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5-03-09 07:22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降钙素病毒感染感染性

张丽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丽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 同期体检的8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 分别对其PCT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感染患儿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及局部感染患儿(P<0.05);局部感染患儿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患儿(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儿科;感染性疾病;应用价值

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病原学检测为该类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 但具有检测周期长的弊端, 且不能有效鉴别感染类型及程度, 易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进一步加重患儿病情。儿科患儿, 因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 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 因此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现阶段经临床研究发现可知,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本院为研究PCT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儿科感染性疾病与正常儿童各80例为研究对象,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最大10岁,最小6个月, 平均年龄(3.5±0.7)岁;其中重症感染患儿30例, 病毒感染患儿25例, 局部感染患儿25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男47例, 女33例,年龄最大10岁, 最小7个月, 平均年龄(3.7±0.8)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入院3 d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静脉血, 对照组儿童在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静脉血, 均离心分离血清。所有待检测标本均在24 h内利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测定法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1.3 判定标准[2]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1.5 μg/L, 可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PC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感染患儿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及局部感染患儿, 局部感染患儿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监测水平比较[n(%)]

3 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是人体内的一种糖蛋白, 属于无激素活性的血清降钙素前体, 该蛋白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在正常人血清中可被游离出来[3]。当机体各脏器严重衰竭, 或被寄生虫、细菌以及真菌等严重感染时, 人体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一般健康人群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05 μg/L, 由于其含量较少, 因此检测难度极大。

在本次研究中,160例研究对象均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测定法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其中观察组重症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86.7%, 局部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36.0%, 病毒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20.0%, 对照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5.0%,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局部感染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局部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 观察组感染性疾病患儿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且重症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明显比局部感染患儿及病毒感染患儿高, 儿科患儿因不同的感染类别及不同感染程度, 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明显不同。表示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参与作用, 所以能够作为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其中儿童机体被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感染后, 受炎性细胞因素以及细胞毒素刺激可导致其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迅速增加。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疾病患儿肝脏内存在大量巨噬细胞, 肺和肠道组织内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 导致其血清降钙素原过度分泌造成的。所以检测患儿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可有效判断患儿是否发生了感染性疾病, 且准确评估患儿的感染情况。并在检测结果这一依据下, 可给予患儿敏感抗生素治疗, 减少病株耐药性出现,提高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是儿科患儿感染性疾病诊断、鉴别、评估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陈丽.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107-108.

[2]袁玉涛, 陈亚平, 谢文俊.血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68-71.

[3]方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5):3320-33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28

2015-04-01]

450100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降钙素病毒感染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