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DII行动纲领看华为如何“使能”新产业革命

2015-03-16 09:49黄海峰
通信世界 2015年14期

本刊记者 | 黄海峰

从BDII行动纲领看华为如何“使能”新产业革命

本刊记者 | 黄海峰

华为聚焦以ICT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管道战略,制定了BDII行动纲领,希望通过开放合作,与业界共同努力,支撑传统产业完成数字化重构,“使能”新产业革命。

BDII需要的是华为与伙伴之间更为紧密的业务协作和更加默契的联合创新,华为积极地参与物联网方面的产业联盟、标准组织,并积极组建创新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开发社区,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华为企业BG总裁 阎力大

自2010年始,ICT正逐步成为企业业务中生产系统的核心。第三方咨询机构IDC中国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表示:“对企业而言,业务成为决定ICT需求的主动力,ICT架构又反过来成为定义业务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业务驱动为贯穿的ICT产业链条也成为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

基于该背景,为了使能新产业的革命,在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发布了面向企业市场的行动纲领——打造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BDII)。

顺应行业大势,借助先进ICT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是每一个企业和行业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华为认为,只有BDII中的客户、合作伙伴、华为3方都以开放的思路联合创新,才能获取最大价值的商业成功。

“未来,华为计划通过基础架构、基础设施与行业应用类软件深度的融合,通过自身的基础设施创新、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以及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创新,华为将使能新产业革命。”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表示,BDII的关键词包括业务驱动、聚焦和联合创新。

为何推BDII行动纲领?

在过去10年间,互联网、移动宽带、社交媒体等都极大的改变了各行各业。但这还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因为过去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传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换句话说改变最大的还是服务业。阎力大认为真正的改变在未来10年才会发生。

最近世界三大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发布了新的规划: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德国的“工业4.0”。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三大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发布了非常类似规划?阎力大表示,背后的因素几乎是一致的,因为ICT技术的最新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这些技术包括了云、大数据、社交、物联网、移动、CPS等,其中CPS是网络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也可将其称作工业互联网。

过去,华为所创造的联接,无论是电话服务还是互联网服务,面向的对象都是人。但是未来要面对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人与人、物与物,还有人与物的联接,达到了千亿级,对网络的要求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未来的传感器不再是简单信号的发送,具备了智能功能,甚至还包括OS。联接的容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的基础都源自于ICT技术。”阎力大指出。

过去的ICT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今后的10年,ICT系统不再仅是支撑系统,还将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对此,阎力大认为未来大企业ICT系统将扮演两方面角色,一部分是作业系统,实时地产生大量的数据,另外一个系统是基于云和大数据分析的支持运营、支持决策系统的平台。

所以,此次新的产业革命需要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这正是华为的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的时候,因此华为发布了BDII使能新产业革命。

华为眼中的BDII

对于BDII的理解,阎力大给出了一张图,分为了三个部分,左边是用户,中间是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右边是华为。

华为对BDII的理解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真正全流程地参与到华为的创新中,包括需求的分析、产品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测试、验证、运维等;华为看中的合作伙伴的价值是他们面向不同的垂直行业,对行业有着深度的了解。

根据以上两点,华为聚焦在ICT的基础架构,通过其各条产品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服务于不同的垂直行业,形成面向该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华为努力致力打造的生态系统链。”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华为将会继续秉承自己的聚焦战略,而这张图则诠释了华为对未来ICT基础架构的理解,简单称之为“云管端”。

“端”的部分是未来面向千亿级的物联网,华为将会提供物联网所需要的芯片等设备。信息经过“管”的部分,包括5G、敏捷网络等部分,传送到达“云”的部分。“云”部分的典型的特征是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的挖掘。

中间传送的部分是华为的传统强项,在过去二十年,华为最大的发展是在管道部分,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今天的华为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厂商。

而通过把IT和CT技术融合在一起,华为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的能端到端提供ICT整体架构的厂商。阎力大介绍,面向未来,华为将长期坚持聚焦在“云管端”所展示的基础架构。

产业链企业认可BDII

在产业新革命下ICT变革的时代,BDII需要用户、伙伴与华为一同携手打造,从而获取各自的商业成功,并产生最大的商业价值。

华为方面认为,“Huawei Inside”是被集成战略的精确描述,是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的精准体现。合作伙伴是联结华为与用户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达成BDII愿景的战略支撑点。

那么,合作伙伴又如何看呢?作为全球领先的规划、测量和可视化技术供应商海克斯康集团,已经与华为在智慧城市方面开展合作。海克斯康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介绍:“华为是一家有很强创新能力的ICT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与海克斯康在智慧城市集成设计、测量、可视化方面的能力形成了紧密互补。”

据悉,在“平安城市”等联合解决方案开发过程中,华为向海克斯康的CAD、GIS软件开放了各种网络、存储计算、融合通信、视频能力,并提供了全方位的开发、测试环境及技术支持,使海克斯康得以在2个月推出了融合4G移动可视通信技术的新版本。

“这个新版本将是业界首创的可视融合指挥平台,能让城市更高效、从容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李洪全表示。

国内广电行业最大的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商索贝数码高级副总裁王天骛也介绍道:“近几年媒体行业在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中遇到了很大挑战。高清、海量的内容,快速、多屏化的传播,都对ICT基础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天骛表示,基于华为开放的云平台能力,结合索贝多年的媒体行业经验,双方联合推出了全媒体高清制作云解决方案,针对视频制作高码流等特殊要求,提供GPU虚拟化等领先特性。目前该方案已经在深圳、湖南等多地电视台应用,将帮助电视台有效提升台内与台外的生产效率,盘活内容资产。”

“两种方式+三大动作”

事实上,未来BDII还需要华为与伙伴之间更为紧密的业务协作和更加默契的联合创新。因此,华为将通过两种方式和三大动作来实现这一愿景。

阎力大介绍,两种方式中一方面是通过推进合作伙伴计划和打造产业联盟,深度拥抱伙伴;另一方面,实施渠道培育,为伙伴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加速器,倾力协助伙伴。

在BDII指导下,华为和合作伙伴将通过战略、技术、人才和市场4个层面进行合作。在战略层面,华为确立了三方共赢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执行层面,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合作和市场合作确保三方的联合创新与共赢得以切实落地和实现。

为了能够跟与合作伙伴、客户联合创新,华为在过去几年已经实实在在地迈出了步伐,成立了以苏州为总部的开放实验室,海外设立了在欧洲的解决方案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还联合众多的客户建立了联合解决方案开发中心,在新加坡面向地铁的解决方案开发中心,在中东跟沙特石油联合开发。

阎力大举了两个例子:一是6月份华为将发布同索贝、深圳电视台联合创新的全媒体云,这是世界上领先基于云的节目采、编、播系统。整个解决方案开发是华为和深圳电视台共同创新进行。二是目前全球各地都将安全作为刚需,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了基于云的集中警务系统。

在不同垂直的行业,华为现在已经有多达上千家的合作伙伴,其中有300家是华为的解决方案核心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和华为正在能源、教育、电子政务、公共安全、金融、交通等领域进行联合的解决方案创新。

除了面向各个垂直行业之外,在非常大的项目上,华为也在致力于打造良性的生态系统,比如“工业4.0”。在2015年3月的德国CeBit展上,华为就与德国一家国家研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签署协议的还有SAP、德国电信。

可见,作为一家来自于亚洲的企业,华为已深入参与到了欧洲的“工业4.0”建设中。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在中国、新加坡等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华为已经与西门子、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密切合作,面向智慧城市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eLTE是基于华为成熟4G技术开发的面向专用网络的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形成了eLTE联盟,联盟成员已达到了72家。而在HNC2015大会上,华为发布的敏捷网络3.0也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包括微软。

携手伙伴共迎黄金十年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阎力大表示,现在华为在打造面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致力于将其形成国际的标准。目前华为在包括物联网、接入网络等新领域中,都是世界主要标准组织中重要的引领者和贡献者。

总之,未来华为计划将以BDII为指南,继续聚焦ICT基础设施,坚持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坚持合作伙伴联合创新,为行业用户提供创新、差异化和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转型,帮助企业抓住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持续为客户商业成功创造价值。

“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未来的10年将是发展的黄金时代。”阎力大向华为客户、合作伙伴表态,华为愿意与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创新,以迎接新的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