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干预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5-03-09 07:22周玉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程度

周玉香

认知干预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周玉香

目的分析认知干预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05例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认知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认知组增加认知护理干预, 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缓解疼痛程度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结果连续干预30 d末, 两种护理方法均能够降低癌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 但认知组降低癌痛评分幅度和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 改善睡眠质量, 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干预;癌痛;疼痛程度;睡眠质量

多数学者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且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健康人, 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等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 癌痛患者有效缓解癌痛和改善睡眠质量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尤为重要。作者采用认知干预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肿瘤科2014年8月~2015年3月105例癌痛患者的临床病历, 经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癌痛患者[2], 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脑癌转移和生存期不足1月等患者, 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认知组(53例)。对照组男22例, 女30例;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49.62±10.28)岁;胃癌16例, 肺癌14例, 肠癌11例,乳腺癌9例, 卵巢癌2例;认知组男22例, 女31例;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49.63±9.27)岁;胃癌17例, 肺癌15例, 肠癌10例, 乳腺癌9例, 卵巢癌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给予肿瘤常规护理方案。认知组在肿瘤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认知护理干预。①成立认知干预小组:成立认知护理干预小组, 组长为护士长, 责任护士和轮班护士为成员, 明确干预职责和范围;②强化培训, 提高护理认知干预意识:通过专题培训掌握癌痛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护理干预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护理干预认识和实施措施;③护患沟通, 提高患者认知干预意识: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纠正患者在改善癌痛方面的错误认识, 提高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依从性, 客观反映疼痛评估现状, 提高药物干预效果;④强化督导, 确保认知干预到位:纳入认知干预范围的癌痛患者, 应嘱咐护理人员强化督导, 对认知干预方案及时调整内容和方式, 确保认知干预效果和连续性。所有癌痛患者均连续干预30 d末对比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缓解癌痛程度:采用癌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价患者癌痛缓解程度[3], 总分为0~10分, 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②睡眠质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来评价两组癌痛患者的睡眠质量[4], 总分为0~21分, 分数越高, 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连续干预30 d末, 两种护理方法均能够降低癌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 但认知组降低癌痛评分幅度和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癌痛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癌痛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 分)

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a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后 癌痛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对照组 52 干预前 6.43±1.18 14.81±2.36干预后 5.34±1.15a 12.42±2.30a认知组 53 干预前 6.45±1.19 14.80±2.35干预后 3.60±1.13ab 9.29±2.28ab

3 讨论

现代癌性疼痛管理研究证实癌痛患者对医疗过程中存在认知模糊, 甚至错误的认识, 其中前三位分别是担心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担心使用镇痛药物会日久成瘾、担心癌痛的加重是生命终结的表现。因此, 对于癌痛患者实施认知干预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缓解癌痛程度, 降低癌痛患者的认知程度, 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部分护理人员对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存在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癌痛是不可避免的, 而非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比阿片类药物要好, 为了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的给药剂量以患者能够忍受癌痛为主, 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和延长服药的时间, 仅在癌痛患者无法忍受时才给予阿片类药物, 最终导致患者对疼痛的评估过于严重, 医务人员不能有效掌握癌痛程度, 其治疗措施也存在偏差。因此,通过护理人员的认知干预培训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对癌痛的认识, 更新知识, 在疼痛之初或尚未发生疼痛时给药才能减少患者的恐惧, 缓解疼痛和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显示连续干预30 d末, 两组护理方法均能够降低癌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 但认知组降低癌痛评分幅度和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表明认知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质量, 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沈美娟, 曹海红.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及效果.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28-131.

[2]李玉霞, 马丽梅.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西部医学,2014,26(1):116-118.

[3]于玲, 谭彩月, 李月影.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晚期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1998-2000.

[4]张珲娉, 周梅林, 贺飞飞.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87-8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30

2015-04-28]

453003 河南荣军医院

猜你喜欢
癌痛阿片类程度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