑战压力与六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具体而言,环境挑战压力与自责(r=-0.10)、幻想(r=-0.11)、退避(r=-0.13)和合理化(r=-0.12)呈显著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压力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10,p<0.05。职业期望压力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9,p<0.05。

高职生面对不同方面的就业压力时,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来解决压力。当面对与自身能力相关的就业压力源时,高职生更多地会采用自责、幻想、求助、退避和合理化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当面对与环境挑战相关的压力源时,高职生可能更少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消极方式,因为外在的环境压力往往是客观存在、不可抗拒的,只能去适应。当面对的社会支持或职业期望压力增大时,高职生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自责的方式来应对。

四、教育建议

研究高职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一般特点,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加深对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高职生就业指导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相关教育与辅导,以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采用的是传统的问卷法,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入面对面访谈等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实际的想法和感受。第二,本研究在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中没有考虑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这些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使研究更接近于社会实际。

为了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有效地发挥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作用和制度保障,充分了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加强对高职生就业的指导。第二,政府、学校及亲属要关心对就业压力表现出不良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引导他们积极地应对就业压力。

[1]田圣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2]黄希庭,余华,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1-5.

[3]张卫东.应对量表(COPE)测评维度结构研究[J].心理学报,2001(1):55-62.

[4]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014-12-19

杨 光(1978- ),女,辽宁盘锦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G717

A

2095-7602(2015)05-0127-02

猜你喜欢
盘锦合理化高职生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下一站,盘锦
盘锦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活动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