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3-09 07:22李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七氟醚苏醒全身

李勇

七氟醚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勇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12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给异氟醚诱导麻醉;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七氟醚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苏醒时间、首次睁眼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 试验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术中两组均无严重麻醉不良症状发生。结论采用常规全身麻醉结合七氟醚麻醉, 麻醉诱导质量较优, 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苏醒快, 不良反应少, 效果安全可靠。

七氟醚;全身麻醉;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常规麻醉;麻醉操作

临床麻醉方法中, 全身麻醉较常见, 一般应用于麻醉要求高、手术时间长的外科手术中[1]。本研究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主要探讨七氟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全身麻醉患者112例, 排除合并脑出血、重症药物过敏、严重冠心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6例。试验组男30例,女26例, 年龄19~74岁, 平均年龄(36.50±13.58)岁。其中14例行四肢手术,20例行腹部手术,5例行脑部手术,17例行扁桃体手术。对照组男32例, 女24例, 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5.50±13.50)岁。23例行四肢手术,16例行腹部手术,6例行脑部手术,11例行扁桃体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无麻醉药物或镇痛类药物的使用记录。进入手术室, 给予患者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给予常规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肌内注射, 进行快速诱导, 睫毛反射及意识完全消失之后, 插入气管, 插管成功后, 连接呼吸机, 给予器械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为12次/min, 潮气量为6~9 ml/kg,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 Hg(1 mm Hg=0.133 kPa), 吸呼比1:2。

在上述基础上, 对照组加给1.5%~3.0%异氟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00 mg:10 ml, 批号:090927) 诱导麻醉;试验组加给1%~2%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规格:120 ml/瓶, 批号:091013)面罩持续吸入麻醉, 肺泡有效浓度(MAC) 最低值要维持在1.0~1.4 的水平后。如术中有必要, 追加芬太尼并间断给予维库溴铵。

手术完毕, 按常规方法实施阿托品0.01 mg/kg及新斯的明0.02 mg/kg静脉注射拮抗肌松。观察到患者睁眼、服从指令、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及潮气量>300 ml, 将气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本组全身麻醉患者的观察指标主要有心率、血压、术后苏醒的时间、首次睁眼时间、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的基本情况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苏醒时间、首次睁眼时间方面比较, 试验组更具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血压(mm Hg) 心率(次/min) 首次睁眼时间(min) 苏醒时间( min)对照组 56 61.50±7.00 72±3 9.03±2.10 16.75±4.00试验组 56 61.00±6.50 71±4 7.12±2.00a 10.84±3.50a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术中, 两组均没有患者因麻醉用药和麻醉操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苏醒期, 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8例, 占14.29%, 对照组18例, 占32.14%, 试验组的麻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社会, 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越来越多快通道麻醉被研发出来, 并投入使用, 此外, 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提升, 对麻醉质量也随之提高。全身麻醉是人工关节置换术、肿瘤切除术、开腹术等大型手术常采用的麻醉方式[2], 其临床典型表现是:血压下降、意识完全丧失、痛觉消失、反射抑制、遗忘、骨骼肌松弛等[3]。麻醉途径主要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与复合麻醉几种。通常, 全身麻醉中枢神经被抑制的程度与体内麻醉药物浓度成正比, 一旦药物代谢完成后或从体内排出, 患者神志以其他各种反射均会逐渐恢复[4]。但如果术中用药剂量较大, 术后麻醉残留浓度大,患者易出现多种不良症状, 例如苏醒期躁动、认知障碍、窒息、恶心呕吐等, 因此, 降低术后全身麻醉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麻醉科重视的课题。

七氟醚属于新型吸入类麻醉剂, 无色透明, 气味芳香, 不刺激, 血气分配系数低,4%浓度下氧面罩吸入, 大约2 min达到诱导深度, 对心率、血压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术中肌松药的剂量小, 麻醉深度可控性强, 术后苏醒迅速, 且醒得较透彻, 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段开明等[5]研究结果显示, 提示七氟醚与异氟醚比较, 七氟醚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比较适用老年患者。另外, 七氟醚无色芳香, 不会对气道造成强烈刺激, 且面罩吸入的给药方式, 年纪较小的患儿易于接受。曹永明[6]报道中指出, 应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处理的患儿, 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氯胺酮麻醉组患儿, 且术后睁眼时间、安全送离手术室的时间, 也显著早于对氯胺酮组。

本组研究对试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异氟醚全身麻醉处理, 试验组的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更小,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睁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患者因麻醉用药和麻醉操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术后苏醒期, 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8例, 占14.29%, 对照组18例, 占32.14%,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全身麻醉中采用七氟醚吸入方式进行麻醉诱导, 具有诱导快、刺激性小、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影响小等优势, 可广泛适用于各个年龄阶层, 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1]周敏, 张励.七氟烷吸入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宫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比较.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01.

[2]丁继承.七氟醚和丙泊酚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27.

[3]杨洪宝.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老年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5.

[4]陈建龙, 夏黎, 吴立.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比较.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36.

[5]段开明, 常业恬, 欧阳文, 等.异氟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501-502.

[6]曹永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9(6):132-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91

2015-02-12]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七氟醚苏醒全身
植物人也能苏醒
石榴全身都是宝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