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

2015-03-09 07:22樊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年龄段心脏护理人员

樊凌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

樊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120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 将其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 各40例,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三组患者术后前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通过心脏介入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 少年组生存质量最高, 中青年组居中, 老年组患者多生存质量最低,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术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以及术后生活质量, 因而护理人员要根据心脏介入术患者不同年龄阶段, 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并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生存质量;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术是当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手段。然而, 心脏介入术的手术效果通常会受多种因素影响[1]。因此, 分析影响心脏介入术效果的各项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院在本组研究中,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20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采取分组对照方式研究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20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介入手术禁忌证。其中, 男62例, 女58例, 年龄6~81岁, 将患者年龄作为依据分为少年组(6~17岁)、中青年组(17~59岁)、老年组(60~81岁),各40例;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意识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就三组患者性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总结。本组研究共为患者发放120份调查问卷, 且12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 统计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满分为100分, 其中, 患者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3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即根据患者年龄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护理干预, 其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绝大多数行心脏介入术患者,往往因为缺乏关于心脏病和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自身经济负担等方面的因素, 产生悲观、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以上负面情绪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手术穿刺效果, 增加了患者在手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时还可能会延长心脏介入手术的时间, 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极为不利。因此, 护理人员要亲和主动的同患者沟通, 引导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相关知识形成正确认知, 了解其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同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其治疗与护理的依从度。②术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入院, 并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 增加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此外, 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 并对患者所提出的疑惑予以解答, 确保患者在以治疗与护理时能够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③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保障患者于手术进行中处于舒适而安静的状态, 并能保证手术各项措施的完善。此外,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其血压和心率等变化, 并遵医嘱适当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检查患者伤口, 一旦患者发生肿胀、感染、出血或疼痛情况, 护理人员要立刻通知主治医生, 给予患者及时对症处理, 并注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防止其出现拔管综合征现象。同时, 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并定时到医院进行复查。⑤个性化护理。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功能会和组织器官也会出现退化、老化等现象, 不仅会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而, 护理人员要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帮助与关心, 认真观察术后患者插管位置, 预防其发生梗死等并发症。同时, 护理人员要养观察患者肾功能、肺功能等的变化情况, 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通过心脏介入术治疗, 其术后的生存质量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 少年组生存质量最高, 中青年组居中, 老年组患者多生存质量最低, 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行心脏介入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三组患者行心脏介入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 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 P<0.05;手术后组间比较, P<0.05

项目 少年组(n=40) 中青年组(n=40) 老年组(n=40)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精神功能 83.01±1.05 72.13±2.45 81.29±1.04 71.45±3.15 80.62±1.03 59.49±0.93社会功能 83.15±1.11 74.01±2.64 83.12±1.10 72.41±2.93 81.04±1.12 60.5±1.03总体健康 83.34±1.52 69.56±2.69 84.62±1.55 68.45±2.64 81.34±1.62 60.9±0.99生理功能 83.15±1.43 74.61±2.93 84.84±1.56 76.91±3.58 81.01±1.15 69.7±1.45

3 讨论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 人们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也随之有了更高要求, 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发展[3]。然而, 心脏介入术手术效果容易受各类因素影响[4], 不利于患者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严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5], 以此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并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最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6]。

本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三组患者在经过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 其生存质量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并与其年龄呈反比。少年组患者生存质量最高, 中青年组次之, 老年组患者生存质量最低。三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心脏介入术患者,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阶段, 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此实现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1]王晶.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08-209.

[2]王志英. 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22):2488-2489.

[3]唐桂萍.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773-2774.

[4]张静华, 胡家丽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169-270.

[5]张燕峰.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2):110-111.

[6]林平. HBM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63

2015-04-15]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猜你喜欢
年龄段心脏护理人员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心脏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