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SCL-90心理评分的影响研究

2015-03-09 07:22伍克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满意率状态高血压

伍克芳

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SCL-90心理评分的影响研究

伍克芳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评分明显改善, 干预后两组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为9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对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改善心理状态,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心理评分;满意度

老年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疾病, 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群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临床发现,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年龄、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 患者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 而这些负面心理又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作者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以期能够缓解不良心理状态, 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0月济南电力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 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自愿加入本研究, 能够配合治疗及随访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3例;年龄60~86岁, 平均年龄(69.68±12.65)岁。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68.47±12.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告知降血压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运动及饮食疗法等基本的高血压健康宣教。观察组根据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也称精神疗法, 也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改变老年患者的认识、态度、情绪、意志和行为。由专业人员通过言语、姿势、表情、态度和行为对老年患者施加影响, 以减轻或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 改善其适应能力。其范围包括老年患者及其周围人群, 调整老年患者与周围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帮助建立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教育老年患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老年患病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告知患者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其发生原因与性别、年龄、遗传、饮食、职业、肥胖等因素有关, 要坦然面对高血压疾病, 增强自身和高血压疾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 要充分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性质,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疾病诊治, 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寻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和休养方法。总结经验, 善于疗养和休息, 在高血压疾病治疗和修养期间, 要学会并掌握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与体育锻炼。要善于总结经验, 摸索出一套在适合高血压控制的生活与活动的办法。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高血压的知识, 强调本病长期坚持治疗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并可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

1.3 观察方法 采用SCL-90评分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作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量表, 采用等级资料对比的方法, 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四个等级, 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的SCL-90评分各项(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恐惧、敌对、偏执及抑郁),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 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较本组干预之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 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CL-90评分比较(±s, 分)

表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CL-90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a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躯体化 人际关系 强迫 焦虑 恐惧 敌对 偏执 抑郁观察组 50 干预前 2.52±0.622.28±0.742.49±0.832.63±0.902.32±0.742.77±0.702.60±0.632.70±0.82干预后 1.27±0.22ab1.32±0.21ab1.22±0.51ab1.48±0.53ab1.30±0.34ab1.20±0.25ab1.29±0.28ab1.17±0.20ab对照组 50 干预前 2.49±0.592.30±0.692.51±0.812.64±0.872.38±0.722.79±0.762.65±0.662.69±0.79干预后 1.98±0.60a1.85±0.64a1.99±0.72a2.02±0.93a1.87±0.53a1.73±0.62a1.92±0.65a1.91±0.60a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对比[n(%), %]

3 小结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 重新认识老年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及专业性[1]。老年护理人员角色功能的转变, 文化上的差距会影响到与被照顾者的互动[2]。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领域, 也在逐步向各专科领域发展, 护理人员承担的主要角色有健康保健人员、执业人员、老师或是训练者、研究者甚至是社会活动者、政治上的活动者。服务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人群扩展为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 还要承担主要照顾者的咨询者和教育者, 研究其压力和需要等[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SCL-90评分均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 分析原因与心理护理模式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的认识水平, 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建立正面积极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态度,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1] 王增武, 王馨, 李贤, 等.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演变趋势.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1):1033-1036.

[2]韩超, 邓文彬, 王蔚浩, 等.高血压住院患者5267例临床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49.

[3]刘金荣.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57-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47

2015-03-02]

250000 济南电力医院

猜你喜欢
满意率状态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