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业教育助推区域经济大发展

2015-02-28 02:15律国辉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企新疆职业

律国辉

(新疆职业大学 党委(校长)办公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职业教育助推区域经济大发展

律国辉

(新疆职业大学 党委(校长)办公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论述了60年来新疆职业教育丰硕成果,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育规模快速扩大;师资队伍空前增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就业为导向更加突出,校企合作模式逐渐成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学生评价观得以确立;新疆职业教育在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少数民族人才

1949年9月25日,新疆实现和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5 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新疆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职业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加以安排。2014年5月28日至5月29日,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就业第一”和“教育优先”的原则。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从稳疆兴疆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作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引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和重点推进,提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培育了一大批技能人才走向一线,为新疆的建设、发展、繁荣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力量。无论从党和国家的政策,还是新疆落实政策的实践都证明,发展职业教育,对满足新疆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各族青年的就业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乃至长治久安,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政策更加明确,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国家层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先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打造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于2010年编制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规划新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问题;2012年自治区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2015 年7月31日,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牢牢把握新疆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要求,坚持走新疆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保障。新疆职业教育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和“民生为本、就业导向”,总体上形成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和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和工作过程对接、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体系框架,为搭建多元互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奠定了基础。

二、职业教育主体不断壮大,人才培育规模快速扩大

解放前新疆的教育非常落后,1949年全疆只有1所高校,在校生不足400人;各类中等学校加起来仅有20所,在校生不到5 000人。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事业统计,截止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有46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3所,高职(专科)院校26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在读研究生17 246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9.0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8.84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加人数为6.76万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76所,在校生21.95万人。全区技工学校有108所,在校生5.82万人。全区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结业学生10.39万人;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结业学生5.69万人。全区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机构有2 058所,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结业生达128.98万人。可以看出,无论从教育门类、实施教育的主体、教育层次和人才培养数量来看,新疆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14年自治区体改领导小组印发的《自治区省级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落实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的成效日益突显。

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长远,统筹全局,按大农口类、工业类及现代服务业类分类,整合全区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集团化带动效用,分别于2006年7月、2006年8月、2007年2月、2008年4月建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石油石化四大产业职业教育园区,并依托行业和产业,成立了新疆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新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新疆粮油食品职业教育联盟等,建设了煤炭煤电煤化工、纺织服装、特色餐饮人才培养基地,从自治区层面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高位引导职业教育资源聚焦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的急需的一线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为深入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自治区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截止目前,新疆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学校4所、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学校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4所、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2所、自治区民族特色职业学校3所、自治区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6所。仅2014年,全区评审通过并重点支持建设中高职(精品)特色专业24个、精品课程40门、优秀教学团队12个,自治区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18个;审定出版地方特色教材10本,组织翻译出版特色教材11本;每年举办新疆特色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对接会议和企业人才招聘专场会。近3年来,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4%以上。

四、师资队伍空前增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事业统计报表显示,截止2014年,自治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9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万人,有少数民族专任教师0.58万人,占30.52%。本科院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66.14%,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22.29%,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5.22∶1。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1.3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99万人,有少数民族专任教师0.53万人,占53.69%。授课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0.38万人,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0.57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0.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合格教师占84.59%。生师比22.26∶1。中职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433.51万平方米,学生每百人配置教学用计算机13.89台,生均图书21.87册。全区技工学校有108所,在校生5.82万人,教职工1.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74万人。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组织千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培训和各类专业技能和教学教法培训,并在疆内高等院校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业建设,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五、就业为导向更加突出,校企合作模式逐渐成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位统筹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职教园区建设机制得到确立,大职教下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成为了多方投入、资源共享的公共平台,以第二产业职教园区为例,成立之初,便吸纳理事成员单位69个,其中职业院校41所、培训机构7个、科研机构1个、工矿企业20家,为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保障校企合作筑起了天然屏障。

梳理新疆职业教育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工学结合”模式,即企业提供劳动岗位、劳动管理和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派出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配合实习和常规管理,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2.“订单培养”模式,即学生提前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课程设计、学生评估等教学过程。学生经考核合格后,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企业上岗工作。这些学生单独组班,并以企业名称命名,增强企业认同感;3.“2+1”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学习成绩合格后,第三年到校外进行定岗实习。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合同,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参与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进而实现学以致用,为就业奠定基础;4.“半工半读”模式,即在一年专业知识学习合格后,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能够获取更直接、更直观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获取适当的“劳动报酬”;5.“能工巧匠进校园”模式,即聘请本行业、本领域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合作企业的一线技术能手,或者成立以其姓名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为学生作专题讲解,指导学生实验实践;6.“教学联动”模式,即举办教师下企业活动,鼓励和提倡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现场,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指导教学改革和生产实训建设;7.“合作教育”模式,把企业生产项目转化为应用型人才的实习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企业产业化能力,更好地推进企业与学校的项目优势互补,促进校企共同良性发展;8.“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实训、实习协议,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所需资料,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做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9.“产教结合”模式,指学校利用校内实训中心,按照企业要求提供来料加工,让师生在校园里就得到“真枪实弹”的操练机会;10.“产学研结合”模式,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校企合作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上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为新疆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季节性用工缺失提供了充分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学生评价观得以确立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2008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就职业教育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这一理论观念既迎合了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构建大职教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随后在自治区职业教育中掀起了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浪潮。

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观是“以人为本、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念,必须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能力;既要有严格、规范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体系,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专业、行业的差异性,把刚性学业评价管理和柔性学业评价管理糅合在一起,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下,充分发挥柔性学业评价的优势,处理好严格、规范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培养职业化人才营造良好的教学内在环境。新疆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观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1.基于生源结构、学生特点、个性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专业结构差异的学生学业评价;2.基于德育成绩、职业资格、操作能力鉴定、专业技术竞赛成绩的学生学业评价;3.基于“校企合作”形式的不同、开放式教学程度和学生实践、实习指导情况的校企合作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形式的不断探索,积极推进了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七、大力培育少数民族技能人才,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

以中等职业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来看,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共有在校生21.95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达14.22万人,占总在校生的64.79%。这一数量和比例符合新疆各民族的人口结构特征,对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整个新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3年原新疆化学工业学校举办第一个“职业教育宏志班”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民间、政府、行业、企业的重视和发展。支撑少数民族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有:一是来自民间的“职业教育宏志班”,如原新疆化学工业学校连续每年举办一期“职业教育宏志班”;二是政府的“三免一补”支持本地技能人才培养。据了解,近年来新疆享受“三免一补”政策的学生有100多万人,其中南疆地区基本实现14年免费教育。这些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后,基本都能顺利实现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三是开办内地新疆中职班和区内中职班,选择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学生送到内地或办学效益较好的学校免费学习技能。2014年,仅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城市达27个,办班学校33所,招生2 477人,在校生达8 100人;四是对口援疆省市支援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对口援疆省市的支持下,有32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校舍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基层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除了基础建设,在就业岗位支援、职业学校联合招生、互派教师挂职等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促进被援建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明显增强。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新疆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运用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可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只有它能快速使先进的科学、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新疆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局,成为了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新疆职业教育在“大职教”的思路下,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发挥行业与企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以及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保障体系。通过产业职教园区等形式,新疆各职业学校迅猛发展,招生规模、办学规模稳步提升,就业工作与千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实习就业关系,有百余家企业和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订单”培养关系。在政府、民间、援疆省市、行业、大中小企业等多方的支持下,新疆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可以说在今天的新疆,只要一个学生中学毕业后,愿意学习一门技术,想靠技术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都能够通过职业教育来实现这一愿景和梦想。也就是这样的一群群新生的力量,已经或即将成为支撑“新疆梦”和“中国梦”的重要脊梁之一。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Greatly Boos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V Guo-hui
(The Party Committee ( Headmaster’s) Office,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In the recent 60 years, Xinji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a lo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rapid expans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scale, unprecedented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staff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overall quality, more prominent rol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gradual maturity of 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mode, and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student evaluation view based on theory of multi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Xinji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talent of minority

G71

A

1009-9545(2015)05-0001-04

2015-09-08

律国辉(1957-),男,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校企新疆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新疆多怪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