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3-09 07:22朱续胜张旭东刘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椎体脊柱骨质

朱续胜 张旭东 刘勇

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朱续胜 张旭东 刘勇

目的探究分析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0例, 分别进行常规治疗与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通过常规传统方法和脊柱微创手术法作对比, 治疗组的优良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安全性高。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值得推广使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微创手术;疗效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目前医学面临的很大问题, 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增加,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其危害不可小觑[1]。常规传统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较差, 安全性低。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综合效果颇佳, 现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60例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经由本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0例, 女20例, 年龄49~77岁, 平均年龄(60.1±5.5)岁;治疗组中男11例, 女19例, 年龄48~78岁, 平均年龄(64.7±5.8)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治疗, 治疗组则采用脊柱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 由医生对其病情进行常规的诊断评估, 依据骨折移位与神经损害与否及骨折位置等相关信息,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若患者没有出现骨折移位与神经损害, 则对其进行石膏固定治疗;若患者骨折移位但未发生神经损害, 则对其采取牵引复位法治疗;若患者既发生骨折移位又存在神经损害, 则除了对其进行牵引复位治疗, 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及症状的变化, 随时准备进行手术治疗。

1.2.2 治疗组 患者进入手术室, 仰卧并全身麻醉。利用C型臂和X线机观察并确定患者骨折的具体位置, 选择合适的位置置钉。在骨折处的正中切两个2.5 mm左右的切口, 于患者的腰背筋膜与骶棘筋膜处进行椎弓根钉棒的固定, 同时注入骨水泥穿刺针, 手术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注入拉丝期骨水泥[3]。注入完成后, 使用明胶海绵进行进一步的填充, 取出注射导管, 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 记录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椎体后凸Cobb角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4]脊柱可完全伸直, 工作、生活能力完全恢复为优秀;脊柱畸形部分矫正, 工作、生活能力略恢复为良好;脊柱畸形未纠正, 生活无法自理为差。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 患者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椎体后凸Cobb角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以上指标均显著性改善, 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 椎体后凸Cobb角(°) 骨块侵占椎管比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0.5±6.6 52.8±7.6a 66.6±9.3 37.9±6.2a 30.5±3.1 22.8±4.2a治疗组 30 39.1±4.5 87.2±4.6ab 67.5±9.9 9.2±3.3ab 31.2±5.2 10.5±2.6ab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3 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 均未出现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及截瘫等并发症, 固定系统坚强可靠[5], 该手术方法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目前, 全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的患者超过2亿人。据相关数据结果的统计,20%~25%绝经后的女性存在有至少1根的椎体骨折;甚至某些国家中,65岁以上的女性患椎体骨折的几率达39%。针对骨质疏松而导致的椎体骨折病, 常采取常规的保守治疗, 但止痛效果差、疗效慢, 极易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安全性较低[6]。近年来,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疾病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常规传统方法和脊柱微创手术法作对比, 治疗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安全性高。

总之, 脊柱微创手术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值得推广使用。

[1] 马建华, 王庆雷, 乔慧欣, 等 . 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不典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 医学临床研究 ,2010,27(10):1936-1937.

[2] 朱新炜, 栾方海, 左金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创伤外科杂志,2012,14(6):565-567.

[3] 黄浩, 王黎明, 郑圣鼐, 等. PKP 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方面的应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5):2887-2890.

[4] 汪红卫, 崔学文, 黄永辉, 等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场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69-6370.

[5] 郑召民. 警惕和预防经皮椎体强化术的严重并发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5(18):328-329.

[6] 李卉, 顾一峰, 李永东, 等.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慢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疗效的非随机前瞻性试验.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21-9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33

2015-03-16]

518000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朱续胜);武汉协和医院(张旭东 刘勇)

猜你喜欢
椎体脊柱骨质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