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代领导人主导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考察

2015-02-28 02:15王贵花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援疆民生中央

王贵花

(喀什地委党校 政治理论综合教研室,新疆 喀什 844000)

中共三代领导人主导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考察

王贵花

(喀什地委党校 政治理论综合教研室,新疆 喀什 844000)

回顾了自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打牢基础为民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紧抓发展保民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加快开发惠民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富民固边谋民生。

民生;新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打牢基础,为民生

1949年9月25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下,新疆和平解放,避免了生灵涂炭。刚刚解放的新疆,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为了尽快扭转局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夯实了民生发展的基础。

(一)建党建政,打下改善民生的组织基础

虽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开始在新疆活动,但党的地方组织和政权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1949年11月8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正式成立。随后,新疆分局以1949 年10月进疆部队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基础,构筑起了区委、地委、县委三级党组织。同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新疆省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并通过了《新疆省民人政府委员会目前施政方针》。开始有步骤地改造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到1952年冬,全省393个区、2200个乡的人民政权全部组建完成。[1]从此,新疆各族人民有了自己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平叛剿匪,打下改善民生的社会基础

刚刚解放的新疆,社会秩序并不稳定,叛乱匪患不断,先后有乌斯曼及其亲信策动的系列武装暴乱、伊犁驻军的热合曼诺夫策动的叛乱、昭苏驻军中的叛乱等等。这些叛乱势力残忍杀害人民解放军、袭击人民政府、抢夺群众财产、残害群众生命。匪患不除,新疆难安,各族群众永无宁日。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结合”的剿匪方针,充分发动各族群众,历时两年多,经过大小百余战,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使长期危害新疆的匪患被彻底铲除,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三)民族平等,打下改善民生的制度基础

和平解放后,新疆分局立即开始全面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带有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旧制度予以彻底废除,并且遵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党中央的直接指导下,按照“由小到大、自下而上”的原则,宣传部署、试点筹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在中央“慎重稳进”方针的指导下,新疆在农业区相继进行了减租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3年新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疆大地上正式建立起来,从此新疆各族人民告别了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岁月,新疆的民生改善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四)发展生产,打下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热切关注新疆的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要求:“新疆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2]

一是提出新疆的资源优势及发展重点。“那里有石油资源,有各种有色金属资源,有可以开垦的农田,适宜种植棉花。”[3]根据中央判断,新疆重点发展了农牧业和石油工业、有色及稀有金属工业。

二是兴修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新疆集中力量修了一批大渠和水库,重点治理了渭干河、库车河、叶尔羌河;开工建成了兰新铁路,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

三是开展大生产运动,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1949 年12月5日,毛泽东向全军发出大生产的指示。新疆约有10万解放军官兵响应号召参加了大生产运动,他们不畏劳苦,战天斗地,修渠引水,垦荒播种。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既解决了驻疆部队自身的吃饭问题,也丰富了新疆市场的物质供应。特别是在大生产运动中修建的一批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为日后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1954年10月,按照中央指示,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成为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

四是全国支援新疆发展。据统计,从1950年至1978年28年间,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贴累计达59.9亿元。同时在中央的动员下,上海、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大批青年奔赴新疆,有效缓解了新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抓发展,保民生

(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1978年底,自治区党委领导全疆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对外开放,初步改变了新疆封闭的状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据统计,到199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74亿元,比1980年增长1.5倍,由一度吃调进粮变成粮食调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比1980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13.4%。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6%左右。1990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272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农牧民纯收入达620元,增长2倍多。

(二)国家帮助,政策扶持,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邓小平明确指出:“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予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4]首先,财政资金大力支持,设立了多种专项补助资金和财政定额补助。其次,把新疆等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在扶贫资金和物资上重点向其倾斜。再次,实行高教援疆。1990年2月,国家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文《关于内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支援协作规划会议纪要》,提出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等教育发展。

(三)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保障发展改善民生

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视察时明确强调“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就处理谁”[5]252为切实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在邓小平的倡议指导下,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法制层面维护了国家统一;1981年12月3日,“文革”中被破坏、解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新恢复,增强了新疆维护稳定的力量。

(四)结合区情,制定战略,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20世纪80年代,多位中央领导人到新疆考察,结合新疆实际,帮助新疆制定发展战略。一是提出新疆发展“两步走”战略,即80 年代打基础、做准备,主要发展一批急需的见效快、投资少、周期短的产业;90 年代逐步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二是提出新疆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成三大基地(经济作物基地、石油能源基地、畜产品基地)、发展五大产业(农牧业、石油和石油加工业、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动力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三是要坚持对外开放,东、西并举,引进外资,用资源、能源换资金、换设备、换技术,让新疆更快富起来。这些战略举措使新疆经济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较之1980年,到1990年时,新疆GDP总量增长一倍多、财政收入增长两倍多,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更是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分别位居第10位和第12位。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快开发,惠民生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资源开发惠民生

1990年8月,江泽民考察新疆时指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治国的根本,也是治疆的根本。”[5]316新疆根据中央的战略布局,以石油和棉花为突破口,提出了“一黑一白”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了新疆经济展和民生改善。

(二)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开放惠民生

新疆背靠中亚市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明显。1998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给新疆带来过繁荣,现在要充分利用欧亚大陆桥和新疆向西开放的优势,努力开拓中亚、西亚等国际市场,发展旅游业,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5]357到2002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6.9亿美元,与1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关系,昔日丝路的繁荣景象得以再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惠民生

90年代以来,中央加大对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交通方面,相继建成兰新铁路复线、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和一批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铁路和公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新疆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强化了南北疆的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水利方面,加快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改水防病工程。199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新疆考察工作,当他得知南疆还有许多群众还在喝“涝坝水”的时候,明确表示:饮水问题一定要解决,也一定能够解决!为改变农牧区的饮水状况,从1994年起,在全疆范围内全面实施人畜饮水改水防病工程,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用水条件。

(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西部开发惠民生

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决定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新疆紧抓机遇,一是开工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使新疆的资源与东部的市场连接了起来,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二是治理塔里木河,使塔河流域内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五)中央与内地齐支援,援助开发惠民生

江泽民指出“发展新疆经济,必须靠全国的力量、国家的力量、中央的力量,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动员干部、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和农民支援新疆,这样才能使新疆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使新疆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高。中央各部委和东中部地区要立足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加大支持新疆建设力度。”[5]4881997年,在中央的部署下,中东部七省市、部分国家部委和中直机关的200多名骨干人员来到新疆的17个区直单位、7个地州开展援助工作。这一时期,援疆侧重点放在派得力干部、派优秀技术干部和专业人才援疆,如医疗卫生、科技教育诸方面。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科教文化惠民生

1992年8月,中央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训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问题的批复》,提出帮助新疆培养200名左右少数民族科技骨干;2000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内地有关城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实施意见》,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1998年以来,在中央的关怀、支持下,新疆相继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解决了广大农牧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打击分裂,壮大兵团,保障开发惠民生

20世纪90年代,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异常活跃,策划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妄图破坏祖国统一和团结稳定的局面。在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会议纪要,即中发(1996)7号文件指出:“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从根本上明确了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本质问题,统一了各族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了打击目标。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势,借鉴历史上治疆经验,进一步明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提升建制,给予扶持,支持兵团发展壮大,积极发挥兵团在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富民固边,谋民生

(一)始终紧扣发展与稳定,富民固边谋民生

2004年4月,中央专题研究新疆工作,确定了“稳定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方向,并提出要“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新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 2006 年9月,胡锦涛到新疆考察,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团结”。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面临严峻形势[5]7002010 年5月17日,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在会上明确指出新疆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指明了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方向。

(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富民固边谋民生

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0年,西部大开发十年间,新疆GDP以年平均10.6%的速度增长;建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国道312线奎屯至赛里木湖等建成通车;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建成通车,孙中山先生“要把铁路修到伊犁”的百年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投资50亿元的喀和铁路,2010年10月6日全线铺通,结束了和田没有铁路的历史。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也有大幅提升,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 645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 618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3 64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4 643元,分别增长了2.42倍和2.87倍。

(三)高度重视农牧区发展,富民固边谋民生

2006年9月,胡锦涛考察新疆时强调:“新疆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和农村发展潜力很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发挥优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5]6442003年新疆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的医疗负担。2004年开始,国家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在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2005年新疆在全区范围内免征农业税、牧业税。此外还给予农牧民良种、农资等多项补贴。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新疆棉花、粮食、畜牧、特色林果稳步发展。

(四)加快南疆三地州发展,富民固边谋民生

2005年4月,中共中央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南疆三地州支援力度,实现干部支援与经济支援相结合的方针。2007年9月国务院印发32号文件,对三地州群众普遍关注的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给予了实质性的优惠支持。2010年3月中央启动新一轮援疆工作,近一半的援疆省市集中援助南疆三地州,5月中央又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南疆的喀什设为经济开发区赋予特殊政策。2011年5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公布,南疆三地州被确定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五)进一步加大援疆力度,富民固边谋民生

2005年中央提出:“继续坚持干部援疆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干部支援为龙头,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支援。”[5]608打破了自1997年以来形成的纯干部援疆为主的模式,开始对新疆重点地区进行全方位支援。2010年3月,中央以前所未有之势启动了新一轮援疆工作,要求“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将改善民生放在援疆的优先位置”。新一轮援疆工作实施以来,19省市共投入359.2亿元援助资金,累计实施3223个援疆项目,其中投入民生方面资金267亿元,占援助资金总量的74%,实施1994个民生建设项目,占援疆项目总量的62%。

(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富民固边谋民生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成为新疆民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新疆民生支出分别达1 198亿元、1 670.5亿元、1 975亿元,分别占财政预算收入的71%、73.2%、72.6%。据统计自中央新疆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三年里,自治区共完成安居富民工程82.87万户、定居兴牧工程4.15万户、保障性住房85.3万户,三项工程覆盖388.3万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34.3万“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4.3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统筹提高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干部收入水平,受益人员达500多万人。此外,还建立了80岁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和免费体检制度、支持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残疾人关爱工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工程等社保体系建设。事实表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新疆进入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1]朱培民,段良.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77.

[2] 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28.

[3]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76.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5]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The History of the Leader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n Xinjiang

WANG Gui-hua
(Office of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Kashgar District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ashgar, Xinjiang 844000)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generations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since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Xinjiang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n Xinjiang historical proces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Mao Zedong as the core wa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to safeguar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Jiang Zemin as the core wa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emphasiz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by enriching the solid sid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Xinjia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C958

A

1009-9545(2015)05-0008-04

2015-09-14

王贵花(1984-),女,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援疆民生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援疆的夜晚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