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实施预防烧烫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15-03-09 07:22谢有彩许魏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烧烫伤换药伤口

谢有彩 许魏华

对患者实施预防烧烫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谢有彩 许魏华

为了探讨烧烫伤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等进行沟通, 对患者防治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负性心理, 增进医患感情, 同时使患者及社区居民提高了意外伤害的防范应激能力, 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工作质量。

烧烫伤患者;健康教育;伤口愈合

由热力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1]。烧伤大多由意外伤害所致, 由于突然遭到伤害, 且对愈后不了解,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忧郁、焦虑、悲哀和自责等一系列心理应激症状。烧伤除了可破坏局部皮肤及黏膜组织外, 还可对机体其他重要脏器组织及功能造成影响, 甚至可造成休克、多器官衰竭等重症,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危害。本研究中,从“生物-心理-社会”多个角度着手分析, 旨在加强对烧烫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本文对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外科收治的171例烧烫伤患者处理和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作一回顾, 证明了对烧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对于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都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1例烧伤患者收录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患者均于本院检查和治疗。其中男116例, 女55例, 年龄6个月~73岁, 平均年龄(31.3±4.9)岁。根据病因划分, 其中热水烧伤、食油烫伤、水蒸气灼伤及其他原因致烧伤者各为138例、19例、11例和3例;根据烧烫伤面积划分, 其中面积超过90%者9例, 面积在70%~90%者18例, 面积在50%~69%者37例, 面积在40%~49%者41例, 面积在30%~39%者31例, 面积在20%~29%者35例。烧烫伤原因和烧烫伤面积比例见表1和表2。

表1171 例患者烧伤原因(n, %)

表2171 例患者烧烫伤面积 (n, %)

1.2 心理表现

1.2.1 心理恐惧、紧张不安型 造成烧烫伤的原因往往较意外, 绝大多数患者在面对此灾难时并无心理准备, 加上此类场景往往具有一定的恐怖性和突发性, 极易使患者心理情绪产生变化, 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在刚烧伤到就医过程中,患者还需承受烧伤带来的剧痛、住院环境陌生及生活习惯改变等问题, 此类情况也可加重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1.2.2 焦虑沮丧、抑郁低沉型 焦虑是烧伤患者不良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因病情变化, 患者在治疗期间通常需要承受创面疼痛、围术期创面瘙痒和康复期再次手术等痛苦,部分颜面部烧伤者, 还需面临毁容风险, 而重度烧烫伤者,则需面临四肢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等症状, 患者很容易因此加重精神负担, 从而出现情绪抑郁、消沉沮丧和焦虑惊恐等情绪, 最终影响到其后续治疗工作, 延缓康复时间。

1.2.3 埋怨自责、过度悲伤型 在烧伤后, 患处通常有渗液、皮肤发红与疼痛等现象, 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现面部肿胀、无法视物、睁眼或张口困难等症状, 甚至可能诱发呼吸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了解, 可能担心无法医治或面部毁容、大小便、四肢功能减退甚至丧失, 或对治疗费用担忧, 害怕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 均可能引起悲哀和自责心理。烧伤致患者负性心理状态见表3。

表3171 例烧伤致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比例表(n, %)

1.3 对烧伤患者健康教育方法

1.3.1 就诊时健康教育 由于烧伤大多由意外伤害所致,突然遭到伤害且对愈后不了解, 会使人产生恐惧、紧张、自责、痛苦等一系列心理应激症状。人在恐惧时, 可能使意识变得狭窄, 判断力、理解力缩小, 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的失常, 同时可以伴随出现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变化, 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口干、出冷汗、恶心、呕吐等躯体表现。心理问题若未及时干预,患者过度关注烧伤部位, 容易引发或加剧病痛, 反之, 则有利于减轻病痛对患者的折磨。大量研究证明, 疼痛程度往往与烧伤前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存在密切关系。此外, 患者当时所处环境、文化程度、性格特征、职场身份、年龄及性别等因素, 也可对其心理情绪构成明显的影响[2]。因此, 在接诊时医务人员应该视患者如亲人, 操作娴熟并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 同时表现出和蔼、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态度, 使患者心理上感到温暖, 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 用体贴的语言、温和的语调进行交谈, 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建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有相当多的患者由于缺乏烧伤基本知识, 烧伤后会涂上牙膏、酱油、万花油、中草药等, 应教育患者烧伤后第一时间是降温, 若无生命危险, 尽快以大量清水进行伤口冷却与冲洗, 可保护皮肤细胞和微血管、减轻疼痛和水肿, 用干净的毛巾包裹保护伤口, 尽快就诊。

1.3.2 换药时知识宣教 在换药时, 由于敷料、纱布等与损伤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粘连, 患者往往需要承受其所带来的疼痛。部分烧伤患者的创口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愈合,可能有局部功能减退或丧失的危险, 此时患者心理与生理负担加重, 感觉处境孤独无助, 可能因此丧失治愈的信心, 甚至抵触治疗、不配合医护人员换药、不合理饮食作息、不重视创面的清洁及保护, 长此以往最终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针对诸如此类问题, 护理时需主动与患者交流, 态度热情、语言温和, 耐心地向其普及相关烧伤的治疗与护理知识, 通过营造宽松和温馨环境的方式, 从外部环境对患者的心理环境进行干预,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从而加快机体的健康恢复, 以免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影响治疗,甚至造成终身性危害。有资料显示, 心理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疾病发作时,其对人的心理情绪也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3]。由于相当多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病, 所以应先了解其病史, 教育患者不可忽略慢性病控制, 如针对糖尿病烧伤患者的宣教, 通常需告知其遵医嘱低糖低脂低盐饮食, 通过饮食加强对血糖水平的控制, 让血糖水平尽量降至正常范围,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对合并周围血管病者, 通常需指导其将患肢抬高,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同时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以加强抗病力, 促进创面组织修复;通过向患者普及换药大致步骤、敷料药性作用等知识, 可有效纠正患者既往对换药的错误认识, 减轻紧张心理, 从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另外, 在患者饥饿的情况下, 需告知其切勿换药, 以防换药期间出现晕厥现象;取得患者家属配合, 告知其在患者换药过程中先避开, 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另一方面, 患者缺乏依赖对象, 也有利于其更主动地配合治疗。

对于首次接受换药者, 由于其心理缺乏准备, 不了解换药步骤、注意要点及医疗人员技术等, 可能担心牵扯伤口增加疼痛。故在换药过程中, 医护人员宜耐心、动作轻柔地为患者换药, 保持言谈举止自然、温柔, 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使患者尽量放松身心,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换药流程。同时,对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 在换药时均应保持镇静, 严谨细心操作, 忙而不乱, 以免操作忙乱、技术不娴熟而增加患者的不安。指导患者通过看书、阅报或回忆往事等方式转移对病痛的注意力, 或借助自身意志及理智克服紧张不安心理, 加强对痛苦的耐受性;对于部分严重烧伤、疼痛剧烈或烧伤部位有神经末梢集中分布者, 除了需给予心理精神疏导外, 还可通过局部阻滞麻醉的方式, 尽量缓解其疼痛, 以免疼痛过度造成休克, 危及生命[4]。换药时与患者保持沟通, 尽量满足其生理或心理需要,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 应及时、认真地作出答复, 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体位,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从而更积极的配合临床换药。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 仔细询问其疼痛情况, 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 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 包括神志、呼吸频次、脉搏, 有无晕厥或发热等, 以加强对意外事件的预防。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 指导其清淡营养饮食, 以及时补充机体流失的营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促进伤口治愈;观察患者的语调和表情变化情况, 尽量捕捉到可用信息, 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其内心感受, 获得更满意的处理效果。

1.3.3 换药后教育指导 完成换药后, 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树立康复信念。告知患者下次换药时间、平日生活如何保护伤口等;对伤口属陈旧类型者, 需告知其在剪除肉芽组织后勿勤换药, 以防反复牵拉伤口影响伤口局部组织的再生功能,扰乱其免疫系统与局部微循环, 同时也加大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伤口无法正常愈合。而且, 频繁换药容易对伤口造成反复刺激, 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疼痛, 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内分泌系统, 使激素分泌功能出现障碍, 局部肌肉痉挛, 微循环改变, 组织修复无足够的氧气或营养物质供应, 最终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除了上述因素以外, 频繁换药需对伤口进行多次消毒, 消毒液也可能损害到局部组织的外环境, 从而延长伤口愈合时间。故对烧伤患者进行换药指导时, 需告知其每次换药的间隔时间宜结合伤口分泌物量、愈合情况作适当调整[5]。一般无过多分泌物和炎症反应, 可隔2~3 d再予以换药;否则则需将换药时间缩短至1次/d;对表层敷料被体液渗透, 或疼痛明显者, 则需即刻给予处理。同时换药后, 还需为患者提供膳食与作息指导,部分存在营养状况不佳、伤口偏大或难以愈合者, 可考虑在膳食方案中增加奶制品、豆制品和新鲜果蔬等的摄入, 每日饮食需摄取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并保证睡眠与休息时间充足, 对高血糖者, 则宜对症营养饮食, 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耐心讲解伤口愈合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何时进行疤痕修复术等。

1.4 在病区实施健康教育 因作者所在的医院地处本市老城区, 居住人口密集, 患者多来自辖区内的工厂、学校、幼儿园、餐馆、小食店。针对这一特点, 在病区利用集中患者、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等机会着重增加了意外伤害的自救和应急处理知识教育, 利用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家属)宣传烧伤等意外伤害的防治和防范措施, 如平时如何避免烫伤、烧伤, 家庭给小儿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教育小儿不玩火、热水热汤放在小儿不能触及的地方、正确使用压力锅、厨师工作时穿着长袖衣服等。遇到烫伤、烧伤时如何将创伤程度减少到最轻程度, 小面积烫伤、烧伤尽快以大量清水进行伤口冷却与冲洗, 不能涂牙膏、酱油、万花油、中草药等物, 并立即来医院就诊;大面积烧伤或不知所措时应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让全体居民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伤害。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 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明显减轻。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比较见表4。

表4171 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变化表[n(%)]

3 小结

通过对患者防治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健康教育, 对烧伤患者实施个体健康教育, 对于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都有重要意义, 结果消除了患者负性心理, 缩短了住院时间, 增进了医患感情, 同时使居民提高了意外伤害的防范应急能力, 有效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工作质量。

[1] 于博芮.最新伤口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2]张晓荣.9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天津护理,2013,21(1):30.

[3] 黄津芳.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4,5]罗翠芳.换药间隔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29.

Importance of implement of burn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XIE You-cai, XU Wei-hua. Guangzhou City Panyu District Shiqiao Hospital, Guangzhou511400,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ssue on wound healing in burn patients, the author conducted communication on anxiety, fear, pessimism, and lack of knowledge with patients, and provided health education for accident injury event. This study eliminated negative psychology in patients, enh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s, and improved prevention ability of accidence and work quality in primary hospital.

Burn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Wound heal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72

2015-04-02]

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

猜你喜欢
烧烫伤换药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夏日谨防烧烫伤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轻度烧烫伤不必包扎
烧烫伤的家庭急救小常识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