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乡下人

2015-03-17 10:19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2期
关键词:乡下人城里人草木

点击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在人类创造城市的过程中,许多美好被遗失在了过去的时光里,这是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体会。那么,在现代化进程中,怎样能让人性不失,让灵魂清明,怎么样让我们每个人多一些草木味少一些荤腥味,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选文1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

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儿的,城市是肉馅儿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

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20世纪70年代,我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出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帐。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是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

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

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

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计、崇尚精明,每次和他们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木板、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是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博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保留着草木味。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是促销、跳楼甩卖,到处是喜笑颜开的优惠券、打折卡,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家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两个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说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的规矩,这死心眼儿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是这几十年间的事吧。

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

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字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味,失踪的夏夜的萤火虫,又到哪儿去招领呢?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

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

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江南晚报》2012年6月)

点击

人际交往需要理解,而理解是相互的,是双方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心灵的共鸣,是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当乡下人热情地同城里人打招呼时,城里人的冷漠回应,就注定了这一次交际必将受阻。而这种阻碍更体现出一种价值观的冲突。

选文2

城里人乡下人

曾祥伍

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

城里人是来“乡村游”的,他本来打算回城,却错过了回城的最后一班车。乡下人是打工回家的,他本来想直接回家,也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

城里人先到,登记时,他要包下一个房间,可是服务员说,乡村不比城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因为床位有限,一个人只能住一个床位,其他床位还得留给其他人住。这样,后到的乡下人就跟城里人同住一室。

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

“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

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

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

趁着乡下人去卫生间,城里人把钱包从公文包里拿出来,藏在了枕头下。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把钱包重新拿出来放在床垫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

乡下人显然心情不错,他吹着口哨,躺在那富有弹性的床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说:“真舒服啊。”然后,他递给城里人一支烟,城里人摆摆手,拒绝了。城里人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烟来自己抽上。看城里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意思,乡下人把刚张开的嘴巴闭上了。

屋子里只有电视机的声音。播放的是一部爱情电视剧。镜头中不时出现男女拥抱、接吻的画面。乡下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城里人则东一眼西一眼地瞟,显得心神不宁。

过了一会儿,城里人的手机响了。“亲爱的,我真是倒霉透了,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城里人开始抱怨,“现在住在一个该死的旅馆里,床铺硬得像石头,空气也不好,还不安全。”城里人说着,看了乡下人一眼。接完电话,城里人的情绪一直不好,一直抽着闷烟。

乡下人的手机也响了,“老婆,是你吗?我明天就到家了,你等着我啊。我告诉你啊,我现在住在旅馆里,这床可舒服啦,软软的,被子白得直晃人的眼睛,下次我带你来享受享受。”乡下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时间在流逝。不知道是因为接了老婆的电话激动,还是因为电视节目吸引着乡下人,总之,乡下人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丝毫没有要入睡的迹象。

乡下人不睡,城里人自然也不敢睡。因为他的钱包里有一万元钱呢。乡下人也挺难受的,他也希望城里人尽快入睡,他挤了一天火车,已经很疲倦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的鼾声很大。

城里人和乡下人彼此就这样各怀心事地对峙着。城里人心情烦躁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乡下人接连不断地抽着烟。

乡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第二天早上,乡下人醒来时,城里人已经走了。

乡下人仔细地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又把城里人留下的乱糟糟的床铺也整理好后,才提着蛇皮口袋出了门。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

(选自《特别关注》2011年第3期)

对比欣赏

这两篇文章都是对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对比,都表达了乡下人的质朴、热情和城里人的冷淡、清高,但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题材不同

《乡下人哪儿去了》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用提出问题(何为乡下人),分析问题的方式组织全文。特别是文章最后循环手法的应用,引人遐想。《城里人乡下人》是一篇短篇小说,在记叙故事中阐发道理,简洁明了却意蕴深刻。

二、对比手法运用的方式不同

《乡下人哪儿去了》采用群体对比的方式,告诉我们乡下人憨厚正直,城里人擅长算计;乡下人死心眼儿的犟,城里人崇尚精明;乡下人是草木味,城里人是荤腥味。字里行间,褒贬鲜明。《城里人乡下人》一文则借两个具体人物的对比,突出了城里人自感优越、清高、冷淡、疑心重,也突出了乡下人热情善良,富有包容心和质朴的品质。

三、思想内容不同

《乡下人哪儿去了》一文不仅热情地赞颂了乡下人淳朴的真情,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其中“乡下人”不仅指地理意义,还指人性层面的意义。“乡下人”指代一种人性,一类灵魂,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是“那种淳朴自然真诚可信友善的人性哪儿去了”!同样,《城里人乡下人》也有其独特含义,我们可以从人际交往方面进行理解,由交际受阻到交际彻底失败,最后只能是两个人各自苦熬一夜。

猜你喜欢
乡下人城里人草木
不识草木
寒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
城乡差别