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吸入诱导与喉罩插管技术在小儿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2015-03-09 07:22杨柳枫接立岩杨红枫李博石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氟烷喉罩插管

杨柳枫 接立岩 杨红枫 李博 石磊

七氟烷吸入诱导与喉罩插管技术在小儿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杨柳枫 接立岩 杨红枫 李博 石磊

目的针对小儿插管时遇到的困难寻找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组(S组)和氯胺酮复合麻醉组(K组), 各30例。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诱导所需时间(min)、患儿清醒时间(min)、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儿的喉罩(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术均一次操作成功, 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 在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操作前后的HR、RR和SpO2均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诱导的患儿, 则在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操作前后的HR、RR和SpO2产生心率增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 呼吸减慢,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MA插入操作时, 躁动、喉痉挛、发绀、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而在气管插管时其发生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LMA插入操作刺激轻。结论通过观察, 七氟烷吸入诱导, 喉罩通气道的应用, 同时喉罩在气道中的应用也是新的改良, 尤其对于解决困难的气道问题;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对现代的麻醉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使得麻醉方式由复杂变为简便, 降低风险性, 提高有效性、安全性。

七氟烷;喉罩;小儿;气管插管术

近年来, 随着小儿外科的不断发展, 各种小儿外科手术种类逐年增加;在小儿全身麻醉中, 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一直是麻醉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方法中使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常常会出现呼吸抑制、缺氧现象, 因为用药量大, 会出现肌张力增加, 苏醒时间延长, 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多种并发症, 尤其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 由于小儿的特殊解剖生理特点造成插管时遇到困难。因此, 在工作中力求寻找一种既简单、安全、又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 从而使得气道的管理变得容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60例, ASAⅠ~Ⅱ级, 年龄1个月~4岁, 术前无发热、咳喘等病史, 手术种类包括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唇裂、先天性腭裂、阑尾炎、疝气、先天性多指(趾)畸形、先天性血管瘤、肠便阻、肠闭锁、上肢手术等。手术时间20~100 min, 平均时间70 min。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组(S组)和氯胺酮复合麻醉组(K组), 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小儿解剖特点: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呼吸道在解剖上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①婴幼儿头相对较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 口小舌大, 易出现上呼吸道梗阻。②新生儿、婴幼儿会厌长、喉头位置较高, 在正常的成人位于C5水平,足月婴儿位于C4水平, 早产儿位于C3水平, 且向前移位, 在气管插管时, 喉部暴露易出现困难。③新生儿喉部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水平, 选择气管导管应用略细一号的导管, 避免造成声门下区水肿和损伤气管。

生理学特点:①婴幼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和呼吸暂停, 如果出现低氧血症时, 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②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 主要依靠鼻呼吸,一旦发生鼻道梗阻, 可造成严重后果。③新生儿潮气量小,约6~7 ml/kg, 死腔轻微增加, 可严重威胁气体交换。

1.2 麻醉方法 患儿常规禁食禁饮,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 先将喉罩气囊中气体抽净, 罩周围涂以1%地卡因糊, 患儿入手术室后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 面罩吸入6%~8%七氟烷, 氧气4 L/min, 行快速诱导麻醉, 保持自主呼吸, 当麻醉至Ⅲ期1~2级时, 充分给氧后, 左手喉镜沿舌中线置入显露声右手持喉罩顺舌正中插入咽后壁, 选择适当型号的LMA插入, 气囊注气2~3 ml加压给氧, 听两肺及喉结两侧均有清晰对称呼吸音, 确认无漏气后固定喉罩, 连接麻醉机, 术中可根据手术情况选择保留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 麻醉维持可选择丙泊酚、阿曲库铵泵注, 或根据患儿反应调整七氟烷浓度在2%~3%之间, 术毕停止七氟烷吸入, 停止静脉麻醉药, 继续吸入纯氧, 清理口腔分泌物, 拔出喉罩, 或气管导管, 采用面罩间断吸氧, 至患儿潮气量正常, 呼吸平稳, 清醒送出手术室。K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诱导麻醉。

1.3 观察指标 监测SpO2;HR;RR;麻醉诱导所需时间(min);患儿清醒时间(min);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全部患儿的喉罩(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术均一次操作成功, 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在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操作前后的HR、RR和SpO2均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诱导的患儿, 则在LMA插入和气管插管操作前后的HR、RR和SpO2产生心率增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 呼吸减慢,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在LMA插入操作时, 躁动、喉痉挛、发绀、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 而在气管插管时其发生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结果(±s)

表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结果(±s)

注:两组比较, 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诱导前 诱导后HR(次/min) S组 30 116.7±14.8 115.6±15.2 K组 30 118.8±13.2 135.5±14.6 RR(次/min) S组 30 24±2 23±4 K组 30 25±3 31±2 SpO2(%) S组 30 98.1±0.2 97.2±2.2 K组 30 97.8±1.1 96.4±1.7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情况(n)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易发生呼吸道的梗阻, 所以在全身麻醉中主张常规进行气管插管来维持气道的通畅,而小儿的气管插管操作较成年人困难, 而且更容易造成组织损伤, 小儿气管插管造成的心血管反应大, 拔管时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出现声门水肿的可能性增高, 而此次研究插入喉罩不经过声门, 避免造成喉头、声门的损伤, 引起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 而在全身麻醉药品的选择上, 吸入诱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困难气道插管, 七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为0.63, 诱导迅速[1], 肌肉松驰良好, 刺激性小[2], 患者感觉舒适, 尤其在婴幼儿无刺激易于接受,停药后苏醒快, 尤其在预先估计困难气道的患者麻醉后易逆转,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

通过临床观察, 七氟烷吸入诱导, 喉罩通气道的应用,在小儿全身麻醉中使用七氟烷吸入是新近开展的一种比较优良的方法, 改变了以往的麻醉观念;同时喉罩在气道中的应用也是新的改良, 尤其对于解决困难的气道问题;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对现代的麻醉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使得麻醉方式由复杂变为简便, 降低风险性, 提高有效性、安全性。

[1]李淑先, 倪家骧, 郭淑英.七氟烷麻醉653例临床报告.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1):57.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6-448.

[3]Behne M, Wilke HJ, Harder S.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sevoflurane. Clin Pharmacokinet,1999,36(1):13-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09

2015-01-28]

132001 吉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杨柳枫 接立岩李博 石磊);吉林市急救中心(杨红枫)

猜你喜欢
氟烷喉罩插管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按压舌状软骨与增加喉罩型号用于喉罩漏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两种supreme喉罩的型号选择方式比较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