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及经济学评价

2015-03-09 07:22商旭芳董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噻托沙丁胺醇阻塞性

商旭芳 董丽

噻托溴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及经济学评价

商旭芳 董丽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吸入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Ⅲ级)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噻托溴胺粉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对照组按需使用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并随访12个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肺功能及血气的变化, 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间所用医药费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1、3、6个月及1年时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 FV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间对照组平均住院(2.3±0.2)次, 住院及吸入药物平均费用为(3588±510)元, 治疗组平均住院(1.2±0.2)次, 平均费用为(2056±490)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胺粉吸入剂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减少住院次数, 减轻患者及国家的经济负担。

噻托溴胺;沙丁胺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经济学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该病反复发作, 逐渐加重, 患者经济负担重, 且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采用噻托溴胺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COPD(Ⅱ~Ⅲ级)患者80例, 其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入选前2周有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及对噻托溴胺粉和沙丁胺醇过敏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5.1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急性期均予头孢地嗪2.0 g,2次/d静脉滴注抗炎, 多索茶碱0.2 g,2次/d静脉滴注平喘, 治疗组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江苏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18 μg/粒,1次/d吸入治疗, 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μg/揿,2揿,3次/d吸入, 对照组只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按需吸入, 缓解期均规律吸入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咳嗽、喘息症状:显效:患者咳喘好转, 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减少;无效:患者咳喘无明显缓解, 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明显。②肺功能:FEV1, FEV1/FVC。③血气分析:PaO2, PaCO2分压。④1年内患者住院次数及平均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1、3、6个月及1年时FEV1、FEV1/FVC、PaO2、PaCO2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间对照组平均住院(2.3±0.2)次, 住院及吸入药物平均费用为(3588±510)元, 治疗组平均住院(1.2±0.2)次, 平均费用为(2056±490)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比较(n, %)

表2 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n)

表2 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n)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 PaO2(%) PaCO2(%) 平均住院次数 平均医药费(元)治疗组 40 治疗前 45.2±8.5 31.5±9.4 60.11±4.5254.23±8.151个月 48.3±7.2a 32.9±8.6a65.35±6.13a50.42±6.98a3个月 49.5±9.3a 33.2±8.9a66.99±8.12a48.43±6.36a6个月 55.6±7.8a 35.1±2.1a69.41±7.82a44.55±9.19a1年 59.5±8.9a 36.6±9.5a71.12±6.86a41.99±9.56a对照组 40 治疗前 45.9±9.2 30.8±8.8 60.90±8.2255.03±9.381.2±0.2b 2056±490b2.3±0.2 3588±5101个月 46.3±5.5 31.3±9.2 61.89±6.8153.11±5.923个月 46.2±7.5 32.0±6.6 63.05±9.1754.74±7.126个月 49.6±5.0 34.3±5.9 62.79±5.9552.11±9.081年 48.8±7.3 33.9±8.7 63.98±8.7952.92±8.93

2.3 药品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悸,1例患者口干;对照组2例患者心悸, 均症状轻微, 未退出实验。

3 讨论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 且发病广泛, 在2003年对我国7个地区城市和农村20245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 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COPD的死亡率居人群所有死因的第4位。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至2020年COPD将占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2]。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迷走神经控制的黏液高分泌和胆碱能机制诱发的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 其导致气管分泌物增加, 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 肺功能逐渐下降。而噻托溴胺作为一种长效抗胆碱药, 选择性结合M1和M3受体, 尤其是M3受体, 可以有效地阻断该受体, 舒张支气管, 其作用强度是异丙托溴胺的10倍以上[3], 并可以抑制黏液的高分泌状态, 且作用持久,特别是从M3受体解离时间达到34.7 h, 持续舒张气管, 缓解患者喘息状态, 只需用药1次/d, 使用方便, 患者依从性好,长期使用可使肺功能稳定改善。

但噻托溴胺起效时间慢, 约30 min, 吸入3 h达高峰, 因此急性加重期不宜单独使用, 本组实验联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弥补其不足, 沙丁胺醇5 min起效,1 h作用达到峰值, 其通过激动气道上皮细胞β2受体,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增加, 游离钙离子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缓解气道阻塞, 改善肺功能[4]。

本组实验证明噻托溴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 同时还可以减少各自的用量, 减少不良反应, 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不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减少患者住院次数, 减轻患者及国家经济负担, 且吸入治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 局部药物浓度高, 全身副作用少, 用药相对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王吉耀.内科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

[3]张祥杰, 张清军, 曾臣龙.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6):590-592.

[4]陈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15(5):230-2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65

2015-04-01]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噻托沙丁胺醇阻塞性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